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章
《老子》的结构

01 现代物理学的发现为解读《老子》提供依据

《老子》与现代物理学的联系是自波尔以来很多物理学家感兴趣的话题,然而,这种联系的密切程度可能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高许多。

2005年夏天,读过《时间简史》之后,又一次拿起了二十年来一直反复阅读的《老子》。当读到第十四章时,发生了奇妙的联想,眼前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俨然是物理学不确定性原理的翻版,而“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又是光速恒定原理的准确表述。在《时间简史》中,霍金以两个原理为基础构建了描述宇宙诞生及发展的大爆炸理论,而《老子》的第十四章中通过“复归于无物”将两个原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奇妙的联想所产生的兴奋状态促使我进一步在《老子》中寻找现代物理学的影子,果然在《老子》第二十一章中找到了对黑洞的精准描述;在第二十五章中看到了大爆炸理论所展示的宇宙的诞生和演变;在第四章中看到霍金为了描述宇宙之初由于时间刚刚诞生使得数学推理工具没有可依据的时间轴所设立的虚时间;同样在第四章可以看到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的最新贡献——黑洞辐射;更令人惊奇的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原则,“费恩曼历史求和”所阐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正是《老子》第二十一章中的“自今及古”。《老子》与现代物理学的吻合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吻合。霍金在《时间简史》和《大设计》中所介绍的物理、宇宙理论,其中所有的重要环节和原理都可以在《老子》中找到精准并且更加简练的阐述。尽管《老子》与现代物理学成果的吻合着实令人惊奇,但更令人着迷的是老子是怎样发现这些真理的。显然,和今天的我们不同,老子没有现代物理学的观测手段,也没有两千多年来人对宇宙的认识积累。那么,发现同一个自然真理的老子走的只能是一条与物理学家不同的路,用的只能是与物理学所不同(观察自然、宇宙)的方法。老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通过人来了解地,通过地来了解天,通过天来了解道,了解了道就可以了解道所创生的万物自然。显然,老子告诉我们他是通过了解人来发现今天物理学家通过物理理论、天文观测所获得的宇宙真理的。现在,当我们假设老子用与物理学迥然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观察人的方法发现了宇宙万物所遵循的规律(老子称其为“道”)时,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推论就自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物质宇宙与人文精神虽然看上去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源自同一个起点。就如同京广铁路和京沪铁路,虽然走的路线不同,铁路线两侧的景观不同,但顺着它们都能找到北京这个共同的起点。

02 《道纪》与《玄德》

老子与现代物理学的殊途同归意味着万物自然、人文精神都来自同一个源头,这个结论恐怕比老子与现代物理学成果的吻合更加有意义。顺着这个思路,结合《老子》和《时间简史》,很自然地我们就可以发现绝对光速宇宙观。这个宇宙观基于自20世纪初至今这一个世纪以来所建立的现代物理学,通过两千余年历久弥新的老子思想的跨学科印证,物质世界和人文精神通过这样的宇宙观找到了它们共同的起源——道。以老子思想和现代物理学的全方位吻合为基础,设想人文精神和宇宙物质来自同一个起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大发现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也可以说更为重要的,是宇宙观的改变。三百年前由牛顿、伽利略所构建的,以无限时空为背景的绝对时间宇宙观就会被新的宇宙观所替代。新的宇宙观以不确定性原理和光速恒定原理为基础,我们将其简称为 绝对光速宇宙观 。由于绝对光速宇宙观基于现代物理学和老子的发现,而他们的发现又是通过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完成的。因此,绝对光速宇宙观就成了物质世界和人文精神共同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不仅能够通过它来解释物质宇宙的运动规律,同时也能解构人文空间的构造及奥秘;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不仅能够看清楚以往物理学、宇宙学(例如地心说、牛顿力学)的合理部分和局限性,同时也能够看清古今中外各种解释人及万物起源的人文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和局限性。绝对光速宇宙观就如同一把尺子,不仅可以量出牛顿力学所适用的范围,告诉我们牛顿力学为什么不能解释宇宙的诞生;与此同时,由于这个宇宙观同样适于人文思想,它还可以量出孔子思想与孟子以及儒家的思想完全不同,反而和老子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一致。以上这些想法和思路,乃至严格的逻辑推论都写在我的第一本书《道纪》之中。

依据《道纪》所构建的绝对光速宇宙观,以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一致性为基础,参照现代物理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用于研究人精神世界的人文系统。绝对光速宇宙观就如同一把衡量自然万物以及人文精神的尺子,在这把尺子的梳理下,原本不太容易通过精确的科学语言来描述的人文世界,就可以通过科学的语言和方法非常精确地呈现出来。老子和孔子思想中的许多概念,诸如道、德、仁、义、礼,以及解释人文精神的一些概念,像欲望、逻辑等都在这样的梳理之中成为人文系统的组成单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道的运动之中,它们所组成的系统获得了动态平衡。这个依据老子、孔子思想和现代物理学的成果所建立的人文系统可以使得我们清晰地看到自身的运行状况,指导我们应对人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个人文系统的建立过程,以及它的使用方法是我第二本书《玄德》的主要组成部分。

03 《老子》的章节顺序是人的年龄顺序

《道纪》和《玄德》完成之后,获得了不少朋友的喜爱和支持。这两本书中有许多地方引用了《老子》和《论语》中的某些片段,并且依据绝对光速宇宙观对这些片段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很多朋友可能不满足于仅仅解释这些片段,多次建议我全解《老子》。这些建议我曾经很认真地考虑过,并一度试图开始这样的工作。实际上,在现代物理学的印证下,《老子》之中最难解释的几章,像四、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章都可以获得完满的解释。其余的章节解释起来似乎并不困难,因为绝对光速宇宙观为我们提供了至少两类很有用的信息,其一就是刚刚提到的最难解释的几章,通过这几章的内容,按照逻辑一贯的原则,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学习其他章节。除此之外,在《道纪》和《玄德》中所建立的人文系统模型清晰地解释了《老子》中的所有基本概念。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那些含义模糊的人文概念,诸如道、德、仁、义、礼、欲望等都在人文系统的帮助之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解释和定义。有了这两方面的信息,全解《老子》似乎已经成为可能。但是,事情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单独解释《老子》中的各个章节可能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各个章节的联络上。很显然,《老子》不是一本文摘或言论集,其八十一章的前后顺序一定包含着某种含义。也就是说第一章“道可道”之后为什么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第二章,这之中一定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找不到这种逻辑关联,《老子》会由于各个章节自说自话而显得逻辑凌乱,其思想价值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很长时间,我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老子》各章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全解《老子》的意义不大。

以我们今天写文章的思路来看,老子写下这五千字所依据的逻辑线索不应该太复杂、不应该在行文之中随意更换。也就是说,老子应该是依据一个简单的、前后一致的逻辑线索,通过五千字完美地展现了道的特征。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翻看了许多《老子》的注释,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依然没有找到这样的线索。对《老子》全文的解释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直到有一天,我接近7岁的女儿为我提供了奇妙的机缘。

6岁多的女儿正在上小学,和每个同龄的孩子一样,她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成长问题。处于这个年龄的她比以前多了一个毛病,就是爱自夸,并且是在贬低别人的基础上的自夸。当我询问了她在班里的状况并且接触了她的一些同学后,我发现这不是她独有的毛病,而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现象。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怕别人说自己某方面不强、爱出风头、喜欢通过贬低他人而证明自己等特征。面对这种状况,我开始寻找一些“品德故事”来和女儿共同学习,但效果不明显。我想其中原因可能是这些“品德故事”在宣传谦让、宽容的品格时刻意地忽略了人争胜的本能,也就是忽略了人的欲望。而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人,特别是当代中国家长又非常在意的一个特质——创造力,恰恰和这个有着竞争色彩的欲望紧密相关。事实上,家长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在鼓励孩子保有创造力,保有竞争的激情。保有竞争力的同时,人的争胜本能就不会被压制,如此一来,那些“品德故事”就显得没有什么说服力了。于是,我开始在《老子》里寻找适用的章节。很顺利,我发现《老子》的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正好符合目前我女儿的状况。与那些“品德故事”相比,老子没有忽略人的争胜本性,而是告诉我们只有谦逊、宽容(后其身),才能获得真正的荣誉和自身价值的体现(身先)。我将这一章的意思讲给女儿听,果然起到了我期望的效果。不仅如此,进而我又发现,《老子》的第八章“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很适合她。于是,我将这两章讲解后让她背诵。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夸的毛病就明显改善了。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老子》五千字、八十一章中,只有第七、第八章非常适合我6岁多的女儿?难道……《老子》的章节顺序是人的年龄顺序?!

就如同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一刹那间,《老子》各章之间被人的年龄串联起来。我开始翻阅其他章节,发现这样的设想是合理的。《老子》前面几章主要描述道的特性,这符合婴儿就是道体这个老子一直阐述的观点。不仅如此,有关治国、治民的篇章都出现在40章之后,这和大多数人会在40岁后逐渐获得社会给予的权力,成为各自单位的大小领导是相吻合的。如果我们再看一看《时间简史》和《大设计》,就会发现霍金是通过宇宙的诞生、发展、壮大直至消亡来阐述万物运行规律的。也就是说,霍金是通过宇宙的年龄来展示“道”生宇宙并推动宇宙发展的过程。同样的道理,如果老子通过某种方法获得了现代物理学家通过观察宇宙所了解的“道”,那么老子也会同霍金一样,借助某个道所创生的个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来诠释道的特征。而这个老子所研究的个体是人,于是,按照人的年龄来观察每个年龄段所反映出的道的特征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老子》各章是人的年龄顺序,那么第一章应该对应的是人的第一年,而这一年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岁。现在我们习惯使用的一岁是指一周岁到两周岁之间,实际上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年。由此可见,《老子》的章节数目所对应的并不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周岁,而是中国在西方文化介入之前所习惯使用的虚岁。虚岁所表明的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年数,例如说一个人虚岁35,就表明这个人正处在他人生的第35个年头。可见,《老子》的某一章所反映的正是一个人处在这一章的数目所对应的那个年份出现的问题或呈现的特点。我女儿6岁多时,正是她人生的第七个年头,于是,《老子》第七章正好反映了她在这个年龄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当时她的年龄距离7岁,也就是人生的第八个年头并不远,于是,《老子》第八章也很适合她。

搞清楚《老子》各章排序所依据的逻辑背景令我兴奋异常,因为这种逻辑关系符合我的预期。以年龄为基础,这样的逻辑顺序简单而有效,霍金依据宇宙的年龄来阐述道就说明了这一点。

好了,既然我们已经找到《老子》各章的排序依据,按照这样的思路,在绝对光速宇宙观的基础上来全解《老子》就变得有可能、有意思了。心动不如行动,就让我们从人生成长角度看一看老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道的画卷。 ZpjXMP5Ukeak201aFpIqVZA+1SsivZMnE7BNf+ZEBHmnC3hLOw152vGpR5flYa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