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婴儿的讨论使得我们可以了解宇宙,因为,处于反常态的婴儿在很多方面和宇宙万物是相通的。婴儿的“仁旋钮”“礼旋钮”还没有长出来,而天地根本就没有这两个东西。于是,天地和婴儿就有了相通的部分。如果说婴儿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么,同样的句子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仁的定义是做正确的事,天地做事是不依据其正确与否的,它和风细雨,不因为此地礼乐教化;它山崩地裂,也不缘于此地恶贯满盈。
除了宇宙对万物的看法和婴儿相通外,一个在成年之后再度回归于婴儿状态的人也是和婴儿相通的,这样的人叫圣人。圣人将“仁旋钮”中“做正确的事”的功能修炼成自动地做事、无为地做事,“仁旋钮”有些像汽车的手动挡,当其变成了自动挡后,就不再是“仁”了。于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圣人眼里,以人文时空为标注的百姓是完全一样的,没有谁比另外的人更特殊,没有谁可以成为别人的标准,也就是说人文时空是完全相对的。在天地眼里,以时空为标注的万物是完全一样的,没有哪个比另外的一些更特殊,没有哪个可以成为其他事物的标准,也就是说时空是完全相对的。由于时空不是永恒的,而是相对的,他们就会不停地运动,甚至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间可以变快或变慢,空间可以膨胀或压缩。宇宙从没有尺寸的空间“无”开始,而后膨胀,最终还要压缩为零尺寸的“无”。在尺寸归零之后,再来一次爆炸,循环往复,这样的天地可不就像一个风箱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它虽然空虚,但不会穷竭,运动起来有喷薄欲出之势。也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要描述这样的运动实在不容易,因为它一直处于运动之中。描述这样的运动,语言往往是不够用的,用语言来表达这种不停的运动就一定会穷尽,也就是:“多言数穷”。然而,时空这样的运动并不是随意的,我们总能找到某个恒定的东西来描述这样的运动。宇宙虽然在不停的运动之中,但宇宙运动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原理各自拥有一个恒定值。它们是光速恒定原理中的光速和不确定性原理中的普朗克常数。我们会在后面的第十四章遇到它们,到了那时我们再详细了解。在这里我们先粗略地看一下恒定值在描述运动状态时的作用光速恒定原理中的恒定值是光速。由于速度是空间距离除以时间的结果,如果光速恒定,那么当空间膨胀,时间一定会变慢,而时间如果变快,空间一定收缩。因此,只要找到了这个恒定值,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再多也不会缭乱。恒定的光速就像个中心,空间和时间围绕着它来运动,我们将这样的方法称为“守中”。宇宙的另外一个基本原理,不确定性原理也是一样,当粒子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速度和位置的不确定。粒子越小,速度和位置的不确定性就越大。要说清楚粒子的状态的确不容易。然而,这里也有一个恒定值,就是普朗克常数。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速度不确定性和粒子的质量,三者的乘积要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可见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速度不确定性和粒子的质量,三者是以普朗克常数为中心相对变化的。普朗克常数就是我们在观察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时需要守住的“中”。可见,只有在这纷繁变换的运动中找到恒定不变的“中”,才能摆脱“用语言表达总会穷尽”的无奈,才能找到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基本原理。简而言之就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人生第五年,4岁的萌童给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道的信息,使得我们在天地、人生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这样的信息对我们了解道的特性和运作规律有着巨大的帮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