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古城
中国人的伟大造城史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

我们很难想象,

我们的祖先创造过多少伟大的古城池。

这些古城池绝不仅仅是西安、

平遥那样的少数明星。

它们更多的是大地上平凡而坚强的存在,

即便历经千百年风霜,

也会留下明显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痕迹,

它们的设计者、建造者早已湮灭于历史,

但现代中国人却没有理由将它们遗忘。

因为这些遗存呈现了历史长河,

见证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元上都遗址航拍 /摄影 和平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地处金莲川草原之上,闪电河从其南蜿蜒而过。上都始建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都城遗址主要由宫城、皇城、外城等遗存组成。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红巾军攻陷上都城,宫阙城池毁于兵火。

a 宫城

b 皇城

c 外城

壹 理想之城

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部落相争,为保卫生命与财产,人们围绕聚居地建造城墙(城),并在外围设置护城河(池),“城池”便诞生了,是为“造郭以守民”。

但是直至商朝,城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它们或圆或方,或亦圆亦方 ,甚至不设城墙,成为大型开敞型城市

到距今约3000年前,兴起于渭河上游的周部落兴师灭商。周的统治者要在全国重新建立秩序,尊卑有序的“礼制”被广泛倡导,一种秩序感极强的理想化造城方案随即出炉。

从天子之城到诸侯之城,人们按照等级高低规划各自的城池大小、城门数量,但外形却都方方正正,每边开设数量相等的城门。城门用横平竖直的街道相连,城内又被街道分割成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小方格,人们按照等级高低居住在相应方格中。这便是周朝的“营国制度”,其中的“国”即为“城”。

湖南常德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摄影 蒋哲睿

6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在此掘壕沟筑城,使用了2000多年才废弃,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城头山古城略呈圆形,外圆直径约340米,古城的整体格局至今保存完整,城池轮廓非常清晰。

在城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居住遗址、稻田遗址等。

a 护城河

b 城头山遗址

赵邯郸故城遗址卫星影像图/供图 星球地图数据云

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包括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其中赵王城是赵国的宫城,平面呈品字形。公元前386年,赵国都城由中牟迁都至邯郸,邯郸从此进入都城时期,一直到公元前228年被秦国攻灭。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卫星影像图/供图 星球地图数据云

鲁国故城是周朝和汉朝鲁国的都城遗址。鲁国故城规模宏大,现存故城面积约10.45平方千米,城垣遗迹依稀可寻。明清曲阜城在鲁国故城的西南角,其面积不到周朝鲁国故城的1/4。

然而诸侯国众多的周朝,显然缺乏强大的执行力,未能将这种理想城池理念全面贯彻。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赵王城由三个小城组成,其中西城最为规整、方正,为典型的方城。而位于山东曲阜的鲁国国都——鲁国故城,则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城池。位于江苏常州的淹城,一个春秋时期的军事城堡,甚至采用外圆内方的形态。其外城呈椭圆形,内城和子城则呈方形。

但是,当先秦时代终结,一股更强大的政治力量将注意到营国制度的价值,并将它打造为中国历代造城的典范。

贰 盛世之城

这股力量便是中央集权。秦汉至隋唐,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营国制度所体现的“秩序”恰恰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作为统一王朝的国都,也成为实践这种秩序的最佳场所。这些都城逐渐升级,形制规整,规模宏大,成为全球称雄的盛世之城。

汉朝都城长安,大致为方形,但因受古渭河河道的影响,西北部城墙较为曲折,整体不算规整。幸运的是,汉长安城被废弃后,原址未进行大规模新建,所以城池形态基本完整保存至今,在陕西西安城区的西北方,占据相当醒目的一片土地。

之后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完全易址新建。其有意展现出对秩序强大的规划力度,除北部的大明宫外,整体呈现为更规整的方城样貌。城内道路系统更是被设计成严谨的方格网,将全城划分为100多个方形的里坊,居住和商业活动被严格限定在不同的区域。这是一项恢宏的杰作,其城池面积超过80平方千米,而明清北京城不过60多平方千米。

如今,岁月已将它埋藏在现今西安城下,仅有少数遗址露出地表,留存至今的大明宫遗址是唐长安城中三大宫殿群之一,面积是明清故宫的4倍有余。

汉、隋、唐、明、清西安都城平面图

洛阳丽景门/摄影 石耀臣

历史上,洛阳有两座丽景门,人们常易混淆。图上的是如今复建的金明时期洛阳城丽景门,为当时洛阳城的西门,在今洛阳老城区西关。而隋唐时期洛阳城的丽景门是隋唐洛阳皇城的西南门,大致位于今洛阳市西工区。

扬州东关街及东门/摄影 周靖宇

东关街是扬州旧城内通往东门的一条街道,从城内出东门就可以抵达东关古渡,到达古运河。唐宋时期,东关街一带就因处在交通要冲而商贸繁荣。清朝,东关街的尽头设有收取盐税的税关,于是有了“东关街”之名。

同样规划严整、秩序井然的还有隋唐洛阳城。

隋唐时,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江南一带,与政治中心长安相距较远。于是隋唐开始实施两都制度,通过营建洛阳,加强与江南的联系。洛阳城跨越洛河两岸,外形呈基本规整的正方形,11条南北大道与11条东西大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00多个里坊。

而经济逐渐崛起的南方,一些明星城市也开始显现。例如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唐朝扬州城,它是当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全国第三大城市。其外形呈长方形,内部则划分为棋盘式方格,这些痕迹在今天的扬州依然清晰可见。

除了都城和南方城市的建设,秦汉、隋唐作为大一统王朝,疆域也不断扩张。蒙古高原、西域,以及连接西域的河西走廊,都掀起了效仿中原样式的造城高潮。

在蒙古高原,众多方方正正的城池拱卫着帝国的北方边疆,包括疑为汉朝右北平郡治所的宁城县黑城古城 、疑为唐朝宥州城的城川古城。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的塞林巴剌嘎斯古城,则被认为可能是专为接受匈奴受降者而建的汉朝受降城之一。

而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戈壁中冲出巨大的洪积扇,大唐的瓜州城就设在洪积扇的边缘,把守着帝国的西方通道。其城池较为方正,因生长着耐旱植物锁阳,又被称为锁阳城。

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上守望的汉唐城池数量仍多达上百座,包括大小双城并立的六工城 、南北两城并立的骆驼城,还有汉朝的玉门关大漠中孤独的小方盘城

河西走廊主要古城遗址分布图

汉朝悬泉置遗址/摄影 孙志军

悬泉置在甘肃敦煌,处在祁连山脉西段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之上。悬泉置是汉朝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驿站,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遗址有坞院、马厩等,承担着为过往使者、官吏、商旅提供接待服务及邮驿传递功能。

从河西走廊再向西,便进入西域。汉朝之前,当地的古城多为圆城。汉朝开通西域以后,中原样式的方城则大量出现。例如,位于新疆焉耆(yān qí)的疑为大唐焉耆都督府府治的博格达沁古城 ,以及位于罗布泊的楼兰古城。

而汉朝疏勒城甚至建在天山北麓的山前丘陵上,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东汉时期,名将耿恭曾凭此城天险与匈奴激战。还有作为大唐安西四镇之一、大诗人李白出生地的碎叶城,同样为方城,现今已属于吉尔吉斯斯坦。

一些城池的建造还与当地圆城结合,形成方圆兼具的城池形态,例如疑为汉朝西域都护府治所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而作为大唐安西都护府治所的交河故城,则完全利用两条交汇的河道,建起外形不规则的城池,但城内的布局仍是中原的里坊制。

这种造城模式甚至影响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城池规划。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一条弯曲如发辫的草原河流穿过北魏鲜卑人的长方形军镇——克里孟古城 。在青藏高原,慕容鲜卑人的都城伏俟(sì)城与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为邻。

在黑龙江宁安市,唐朝靺鞨(mò hé)族的都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完全仿照唐长安城建造,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在陕西靖边县的无定河边,匈奴的后裔赫连勃勃发动工匠筑造坚城,如果锥能插入城墙一寸,则杀工匠并筑入墙中,这便是著名的统万城。而唐朝的回鹘人,甚至把唐式的城池带到了北纬50度的一个湖中岛上,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的博尔巴任古城

至此,营国制度规范下的理想城池已经遍布王朝疆域,即使汉唐盛世最终被战乱终结,城池建设的脚步也没有停止,还将迎来最高峰。

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航拍/摄影 王璐

此处被认为是汉朝疏勒城,图中白色虚线范围为城址。

内蒙古克里孟古城/摄影 赵高翔

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城内分为东西两城,形态略呈梯形,至今依然有夯筑城墙遗迹,推测为北魏六镇之一的柔玄镇或抚冥镇。

a 哈卜泉河河床

交河故城/摄影 赵斌

交河故城在今天新疆吐鲁番市西,建在约30米高的岛状台地上,两侧河谷环绕。班固的《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西汉时期,交河城最初是西域车师国的政治中心。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并在交河城设戊己校尉屯田。

b 交河故城

陕西靖边统万城遗址/摄影 任世明

统万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城墙范围依然清晰可见。因其城墙呈白色,当地人又称之为“白城子”。

c 统万城西城

d 统万城东城

e 无定河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遗址/摄影 刘玉生

石头城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的蒲犁国和隋唐时期的竭盘陀国都曾在这里活动。遗存至今的城址,是清朝蒲犁厅厅城。

叁 千城崛起

宋元至明清,封建社会制度趋于成熟,礼制要求更加严密。

北宋的都城开封,由三套城墙与三套护城河环环相套。宫城居于中央,形制比汉唐都城更加规整,也更接近于营国制度的理想。其内部则突破了里坊制的限制,商业网点遍布城中各处,经济活动更加活跃,堪称中国古代城池的一大升级。今天,当经过开封市上空,我们仍可以看到城墙在开封的巨大规模,而地表上遗存至今的一圈方形轮廓之内,是明清城墙的遗存城池面积,它仅为北宋的1/4。

元明清北京城图

元北京城位置略在明清北京城之北,大致为矩形。而明清北京城呈凸字形,大致与今天北京二环范围重叠。

北宋开封城之后,中国大地上又历经数个都城的建设。到1271年,元大都(今北京)横空出世。它经过严密的规划,同样由三套方城嵌套而成。规模宏大、整齐划一,更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宫城位于中轴线上,用布局规划把皇权烘托得至高无上。

而明清北京城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将中轴线发挥到极致。从永定门到正阳门,再经紫禁城到钟鼓楼,形成了一组宏伟庄严的建筑群。同时因为人口增加,以及为保护外城百姓,北京城南部又设置了外城。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共同构成了这个中国古代城池的集大成者——明清北京城。

开封市区航拍/摄影 吴亦丹

北宋开封府城范围远大于明清时期的开封府城,其北接近今天的连霍高速,南在今天开封火车站以南,明清时期的开封府城就在北宋开封府城之内。在今天的航拍图上,仍可清晰看到北宋开封府城的西外城遗址,远在明清开封府城墙之外。

除了都城建设达到顶峰,一个更广泛的筑城高潮也到来了。

第一,是大力营建军事性城池。尤其在明朝,来自北方的巨大军事压力,催生了极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从辽宁到甘肃,约6350千米的长城沿线,设置9大军镇分段防守(后又增加2个,共11个)。各镇城之下,又设置路城、卫城、所城、堡城4个层级,并设有负责传递信息的驿城,以及负责屯兵的关城。城池城堡数量多达470个,统称“九边重镇”防御体系。

这些军事性城池,除少数依据地形改变形态外,多数都非常方正。镇城如大同,城池呈正方形,明朝曾驻兵十余万人。卫城如宁远卫,即今天的辽宁兴城古城,明朝将领袁崇焕凭借此城,两次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进攻,史称“宁远大捷”,城池保存至今。关城如祁连山下的嘉峪关,以位置险要著称,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堡城则数量最多,例如位于甘肃景泰县的永泰城,城池一改方正的常态,形似一只金龟,又称永泰龟城,在苍茫的群山下,可谓“一片孤城万仞山”。

不过,这些城池到了清朝,许多已被废置,或转作他用。

雪落永泰城/摄影 王生晖

永泰城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一处明朝军事要塞。古城城墙土木夯筑,城周有护城河。古城四面有4个瓮城,形似龟的肩足。从空中俯瞰,古城形似巨龟俯卧在大地,所以也被称为“龟城”。

甘肃嘉峪关关城/摄影 周全

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是明朝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关城,与山海关遥相呼应。

第二,除了军事性城池,在宋元明清这几个历史时期的大多数时间内,经济都较为繁荣,这种繁荣也推动了商业性城池的不断崛起。

例如作为晋商根据地的平遥古城,便是明清时期全国金融中心之一。而商业性城池数量最多的还属长江中下游,苏州便是其中的代表。它形状方正,内部结合江南水乡的环境,水路、陆路并行,呈现“双棋盘格局”。至今,此格局在苏州市的地图上仍清晰可见。

沿海港口城市也随海外贸易而崛起,例如福建泉州城。在历史上,泉州城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建,同时因为闽南建筑多用红砖红瓦,所以泉州城成了一座不规则的红顶子城池。现在泉州的环城路、护城河,仍大致可以反映出原来的城池形态。

第三,这一时期还是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入的阶段,全国人口增加,府县城数量也大为增加。同时,因为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各地普遍重视城防,城池往往坚固而高大。

在河北永年,明朝广平府的治所广府古城,方方正正,城壕宽阔。在湖北襄阳,襄阳古城易守难攻,人称“铁打的襄阳”。在陕西西安,明清西安城呈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府城。

南宋苏州平江府城图

西安城墙西南角楼/摄影 李睿宁

襄阳古城角楼/摄影 李文博

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摄影 陈肖

广府城为明清广平府府治和永年县县治,处在一片水洼之地,四周大片水域可作为天险,易守难攻。

大理古城航拍/摄影 夏军民

大理古城西靠点苍山,东瞰洱海。今所见古城范围,是明清大理府城遗迹,轮廓清晰可见。

特克斯八卦城/摄影 陈剑峰

特克斯八卦城位于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的特克斯河谷之上,没有城墙,布局呈四周放射状,形似八卦,建于民国时期。

a 点苍山

b 明清大理府城

c 洱海

d 天山

e 特克斯河

f 八卦城

此外,宋元明清还是中国西南与东南边疆地区进行大开发的时期。现今云贵地区的县治中,90%以上为这一时期设置,部分早期的城池则进行了全新的建设。

例如,作为西南区域中心之一的大理古城,现有街道为明清城池的格局,外形方方正正。而台湾于清朝设府,位于台湾最南部的恒春县城建于清末,依山面海,台湾海峡、南海和太平洋,皆可收入眼中。

至此,从周朝的理想之城,到秦汉隋唐的盛世之城,再到宋元明清的千城崛起,约200亿中国人创造了这些伟大的城池。

而我们了解这段造城史,其实就是了解华夏文明的上下五千年。

守护这些城池,就是守护华夏文明在大地上最丰富的遗产。 ZOif0WrLirSX5YiXlaG38SJa1fXNsv8OVqLPODKWccXyfkG/o8A0TEpZgclam+b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