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昔遇度师于龙山之上,秀水之滨。
得闻混元太一之道,五雷御邪之文。
飞呈蹑斗,结印掐文,奚可具其品目。
三复之竟,遂告师曰:此所谓法海渊源也。
伏闻至道不繁,至法最简。
今此灵文,虽秃干毫未能尽录耳。
2
师曰:子可盟天立誓,方授子捷妙之法。
弟子告曰:倘蒙师慈,授我以元玄之奥微妙之机,即割肉为香,剪发为誓,何可惮欤?果真师于囊隐之中,出视一小册,对天盟授。
其问符印呪诀,不出三十余章,法式罡诀皆可心记。
师曰:至玄至简,妙在斯文。
且夫天上三十六者,子得闻乎?以至道言之。
干元真一之数,干者阳也,是丹灵真一之炁。
元始布化之初,弥罗凝结,渺漠难穷。
或为轩为盖,为阙为宫,以三十六炁而为天。
3
天为万物之祖,故天与之形,道与之貌。
况脩真之士,欲求长生不死,与天齐年,非得三十六炁之妙,岂可与道合真而驱龙掣电者哉。
予闻此言,方明道之造化,法之斡旋,其理归一揆耳。
至于二十八宿,列于四维,真皇大帝罗布。
黄庭内座帝宫,合六六之数,故中斗大魁总监衆灵是也。
辅佐天皇至化,掌持劫运,总览要权。
其中灵官将吏,列职分司,禀听真皇号令而行。
且如箕星主风,璧星主雨,昴星主晴,虚星危星主雪,斡宿主雷,其风晴雨雪,雹电霹雳,各有所主。
威星大耀,猛将毒雷,皆居三十六梵炁之中,悉在一七九星之下,此星迺衆星总领。
大梵之要权,威烈当先,何神不伏?雷神虽猛,咸听令行,与夫诸星大曜、捷将猛神,随炁斡旋,昼夜不息。
盖行之有度,止之有有方,不知方度,何为克应?自非洞达幽冥之士、识该天机至奥之人,岂能知威星大曜行止者乎?且甲乙日午时祈雨,其璧星居止何方,纵知方位分明,不知以何勑驱役邪。
故兵家《遁甲论》曰:先明太一真数,以观星曜吉凶之象。
临阵之间,必以开休生门以要道。
如丙丁日未时行军,其开休生在于何方?悟之者决胜千里,迷之者寸步难移。
如阴阳风水之士,选年月修造。
高人知吉凶则无灾无咎,察善曜则有禧有祥。
此者密识星机,通神妙用如斯。
知奥总归一掌之中,岂在虚侈繁文矣。
故我师王公侍宸之掌中风雨,曾动明君。
此非掌中之妙,何言此也?盖屡取效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