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凤凰卫视的三种品质

在华人圈,凤凰卫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凤凰用了10年时间。这其中的辛苦和付出虽不为外人知,但成功的经验早已成为业界反复讨论的话题。凤凰卫视的三个核心品质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1996年3月31日,凤凰卫视开台首日,刘长乐与凤凰卫视部分主持人合影

品质一: 志存高远

中国古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说明了人的意志在事业成功中的作用。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定下高远目标,大志向,是激发潜能、发奋进取的助力之一。凤凰卫视开台之初,人员不满百,知名度为零,但老板刘长乐竟然有胆识立下这样的誓言:

凤凰要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为两岸三地及整个华人世界的融合、为祖国大陆的进步开放、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效劳;

三年实现收支平衡,力争第四年上市;

三年内成为除中央电视台外最具影响力的华语电视台。

几年后,这些当时在别人看来“好高骛远”的目标一一实现了。时至今日,凤凰给自己的定位是:拉近全球华人距离,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具体来说,就是覆盖可以覆盖的地方、创造有创造性的节目、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在节目制作上,凤凰力争超越政体、国界和意识形态,形成大中华圈概念,对两岸三地的重要新闻一览无余地进行报道,强调“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为华人争取传媒话语权。

在影响力方面,凤凰以高收入、高知识、高地位“三高”人士为目标收视人群,从一个以娱乐节目为主的城市青年台逐渐向以新闻资讯和文化专题节目为主的大台转变。

在这种雄心壮志的激励下,凤凰卫视制作了一系列在华人媒体圈里前无古人的大型电视节目。有走遍五大洲四大洋的《千禧之旅》《两极之旅》《走进非洲》,关注海外华人生存状况的《唐人街》,弘扬中华古文明的《凤凰号下西洋》,挖掘历史真相的《口述历史》等。这些节目拓宽了华人的视野,也树立和宣传了凤凰卫视的品牌。

品质二: 另类选择

在节目策划上,凤凰一开始就十分理性地分析了大华语圈电视传播的现存模式,讲求“错位”和“另类选择”。以“你无我有、你少我多、你慢我快、你呆我活”的传播策略,在白热化的电视竞争中硬是挤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例如把日常生活中的朋友闲谈搬上电视屏幕的《锵锵三人行》,摒弃播音腔,首创“说新闻”风格的《凤凰早班车》,电视版读报评报节目《有报天天读》……

在主持人的选择上,凤凰除了靓女帅哥之外,还启用了不少年纪不小、相貌平平,发音不标准的“老头子”,曹景行、杨锦麟、阮次山、何亮亮就是例子。这些极具创意的节目形态和不拘一格的用人标准,对内地电视业界提供了刺激和启发。

在新闻的制作与选择上,凤凰不光追求与内地新闻宣传模式不同的“另类”表达,更重视新闻的“补缺”功效。从最初的《戴安娜王妃葬礼》到“9·11”直播,从中国台湾“大选”到莫斯科人质危机,凤凰往往在国内媒体语焉不详或者报道乏力之际大做文章。对于两岸关系、中美、中俄、中日关系以及其他主要敏感新闻,凤凰的评论员不仅报道事实,还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和分析,语言表达上也更加讲究,更容易说服人。

品质三: 机制灵活

凤凰卫视已经完全走入市场竞争,内部以财务为中心、以成本核算为先导,外部以受众为中心,建立了一套效益第一、追求利润的灵活机制。

这套灵活的机制不光表现在用人上,而且表现在凤凰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凤凰的一系列节目都体现出成本最小、效益最优的原则,它把自己当企业看,生产出的东西就是产品,制作出的节目就是要让观众爱看,让广告商能投钱。凤凰在雇人、用人、成本核算、投入产出、生产销售方面都做到了精打细算。 kTfwDgK92SugNwTr1U/kBTGyEHLIcivlVt5siCu+HIptm9vKcLZQkfQHvcFi2E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