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 1995年的时候,刘长乐先生来到了我们在香港的办公室,阐述了他想在中国开播凤凰卫视这样一个想法。也就是说,我们将会成为合作伙伴。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于寻找一个合适的中国伙伴共同开展业务也很有兴趣。当然,我们对于合作伙伴是很挑剔的,因为这关系到将来开发中国传媒市场能否成功。我们对刘先生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并且与刘先生展开了非常艰苦和耐心的谈判,好像谈判进行了50多轮。
刘长乐: 我个人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创办环球华人电视台。我一直在寻找机遇。1995年,我在香港乐天公司积累的资金已经具备了办传媒的实力,同时,数码化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卫星电视的成本。还有一个机会是,亚洲一号卫星上的蒙古国电视台因为财力不足准备退出。当时默多克先生持有亚洲一号卫星转发器的控制权。我在创办卫星电视的第一道坎儿就找到默多克先生,其实也是我的机遇。一方面,默多克先生的新闻集团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果实现与默多克先生的合作,借助新闻集团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打入海外华人市场和欧美主流社会;另一方面,新闻集团欲进军中国传媒市场,苦心经营几年,一直也想寻找具有华人背景和中国内地人脉的合作者,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把握中国国情和内地的媒体运营环境,把业务真正深入中国内地。
默多克: 开始时不熟悉刘先生,难免有多方面考虑。比如,如果刘先生的环球华人卫视出现,会不会对我们的业务构成威胁,成为Star TV的对手?当然,我们也不是特别了解刘先生的实力和能力。因此,双方进行了深入的谈判和广泛的了解。我们最终还是把握住了这次机遇。虽然这次谈判时间很长,很细致,很艰难,但还是谈成了。我们对这个合作感到非常骄傲,虽然我们在中国还有其他频道播出,但凤凰给了我特殊的记忆。凤凰是未来最有希望的媒体。
刘长乐: 我们双方谈判50轮之多,比“以巴和谈”少一点。我们和默多克先生的代表——Star TV行政总裁戴格里先生谈,和默多克先生的儿子拉克兰和詹姆斯谈;在北京玉泉山谈,在颐和园谈。不是匆忙草率赚快钱的心态,而且方方面面深入了解沟通,并且在那时就为凤凰未来的发展作了一个非常细致并且符合实际的规划。可见要想抓住机遇,一定要付出很大精力和代价。我们最后终于在关键的股权分配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国际传媒巨子向来都要控股的,但默多克先生在凤凰的项目上放弃了控股,这说明默多克先生的远见,不拘格,抓住机遇。
默多克: 谈成的那天晚上,刘先生与我的大儿子拉克兰喝了不少酒。我儿子说他喝醉了,不知道怎么回到住处的。晚上他给我打电话,对我说,刘先生很能喝酒,把我灌醉了。我说,好呀,东方人喜欢和朋友开怀畅饮,喝得多说明是好朋友,是一家人。但我希望不是酒促使这个协议达成的,因为你们那个想法本身是非常好的。我儿子当时非常高兴,他对你们的看法非常好,他觉得你们是理想的做电视的人才。
对于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双方都抓住了。我认为凤凰这个项目的成功是媒体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的一个范例,也是新闻集团进入中国的一个契合点。
在对话的开始,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新闻集团。新闻集团在整个世界的媒体经济中是非常独特的。世界上还有其他很多很大的媒体集团,但他们更关注各自所在的国家本身。而我们新闻集团,从澳大利亚开始,在50年内发展到了全世界。新闻集团的业务种类非常多,从报纸到电影工作室,一应俱全。世界上每个大洲,都有我们的身影,在一些世人不注意的小国家也有媒体业务展开。我们这一路走来,学到了很多。我出生在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早期进军对象是英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文化有很多切近点,我们很容易就能适应。后来新闻集团在美国有了大的发展,从财政角度来看,我们70%的活动是在美国。美国也是英语国家,所以我们也能很快适应。但是,当新闻集团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到亚洲,比如中国、印度、日本,就遇到很多问题,主要是文化差异很大。因此在业务展开的过程中,有一点跌跌撞撞,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从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们非常清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某些国家的民族自尊心比较强,他们愿意看到由他们自己制作并且具有本国特点的节目。
在中国的上海和香港,我们有[V]频道。在印度,我们有非常成功的频道。在意大利,在英国,在澳大利亚,我们都有频道,最多的是在美国。我想说的是,在扩大边疆的过程中,我们对某一地区的文化、某一国家的利益,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则需要遵守。
刘长乐: 用流行的话说,我算是媒体界的资深人士。上个世纪80年代,在从事了多年传媒工作之后,我换了个身份“下海”,体验不同的人生。在美国,我一边做生意,一边注意西方传媒业。看到90年代西方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力的空前扩大,我心里痒痒的,不时冒出重操旧业的念头。可是我明白,在中国做传媒,要等待时机,同时也要创造一定的经济条件。
大概到了90年代中期,我觉得条件差不多了。细心的圈里人知道,当时中国媒体开始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比如私营企业家开始尝试向媒体投资,外资也以各种曲折的方式进入媒体业。中国古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许我就是那只鸭子,反正我觉得时机到了。我这个人胆子比较大,从小就有一股闯劲儿。实际上,是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给了我最大的动力。他说,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就是抱着这样一股闯劲儿找到新闻集团。当时的想法是试一试,如果不行,再找其他途径。没想到,我和新闻集团磨来磨去,最后是相见恨晚。当然这也是机遇,但对我来说,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没有这一条,我个人再怎么敢闯也不行。凤凰卫视成立后的这些年里,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也是凤凰能够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
中国国内有人担心媒体开放之后,会放进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个思想准备不能没有。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解决遇到的问题。多年来,中国正是这样做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看到媒体开放的正面作用。这就是,大门的打开是双向的,不仅是中国迎接世界媒体介入,同时也让中国通过这个大门走向世界。凤凰卫视诞生以后,中国人能够通过凤凰更多地了解外边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也通过凤凰和其他媒体,包括新闻集团,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