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难忘当年拜师学木匠的岁月(七)

过去在我们老家农村,东家请木匠师傅来家给还健在的老年人做棺材,就通常用一个非常文雅、动听、吉祥的称谓叫——“起寿屋”

记得我爷爷六十岁那年,身体康健,生龙活虎的,却让我爹和我叔去请了一班木匠师傅来,给自己和奶奶各起了一具杉木大“寿屋”,然后让油漆工刷上几遍大红油漆,干燥后,悬空放置在一间小屋内,寓意“高阁千年”!

尽管没等到“千年”的那天,但也到三十多年后才相继用上的。爷爷与奶奶各活九十一岁和九十六岁,无疾而终,也算长寿了。

而我们这些“徒弟伯伯”则最喜欢有这种“起寿屋”的活干了。

当时斯宅乡手工业社对各项手工业产品都有工时规定的,其中规定“起寿屋”每具为八个工时,而这对于木匠老师傅们来说,“坟半工,棺误工”嘛!这样的工时实在是太宽松了,得慢慢吞吞干才大吉大利哩。

八个木匠两天起两具“寿屋”不仅跟玩一样的,而且这两天东家招待木匠师傅,如办喜酒一样的办。餐餐可以把桌子上的大鱼大肉来个一扫而光,根本用不着把“搭碗”的肉捧进捧出了。再还有,无论师父、徒弟,每人每天一律两包当时最好的“蓝西湖”牌香烟,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等活一结束,东家还用托盘额外送来八个红包、一条香烟、八包糖果、八个寿桃之类的礼物到“作场头”,红包里面虽然只是一块钱,这在当年可是一个木匠师傅半天的工资哩,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吧!

我与新师父、师叔及师伯两班师徒共八个人,第一次在千柱屋正厅里给一户东家的老爹老娘“起寿屋”的情景,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那天我们吃过早饭,按照东家事先挑选好的黄道吉日和好时辰,准时到达千柱屋大厅“作场头”。

等东家放好香案、拜过天地菩萨和列祖列宗、放过大小炮仗,掐表看时辰,只听得东家一声喊:“好日好时辰到!”师伯立马先动手在一根杉木寿板材上劈下了第一斧头,然后大家就七手八脚按各自的分工干起来了。

两具寿屋共四十八根八尺长的杉木段头,是事先在锯板厂锯好两个平面的,木匠只要弹线、劈削、拼缝、打大钉眼、跌板、刨平刨光、装配就行。

“一具寿屋六个面,四面鼓来二面平”“一头大来一头小,一头高来一头低,上头宽来下头窄,男寿女福要牢记”“小板能做大棺材,大板反做小棺材”等等,当年这些口诀谁都能念叨一句两句的。

几个工序回合下来,该是师伯与新师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他们俩各在“寿屋”的前和头雕一个花藤环绕大大的“寿”和“福”字,我们“徒弟伯伯”们这时可轻松了,明目张胆地各叼一支“蓝西湖”牌香烟躲得远远地到一边去磨铇锉锯了。

那时一天吃五顿饭和点心的待遇,除了我们手艺人,不可能再有谁了?怪不得当年我们农村的大姑娘挑老公:一军人、二老师、三手艺、四务农。原来我们干手艺的小伙子比务农的小伙子更容易找到老婆呢。

老古话讲:“敬父敬母敬重手艺,怨天怨地不怨工匠。”意思是说做手艺工匠的人,三年徒弟,四年伙计,是吃过苦头才学到一点吃饭本领的,不能怠慢、责备我们,更不能得罪我们,因为我们都是鲁班祖师爷的徒子徒孙,如果看过《鲁班书》的木匠师傅,那更是惹不得的。

“起寿屋”的木匠行当,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后因政府倡导殡葬改革而取消了,全市实行了火化,但当年“起寿屋”的印象,这辈子却难以取消了。

各位朋友,当您看到“棺材”二字和图片,也不必害怕。如果梦里见到大红棺材,那就恭喜您!因为“周公解梦”里有一句是这么解说的:“梦见红棺材,升官又发财!”

祝您好梦!祝您好运! QRez3lG+OCBk24V7ZNBNMgALKvdjwn+4rb/5w1NzWvOOnf1tTWa0Rq2+j522bN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