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难忘当年拜师学木匠的岁月(八)

俗话说:“吃人家的饭,要听人家喊;捧人家的碗,要听人家管。”意思是说,做手艺及打工的人,一切都得听东家或老板的差遣和安排,不能自作主张地想做啥就做啥。

如木匠,东家要求你做八仙桌,你就不能自作主张做板桌,东家要求你做椅子,你就不能自作主张做板凳等等。

再还有,工时必须按公社手工业社规定的工时做,只能缩短,不能延长,如四仙桌四工、八仙桌八工、两把椅子三工、二根板凳一工等等,都有明文规定的。

虽然慢工出细活,但大部分的东家还是以多、快、好、省的标准来衡量手艺工匠水平的。

尽管我学徒时东家付给木匠每人每天是一块五,但拿的冷的,吃的热的。东家付出的是:连吃带喝带抽带工钿也要两块多,负担也不轻的。

而东家亏就亏在我们这些“徒弟伯伯”身上,当师父的徒弟带得越多,东家则亏得越多。

知耻而后勇!尽管当徒弟的技术水平有限,但我们有的是力气,因此徒弟们都是卖力地、拼命地干!

八三年的初夏,我们师徒五人,“移师”到千柱屋下面半里路的下新屋(长发其祥发祥居)先后给三户人家干家具活,一干又是好几个月。

其中给砖匠斯安陆师傅做结婚家具印象最深。他的父母是一对非常慈祥善良、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都尊称他们为爷爷和奶奶。

奶奶知道我们这些“徒弟伯伯”一天到晚出力多,体力消耗大,怕我们吃不饱,不敢到锅里去第三次添饭,因此她每次给我们盛第一碗饭时,总是拿饭勺把饭盛得严严实实的满满的一大碗,然后拿一双筷子,把饭桌上放中间“搭碗”的肉,一块一块往我们的饭碗里夹,她怕我们不敢吃夹回去,夹到我们饭碗后,立刻把肉往饭堆里按,使整块肉都按得碎碎的。这个时候,师父就发话说:“吃吧!吃吧!”边说边自己也夹了一块肉过去吃了,我们这才敢吃。奶奶多次给我夹红烧肉吃的味道,快四十年过去了,我还清楚记得的,这辈子都难以忘记了!

奶奶每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烧的小点心更是一绝。她每天变着花样烧给我们吃:今天藤粳、明天面条、后天炒年糕、大后天肉馒头……过好多天后才又重复一次,尤其是给我们的小点心碗里面,不是埋个荷包蛋,就是埋块红烧肉。

终于有一次,我们见师父、师叔走出去了,我轻轻地问奶奶:“奶奶,您为什么对我们这些徒弟这么好啊?”奶奶听我们这么问她,笑着说:“你们这些小后生宁(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千万不能饿肚子的啊!我小儿子安陆学砖匠徒弟时,也是怕难为情,不敢去锅里添第三碗饭,经常饿肚子回家后又吃一碗两碗饭。他眼看着东家饭桌上‘搭碗’的猪肉,明明眼馋得很,却不敢去夹来吃。真当可怜、真当罪过啊!”奶奶说到这里,掀起围裙擦了一下眼角,继续说道:“谁家儿女不是爹娘生的啊!看到你们,我就想起小儿子砖匠学徒格辰光,将心比心,奶奶这么做,不是为了让你们多出力、多干活,而是心疼你们啊?”我见奶奶又流泪了,她拿围裙又擦起了眼角……

是啊,我每次在东家吃完晚饭回家,总要到厨房菜橱里找一些剩菜剩饭吃,因为我在东家干活真的没有吃饱。而自从给发祥居的爷爷、奶奶家干木匠活后,每天都吃得饱饱的,从来没有回家补吃过夜点心。

四十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东家爷爷、奶奶的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无数次对家人、对乡亲们、对朋友们说起他们的好。

记得有一天,当我回家向自己的爷爷说起这个事情时,爷爷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起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手艺师父带着徒弟给一户人家干活,没想到这个东家特别吝啬小气。徒弟心里很是憋屈,准备闹情绪消极怠工。这时师父看出了徒弟的心思,私下里对他说:‘徒儿啊!这么小气的人家,我也感觉生气呢。那我们给他家干活干得快点,抓紧干完了这家,我们去换好人家干。’徒弟听完师父说的话,觉得师父说得太对了!于是真的马上变得心情愉悦、手脚勤快地提前干完了这家的活。后来师父带他真的到了一家非常客气大方的东家干活了,天天猪肉酒饭招待他们。徒弟觉得好不容易遇到这么好的人家,就得慢慢干,多干几天,还能多享受几天呢。这时师父又看出了徒弟的心思,又私下里对他说:‘徒儿啊!这户人家对我们这么客气这么好的,我们要对得起他们、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也要快快干呢!’徒弟觉得师父又说得太对了!就又手脚勤快地干开了。”从爷爷讲的故事里,我似乎领悟到一种真正的手艺行规和工匠精神了……

前年正月,我特意走进发祥居,去看看当年做过木匠的作场头,也想拜访一下爷爷和奶奶。

当年爷爷、奶奶住的屋门锁着。我向邻居打听,才知道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多年!如健在的话,也一百一十多岁了,而我竟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终生都难以忘记,每当回想起总会热泪盈眶。 Xyf4oBvEaAC7KJ1j53FRoFnuIKVl9N9w+t3ZPQDzhb6E3Gndxdi0z9De2ked4hb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