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至今没有哪一个因素像技术一样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打上了技术的烙印,人类离不开技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解决问题的同时必将带来新的难题。技术异化现象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而出现,也将会随着人类的控制而隐蔽。技术异化产生于技术,技术存在决定技术异化存在,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技术异化对人类的影响不同。控制技术发展,定位技术价值和地位,树立人类主体地位,增强人类主体性是控制技术异化的根本手段。现代医学技术异化不同于技术异化,但是要消除现代医学技术异化,同消解技术异化一样,要认识到异化的本质,分析医学的技术价值和地位,充分发挥人类的主体性,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现代医学技术受技术理性价值观影响,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让人类饱尝了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明确现代医学技术的价值和地位,正确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是解除医学技术异化的基本途径。
现代医学技术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充斥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医学也蜕变成现代医学技术。现代医学技术异化是医学技术畸形发展所致。学术界在消解医学技术异化方面,出现了以下三种观念:第一,技术悲观主义者主张放弃技术,追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在他们看来,技术发展已超越人类所能控制的范围,成为独立发展的力量。技术异化随技术而产生,要彻底消除技术异化,就应该摒弃技术,回归田园,追求道法自然。第二,技术乐观主义者对以技术来战胜技术异化充满信心。技术异化是技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足,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促进技术进一步发展。技术先进性让我们相信技术有这个能力,但不能忽略它所带来的新问题。第三,技术社会建构论者认为,技术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人在技术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通过和谐的社会关系来消解异化,实现技术的人化。从人与社会关系出发理解技术异化问题,为消解技术异化提供了新思路。从人类出发,保持人类主体价值理性,以人类健康为需求,界定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合理调控技术方向,有利于消解技术异化。技术乐观主义者的激进和技术悲观主义者的退让都未能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最终都不能解决医学技术异化问题。
人类的生存质量决定现代医学技术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现代医学技术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依仗之一。在医学领域,现代医学技术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但也带来了问题。人类作为人、自然和社会的主体,若认为现代医学技术能够主宰人类的生命过程,过分依赖现代医学技术的作用,往往会忽视它引起的问题。正视问题是消除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关键。正视问题就要寻回人的主体性,重建人类与现代医学技术之间以人为本,技术与自然、社会、人文相互和谐的关系。
第一,充分认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人类生活实际,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有选择地发展和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摒弃市场经济和技术理性下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理性主义等价值观,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着眼于和谐、长远的生态价值需求。第二,合理开发现代医学技术,使现代医学技术朝着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认清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将现代医学技术的技术理性转变为价值理性,以人类伦理和道德责任为价值追求目标,充分发挥现代医学技术的工具性,融合人文理念,构建人文、生态技术体系。第三,以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的工具性,提升人类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作为医学主体,充分考虑医学特性,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尊重自然规律,提升人的主体地位,营造包含人文精神在内的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氛围。
医学技术实践是一种以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性活动,主要包括医学技术目标、医学技术设计、医学技术使用和医学技术评价等。要消解现代医学技术异化,不但要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人的认知能力,而且要正确面对现代人的医学和健康需要,以有效性、适应性和公正性为准则服务于公众。
所谓技术原理,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技术开发为目标的,关于技术设计和研制的理论,通常以应用科学、技术科学的形式存在。现代医学技术设计开发要遵循技术原理,以科学知识为依据,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的。现代医学技术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和环境等于一身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在医学技术设计时征求多方面专家的意见,并且邀请医生和患者加入现代医学技术的研发当中。科学家以科学理性和最新技术进展为现代医学技术提供科学支持。社会文化学者更重视现代医学技术的社会实用性和人文性。而最重要的则是医生和患者,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是现代医学技术设计开发的根本。医生和患者是现代医学技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但要提高医生和患者在医学技术应用当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以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为基础,让他们参与医学技术设计。多方学者综合设计出来的现代医学技术不会偏颇于哪一方,更有利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和谐发展。
现代医学技术最终要应用于临床医学。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以人类的具体需求为目标,向多样化、多层次化发展。各个医院也要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引进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真正适合自己的现代医学技术设备。同时,加强医疗补助、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技术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夹杂着不确定性,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程度远远小于其复杂程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现代医学技术的使用也要有一个限度,根据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的技术设备。由于某些现代医学技术的副作用尚未显现,因此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守治疗,减少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的家庭负担,又降低了治疗后产生副作用的风险。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关键在于现代医学技术的使用者。医学技术教育偏执是导致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原因之一,要消解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就要端正医学技术的教育理念,平衡医学临床技能培养和人文教育,加强医学院校和医院的人文精神教育和文化建设,以此构建一个重疗效、重人文的和谐的医疗氛围。
现代医学技术包含医学理论知识、医学技能方法、医疗诊断设备三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医学技术教育主要采用高校教育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临床实践为辅。在学校教育当中,主要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对于临床操作技能和医疗诊断设备应用方面的教学则参差不齐。因此,要消解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要认清现代医学技术的组成内容和流程,在教育方面以人为本,兼顾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方法和医疗设备理论的教学。修正学校课程设置,增加临床实践、技能方法和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时间,正确培养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医德。另外,要融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于现代医学技术教育当中,培养出有道德、有担当和有法制意识的医生。
高校培养出的医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同时对现代医学技术过度依赖。因此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调整医学技术教育课程,增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时间,使医学生在校园内便开始积累医学经验、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医学门类设置不同的医学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技能和人文教育是医学技术教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现代医学人文性匮乏,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只偏向临床技能的应用和培养务必会导致现代医学技术异化,而只注重人文教育又会使毕业生仅会“纸上谈兵”。现代医学需要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医务人员,因此,临床技能和医学人文教育要相互协调。
医院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是一个医院人文性的充分体现,良好的医院氛围能够缓解人类对疾病的恐惧感,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的整体素养和形象,减少医疗纠纷。医院以人为本,处处为医生、患者着想就能以集体智慧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医学技术异化因素。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的顶层设计,需要医院领导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医院加大文化建设,向患者普及医学知识,增加他们对现代医学技术的认识和对医院医疗制度的了解。医院通过医院文化生态设计,建立诸如名医室、医院图书馆和科普走廊等,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相互尊敬和关心的医疗氛围,让即使重病在身的患者也会产生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消解现代医学技术异化不仅要靠对现代医学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高素质医生,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医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公众道德能力和完善医学法律法规。
“面对技术越来越主宰人类社会的情况,正如鲍曼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技术的道德化。”
在当今社会,人类在面对疾病、灾难和死亡的时候道德犹存。有良知的医生在穷人来看病时也会尽力救治,有良知的院长在正确定位自己医院位置和作用时也会造福一方。道德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最基础的中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和规范医学道德,加强公民对新的医学道德的认知,使公民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是消除医学技术异化的重要手段。动用各种媒体和社会舆论,倡导医学道德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遵守医学道德并监督他人遵守医学道德,现代医学技术异化就会得到遏制。
要消解医学技术异化,不但要发展医学技术,还要约束医学技术,保证人类正确享受现代医学权益。面对现代医学技术异化,政府要根据本国医学发展情况进行顶层设计,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来保障现代医学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健康,同时又能遏制有可能产生的医学技术异化要素。法律制度是调节社会矛盾的有利杠杆,政府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法规,防止医学技术异化。例如,我国于 2010年 11月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从七个方面规定了临床试验标准,这就有可能将那些为谋取私利而置人类生命和健康不顾的临床技术剔除。同样,对现代医学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都应该制定明确的法律制度。制定奖惩措施,惩治违法行为,奖励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恰当的医学法制将带给医生和患者一个晴朗的天空,医学技术异化将会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