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泽五和二社旧址

◎邓龙海

五和二社(同和村的旧称)旧址是20世纪50年代五和二社社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周恩来总理1958年7月2日视察五和二社时召开干部和群众座谈会的场所,也是周总理在新会视察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全称为“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大泽乡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

1958年7月1日,周恩来总理风尘仆仆、轻车简从来新会视察,连续7天在新会深入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7月2日下午,周总理在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的陪同下,前往大泽五和二社调研水稻育种情况,看望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其间在五和二社社委会与30多位社干部和社员进行座谈,询问社员的家庭生活、收入分配等情况。

五和二社旧址位于大泽镇同和村委会虎爪里。始建于中华民国初期,旧址为典型的客家民居,风格古朴,建筑布局颇有气势。五和二社旧址为单层两进深三开间建筑,占地面积为176平方米。墙身主要由青砖砌筑,两侧山墙为泥砖墙。中间前部是堂屋,后部为大厅,前后两进被天井隔开,左右两间为厢房。天井右侧为厨房,左侧为洗手间。前壁屋檐下画有壁画。1964年,村里将这幢房子安排给陈苟妹一家居住。

五和二社旧址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破旧不堪,维修已迫在眉睫。为做好保护五和二社旧址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的工作,2008年新会区委宣传部、新会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泽镇人民政府共同筹资10万元,在旧址旁边兴建一座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搬迁安置陈苟妹一家,将旧址空置出来,为进行维修做准备。

2008年8月间,时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瑞群在大泽镇领导的陪同下到同和村五和二社旧址调研,对开展遗址保护和维修工作提出了要求。其后,区、镇有关领导多次到实地进行察看,根据旧址现状制订了维修方案。

2012年,区老促会、农业局、大泽镇人民政府共同投入38万元,根据以保存原貌为主的原则对其进行维修。修葺主要工程有:原有屋面拆除,重新进行屋面铺设;对已经开裂的墙壁拆除重新砌筑;墙壁及屋檐重新画上壁画等。

2013年3月维修工程完工之后,镇政府有关部门、同和村委会通过走访老党员、收集村民捐赠有关实物等工作,再根据历史文字、照片等有关资料,精选了有关当年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时的照片、题词和实物等进行了首次布展,设有多媒体影像区、陈列室、大厅,展存了当年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时的足迹照片、对大泽公社和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的题词、空气电池灯(仿制)、上海牌手表(同款)、八仙桌、长板凳等实物,力求最大程度地将周总理当年视察五和二社的原貌展现出来,布展后对外开放。自2013年以来,又几经小修缮和调整布局,增添布展材料和实物,不断加以完善,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和日常管理。

2020年,大泽镇委、镇政府响应“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号召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以1958年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的“历史足迹”为红色资源,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同和公园、第四队队址、周汉华实验田等,并对五和二社进行重新布展修缮。同和公园由墙画、宣传栏、休闲广场等构成。公园侧边的同和第四小组队址展示了过去村民劳动生产和生活的物品,如水车、风柜、禾桶、犁耙、竹篮、水桶、瓦罐等。周汉华试验田种有水稻、玉米、甘蔗、柑橘、豆类等农作物,复原了当年周汉华试验梯田情景。五和二社旧址在挖掘周总理视察的基础上,新增了周汉华事迹和五和二社旧址历史沿革。

如今,五和二社旧址与邻近的同和公园连成一体,进一步增添了红色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着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前来重温总理足迹,牢记初心使命。

大泽镇五和二社旧址(大泽文体服务中心供图) 2WGWCTcXHkjsZDRp35POL2Utg3PIaLCRpl6cIHrflg+rzsFAnRkjsEUbsLefEd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