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为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留学生实际需求,在留学生汉语课程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中华经典诗词诵读,该课程为实践训练类课程,旨在通过讲授中华经典诗词,指导留学生诵读,引导他们了解中华文学经典。

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以学生反馈和全程教学体验为依据,经过经验分享、论证、调查后组织编写本教材,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该教材是针对临床医学留学生汉语课程——“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实践训练课程编写的,也适合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其他专业留学生使用。

本教材精选 50首中华经典诗词作诵读课文。诗词的选编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典型性和代表性原则。优选脍炙人口的中华经典诗词名篇,注重文化内涵、美好品德,强调教育意义。古诗词为主,少量现代诗;唐诗宋词占比较高,兼顾题材、体裁、风格和其他朝代作者的适度分布。第二,循序渐进原则。经典诗词排序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进度和语言难度的层递性,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文化理解与接受能力。第三,实用性原则。每课古诗词内容配有注释、作者简介、古诗词的今译以及较详细的赏析与诵读指导,以便留学生自学。教材每课的经典阅读内容包括古训、谚语、成语、歇后语、古诗词名句等。读后写作部分既可以检验留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每课读与写的内容也尽量与课文内容的难易度匹配,尽量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相互兼顾或者补充。

每课的板块突出知识性,包括经典古诗词(带拼音+MPR)、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古诗词今译、诗词赏析、诵读指导、写汉字、经典阅读、读后写作。写作练习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可以激发不同学生的不同思考和表达。后续线上平台以视听内容为主,展示留学生经典诗词诵读小视频和教师授课视频。这也是其他教材使用者的展示平台,促进使用者与编写者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材的趣味性与交互性。

编写团队为每首诗词配有不同时期的中国画,风格多元,以不同角度呈现诗词作品意境,使教材在形式上富有美感,拟在培养留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进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

教材里的每一课诗词均要求诵读。我们希望留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在训练汉语语音、语调的同时积累诗词知识,提升中文文学素养,逐步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我们希望留学生通过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和经典阅读,不仅学习语言知识、欣赏中文的美妙与精深,更能聆听古人的心声与智慧;通过中华经典诗词诵读、经典阅读和读后写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让留学生通过中华经典读与写,把中华文化和所在国文化联系起来,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教材的编写,我们在充分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听取了一些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暨南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杜小陆先生和康蕊女士在该教材立项后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和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教材诗词的英语注释与翻译将在线上和教学PPT中呈现,英译主要选自许渊冲先生的各类著作,本教材主编也有少量翻译。英语主审由翻译学博士生导师赵友斌教授完成,在此衷心感谢他为本教材的出版所作出的贡献。参编教师来自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石河子大学。谨此向我们辛勤工作的团队表示衷心感谢。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相关著作及资料,特别是对于诗词的注释、读音、解读、标点有争议的部分,我们通过反复对比,采用了现行最通用的表述。为了更准确地注释和注音,我们还结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和《古代汉语词典》第 2版,同时参考其他专业标准标注。经典阅读部分内容也都有明确的出处。

诚盼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更新。

编者
2023年3月 J64cNw2EV66S74hGkxiWOMUJv3rRcPSwULH2S9soSEmlM7eVzMfoOev6dj0U6e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