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liǎnɡ ɡè huánɡ mínɡ cuì liǔ [1]

hánɡ bái shànɡ qīnɡ tiān

chuānɡ hán [2] 西 lǐnɡ [3] qiān qiū xuě [4]

mén [5] dōnɡ [6] wàn chuán

清·华嵒《黄鹂垂柳图》

一、注释

[1] 翠柳: 翠绿色的柳树。

[2] 含: 包含,容纳。

[3] 西岭: 成都西面的岷山。

[4] 千秋雪: 千年不化的积雪。秋:年。

[5] 泊: 船靠岸;停船。

[6] 东吴: 古地名,指长江下游一带,即今江苏、浙江一带。

二、今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

一行白鹭正缓缓地飞上蓝天。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东吴的航船。

三、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其祖先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后迁居襄阳(今属湖北),又移居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他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思想深刻,境界阔达,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现存诗约 1500首,大多收录于《杜工部集》。

四、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草堂时所作。全诗通过对大地回春时生机勃勃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动态描写。诗人抬头所见是窗外的翠绿色柳树、柳树上鸣叫的两只黄鹂鸟,还有一行白鹭缓缓地飞上蓝天。这个“上”字用得非常巧妙,突显了白鹭舒展双翅、向上翱翔、自由自在的姿态。“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多种色彩组成了一幅明媚、秀丽、生动、温暖的天然画卷,透着一股祥和的气息,也流露出诗人的好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空间上拓展了诗歌的维度。诗人通过“窗”和“门”描写了两处景:“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两种状态:“含”“泊”;两个地理位置:“西岭”“东吴”。诗人身居成都的草堂,却能看到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可知战乱平定,战事已休,水路交通顺畅,商业往来频繁,其内心的欣喜不言而喻。关注国计民生是杜甫诗歌的核心特点。诗人眼中的成都固然是青山绿水,如诗如画,但诗人关心的依然是国计民生。在他看来,也许国运昌盛和百姓富足才是最美的风景。

这首诗把对偶和对仗手法用到了极致,不仅词性相对、词组相对、数量相对、颜色相对、方位相对,而且音韵平仄也相对,完美和谐。句句写景,景色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而徐徐展开。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鸣叫的、飞翔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于草堂周围,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同时这幅画卷也寄托着诗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祖国山河、百姓生活的无限深情。

五、诵读指导

这首诗描绘出四种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诵读时,前两句应以明快、清脆、悦耳之声,尽显早春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千秋雪”“万里船”意境深远,诵读时应体现出诗人轻松愉悦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写汉字

七、经典阅读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清·金缨《格言联璧》

释义: 人要想眼界开阔,就要遍游名山大川;要想具有宽宏的气度,就要熟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和历朝历代的史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样重要。

八、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游历过哪些地方?读过的什么书对你影响最大?请简单写一写“游历与阅读的重要性”。 H88tNpMporDdq1LNtnHIIRaaLEU9mY/i0/w0DKbTsc0paHxtBBPSFFg9/r/RYV2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