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饮湖上 [1]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shuǐ ɡuānɡ liàn yàn [2] qínɡ fānɡ hǎo [3]

shān kōnɡ ménɡ [4] [5] [6]

西 西 [7]

dàn zhuānɡ [8] nónɡ [9] zǒnɡ xiānɡ [10]

宋·李嵩《西湖图》

一、注释

[1] 饮湖上: 在西湖上喝酒。

[2] 潋滟: 形容水波流动。

[3] 方好: 正好。

[4] 空蒙: 迷茫缥缈的样子,多形容烟岚、雨雾。这里指细雨靡靡的样子。

[5] 亦: 也。

[6] 奇: 奇妙。

[7] 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8] 淡妆: 淡雅朴素的妆容。

[9] 浓抹: 浓艳华丽的妆容。

[10] 相宜: 适宜。指同样显得美丽动人。

二、今译

晴天的西湖,波光荡漾,景色正好。

雨中,山色朦胧,景致也很奇妙。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不管是淡妆浓妆,都是那么美丽动人。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他的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他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达观豪迈的人格风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题西林壁》等。

四、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苏轼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七绝。这是第二首,写西湖的美如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湖水荡漾、波光闪闪。这句诗的主题词是“晴”,晴天的西湖,非常绮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山色空蒙,烟雨朦胧。这句诗的主题词是“雨”,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风味。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喻西湖,不仅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重要的是二者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堪称天才手笔,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五、诵读指导

全诗前两句写景,有明丽和空蒙之感,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见诗人挥毫时的兴致、洒脱的性格以及开阔的胸怀。诵读时应体现豪荡之情。后两句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表现了西湖的神韵,诵读时要充分体现意境的空灵和对景物的赞美之情。整体上,注意每一句的停顿以体现诗的韵律感。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写汉字

七、经典阅读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 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而梳妆打扮。

八、写作

认真体会《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的美,请尝试描写一处你喜爱的景物。 Jm/cdjeQURZYAcRhErdZaRAdmFJRQsbM1Wr6qmgQ1PLlxsvRcbjg3mgelJ2CZt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