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山 [1] 鸟 飞 绝 [2] ,
万 径 [3] 人 踪 [4] 灭 。
孤 舟 蓑 笠 翁 [5] ,
独 钓 寒 江 雪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1] 千山: 虚指,指群山,夸张手法。
[2] 绝: 完全没有了。
[3] 万径: 虚指,指千万条路。径:狭窄的道路,小路。
[4] 踪: 脚印;踪迹。
[5] 蓑笠翁: 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蓑笠:蓑衣和斗笠。
周围的群山上看不到一只飞鸟,
小路上也没有人的踪迹。
江中孤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在大雪纷飞的寒冬独自于江上垂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著名诗人,在散文和诗歌创作方面有很高造诣。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唱和,并称“刘柳”。其山水诗简淡清凄,抒壮志未酬之情怀,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有《柳河东集》存世,代表作有《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
这是一幅江上雪景图。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郁闷愁苦,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勾勒环境:连绵的群山白雪皑皑,大地白茫茫一片,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千山”和“万径”这样宏大的背景衬托主体形象,给读者一种苍凉寂寥、可视不可及的感觉,结构精巧别致。“绝”和“灭”突出了环境的严酷。诗人入笔并不点题,先写千山万径之寂静,栖鸟飞绝,人迹灭绝。这样的世界,似乎没有了生命和生机。
第三、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在这似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的天地间,推出正在孤舟之中面江而钓的“蓑笠翁”形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孤”“独”二字,在“千”“万”的衬托下,清晰而完整地突出渔翁身上的孤独、孤冷、孤寂,甚至孤傲。诗人到结尾才正面破题,点出“寒江雪”三字,至此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渔翁独钓的岂止是寒江雪,更是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守,坚守自己、坚守理想、坚守本心!
《江雪》所表达的是环境带给人孤寂无助的绝望和决绝,但也展示出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和超逸绝伦的艺术才情。
《江雪》采用入声韵,韵味十足。诵读时,前两句以描述的口吻,语速适中,表达宏大的环境之寂静;后两句应表达诗人对寒江独钓的渔翁之赞赏。在划分节奏时,可以采取“二二一”或者“二三”划分法,读出古诗词应有的抑扬顿挫感。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 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话,充满了哲理思考。意思是:人只有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消除贪欲,才能使自己有明确志向;只有排除外来干扰,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请根据“经典阅读”中的语句,写一段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