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的概念谈论起来似乎十分抽象,尤其当很少有人提及这样的概念时,更显得有些高深。其实,一旦明白了极简的意思,就会不以为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来自一种普遍的认知习惯。拖沓冗长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喜欢,当整个人群都不看好这样的习惯时,它就像很多其他公认的坏习惯一样,会成为人们心中共同的陋习,所以人们会普遍信奉相反的东西,也就是极简。但是,信奉归信奉,每个人自己做事情时的表现往往与之并不相同。很多人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会身不由己,做着做着就磨蹭起来了。所以即便人们公认极简是好东西,也并不等于所有人做事情时都会遵循极简的原则。
最直观地理解极简的概念,应该指的是极其简单。但是,由于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其真实的含义可能五花八门,由此极简的概念反而会变得复杂起来,有时甚至会显得极其烦琐。那么,究竟该怎样理解极简的概念呢?这就会牵扯到理解的角度问题,人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相同,对极简的理解自然也不会相同。结合外科医生工作的实践,极简可以分成三个境界:第一级境界是内容的极简,是开刀匠的境界;第二级境界是行为方式的极简,是大师的境界;第三级境界是最高等级的极简,是理念的极简,是觉悟者的境界。三个境界界限分明,体现着大家对极简不同的理解。理解的境界不同,就会体现出不同的水平。
我们将第一级境界理解为内容的极简,并说成是开刀匠的境界。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呢?其实多数人对极简的理解都是如此,即内容方面的极简。内容繁多庞杂,肯定不是极简,相反,如果内容简单精悍,就成了多数人印象中的极简。一些极简主义者正是通过减少各种内容的实例来标榜自己信奉的理念的。比如衣食住行的尽可能简单,再比如家徒四壁式的极简,都是以内容的简单来衡量极简。这很像苦行僧的做法,为了某种追求而刻意抛弃物质的享受,尽可能减少生活必需的内容。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种追求,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将这样的做法归并于极简主义没有什么不可。但是,这样的理解只能算是最初浅的理解,这是极简的入门境界。
在谈论手术的时候,初级的极简主要是指操作内容的减少,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操作步骤的省略,其二是操作细节的简化。
对于任何一种手术来说,都不是开刀后就可以马上直奔主题完成所有操作的,其中会涉及众多的步骤。这些步骤的形成,一方面是手术基本操作规则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手术习惯使然,当然,还会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不同人完成同一种手术所涉及的步骤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简单明了,有的拖泥带水,有的甚至极其繁杂。将这些手术拿到一起比较,很容易发现其技术的繁简。合理简化步骤,会明显提高手术的效率,这会被当作外科医生水平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步骤的省略都合理且安全。在临床上如果因省略必要步骤而酿成大祸,那么这样的省略就显然不是水平的体现,而是现实的偷懒。
操作细节的简化可以是整体内容的简化,也属于步骤省略的范畴,而多数情况下却与具体的操作细节有关。这多半与外科医生的操作习惯有关。当然,如果上级医生或者医院有硬性要求,则就与医生的习惯毫不相干。
对任何一种手术来说,操作步骤和细节的形成除了与客观因素有关外,更与主观因素有关系。客观因素往往不能轻易撼动,如果因为主观因素而使整体步骤或者细节简化的话,则更倾向于符合极简法则的要求。当然,如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效率并能保证有很好的效果的话,便是真正的极简行为了。
胸廓畸形手术是众多手术中的一种,也有内容方面的简与繁。在胸廓畸形的开放性手术中,从切皮到游离软组织再到游离骨性结构,直至对畸形结构做塑形,其中的很多步骤并不固定。医生操作习惯不同,对手术的理解不同,操作步骤和细节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医生能有意识地简化自己的操作,使手术不拖泥带水的话,显然就是极简的做法。
胸廓畸形手术由开放手术进步到微创时代,同样存在内容方面极简的问题。比如Nuss手术中,多数医生都将胸腔镜当作手术的必要内容,是大家不会轻易省略的内容。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有医生会毫不犹豫地将胸腔镜省去,于是就成了无胸腔镜的Nuss手术。
在Nuss手术的其他操作中,同样有内容可以被省略。比如对主钢板两端做固定时,有的医生会用双侧固定,为了获得放心的固定效果,有的医生甚至会再将短固定钢板与肋骨做固定。这些做法在很多医生看来是合理的,可以防止钢板位置移动而导致的并发症,所以不少医生始终在做这些工作。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步骤或者内容是手术必需的,是省略不得的。但是,另外一些医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会将这些操作视为多余。在他们的手术中,他们会省略相关的操作,只将主钢板一端做固定,而且他们并不会担心因此会引发并发症。两种医生的做法显然有很大的差别,主要的差别就是内容的不同。很显然,后一种医生的做法更接近极简的做法,因此显得技高一筹。
外科医生有意识地简化自己的操作,说明其拥有一种信奉极简的素质。当然,医生完全可能是无意识地做了极简的选择,或者在此处做了简单的操作,在另外的地方又做了复杂的操作。此时如果要对医生的作为进行评价的话,也许就需要就事论事了,而不能就事论人。可以肯定地说,在其简化操作的过程中,他的行为是符合极简法则要求的。
在一些手术中,要想简化一些主要的步骤,似乎非常困难,所以极简法则更多地体现在操作的细节中,这可以在医生的举手投足中显现出来。
在胸廓畸形手术中,有一种固定钢板的操作,是用钢丝将钢板直接与肋骨做固定。这种操作的目的很明确,即将钢板与肋骨捆绑到一起,这种操作貌似非常简单,但具体实践时,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做法。
最直接的做法是用带针的钢丝直接环绕肋骨做缝合,然后用钢丝将钢板与肋骨做固定。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具体操作并不容易,主要的原因是针的弧度不适合直接过肋骨。另外,由于针尖有损伤肺的可能,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被大家接受。为了避免针尖损伤肺的可能,有人将针尖去掉,采用钝的针头做缝合,这种方法其实依然不方便,主要原因依然是针的弧度不合适。
为了使整个过程既安全又方便,有人先将肋骨骨膜纵行切开,然后环绕肋骨对骨膜做游离,接着用带针的钢丝沿骨膜下绕肋骨穿行。这种做法十分有创意,很多人为其大唱赞歌,有人甚至从理论上阐明这种做法的种种优越性。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更加烦琐,所谓的理论也很是牵强。
为了验证上述几种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都做过尝试,结果,我们并不认为这些方法更合理。为了找到方便可行的方法,我们做了自己的设计,这便是我们设计的众多技术中的一种,也就是如今风靡全国的Wang手术(Wang Technique)。我们的方法非常简单,用直角钳跨肋骨先将钢丝导引线穿过肋骨,然后用导引线将钢丝拉过肋骨即可。为了使这个操作更安全更简便,我们还对操作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做了设计,比如对导引线的种类、夹线的部位、牵拉线的方向、拿直角钳的方法等,都做了规范。这些细节设计好之后,整个操作便如行云流水般简单、简洁、流畅。我们曾在国内很多医院展示过这个技术,所有医生看完之后无不给予肯定。同样是过钢丝的操作,比较数种方法之后会发现,我们的方法要比其他方法简单得多,更符合极简法则的要求。
内容方面的极简还有很多其他具体的例子,比如拧钢丝的操作,有的医生会在每次拧钢丝之前先用钳子夹稳才开始拧,另外一些医生则省去了夹钳子的步骤而直接用手抓起来便开始拧。
从某种角度来说,内容的简繁可以反映在外科医生几乎每一个操作的细节中。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只要医生有意愿将操作做得简单,都存在简化内容的可能。但是,考虑到手术的特殊性,省略或者简化内容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律,必须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效果为前提,而不能随心所欲乱简化,否则可能会酿成大祸。
由此可以看出,内容的极简关乎外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医生首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再次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拥有这些基本素质后,其操作才可能真正符合极简法则的要求,才可能干净利索、简洁明了,其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
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优秀的外科医生并不少见,他们一般都会严格按照医疗护理常规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每天做大量的手术,而且把手术做得相当漂亮,每每让学生和同行们看得赏心悦目,频频点头赞许。这些医生受人尊敬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信奉极简法则,这可以在其很多操作细节中表现出来。但是,这样的医生尚不够称为大师,他们只是手术匠,就如熟练的木匠、鞋匠、理发匠一样,唯手熟耳。手熟了,只要不是过于蠢笨的医生,都会懂得何处应该省略,何处应该减去,这样的做法几乎可以不动太多的脑子。有道是循规蹈矩,只要固定的路子设定好了,多走几步少走几步并没有实质的差异。所以说,内容方面的极简,只能是一定程度的量变,并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质变。这就好比Nuss手术,在具体方法和原理不变的前提下,不管进行怎样的改良,只能是内容方面有所不同,而不会抛开手术的基本法则。这样的做法只是改良却并不是革新或者变革,不能体现出最高级别的水平。
聊到这里,我联想到了漏斗胸治疗领域的一些趣事。Nuss医生因为发明了革命性的手术而被全世界的同行公认为大师,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很有意思的是,国内一些医生因为做了大量的Nuss手术竟然也被称为大师,或者自以为大师,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手术例数多,在国内当前的医疗环境中,甚至可能与医生的技术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例数再多,如果只是重复Nuss医生设计的手术方式,则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这些人显然是把力气活与技术活混淆到一起了,这种理解是缺乏智商的表现,如果将这些医生当作Nuss医生一样的大师,估计Nuss医生本人都会对大师一词表示出强烈的愤慨的。其实如果只论技术,一些基层医院的外科医生做起手术来往往比顶级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更麻利,谁能说做漏斗胸例数多,其技术就一定出色,一定符合极简法则的要求呢?
内容的极简关乎医生的素质,是第一级境界的极简。有了良好的素质,可以成为优秀的手术匠,但并不是真正的大师。要想成为大师,尚需要更加努力,需要达到更高一级的境界,即行为方式的极简,这才是大师们应有的境界。
在根本的行为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循规蹈矩的极简是层次最低的极简,其基本的特征是内容方面的变化,属于量变,不属于质变。与量变相对应的是质变,更高层级的极简应该超出内容方面的极简,上升到性质的变化。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变随时都可能发生,衡量质变是否发生有多重标准。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用行为方式的性质来衡量,行为方式改变了,质变就发生了,否则就只能算是量变的范畴。如果从极简的角度来看,则其依然是初级境界的极简。
行为方式的改变可能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另一种是向更简单的方向发展。后者则符合极简的法则,属于更高层次的极简。
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哪一种行为方式更简单呢?在具体的操作中,似乎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尺度,而通常只能用一种较为模糊的标准来评判。比如说,如果一种方式更节约时间,效率更高,则其可以称为更简单的方法。此时必须注意一个问题,那便是要与内容的极简相区别。行为方式的极简是质变的范畴,而内容的极简不可能改变方法的属性,属于量变的范畴。
在描述行为方式上的极简时,可以借用一个特殊的词汇来描述,即简约。什么叫简约呢?简约给人的感觉绝对不仅是内容的减少,更多的是风格上的极简,这样的风格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素养,是深入骨髓的极简,不是单纯的简单。
举个例子,在机械相机领域始终存在两个相反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使相机具有越来越复杂的功能,比如今天的相机生产商会努力通过提高硬件技术而使相机能完成更多的Photoshop功能,另一个方向却是越来越简单,直至各种类型的傻瓜相机纷纷涌现。傻瓜相机与最复杂的相机相比,表面上看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属性都完全不同,但实质上依然是内容的差异,傻瓜相机不过是少了很多的操作内容罢了,而成像问题并没有实质的变化,因此,如果说傻瓜相机属于极简的设计的话,并非行为方式的极简。
不过,照相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到了智能手机流行的时代,照相技术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如今几乎每台手机都有照相的功能,此时的照相功能如果依然称其为相机的话,就已经不是傻瓜相机,而是真正的智能相机,因为它更简单,使用更方便,而且效果更好。这样的相机与机械相机相比,显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相机。那么,由传统机械相机发展到今天的智能手机的照相技术,就一定是行为方式的差异了,这种极简不是内容的极简,而是更高层次的极简。
在外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行为方式实质上就是手术方式。真正的手术方式都会不断地改变,有的改变属于内容方面的变化,这属于量变的范畴,比如各种形式的改良,都不是方法的根本性变化;而有的改变则是釜底抽薪式的,是动摇了基本原理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最彻底的,是真正的技术革新。
漏斗胸的外科治疗有超过百年历史,在开放手术的时代,具体的方法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是,在种类纷繁的各种术式中,可以理出两种基本的术式,即Ravitch手术和胸骨翻转术。从时间线上看,前者更为经典,出现的时间更早。两种手术的原理和理念完全不同,后者可以被当作是一种绝对的技术革新甚至是革命,原因很简单,其不是简单的操作内容的变化,而是性质的改变,是真正的质变。但是,胸骨翻转术并没有像后来的Nuss手术那样风靡,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手术自身的特性。与Ravitch手术相比,胸骨翻转术并没有明显地提高效率,且也没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如果说这样的手术更简单,则几乎是笑话,因为这种手术比Ravitch手术更复杂、更危险、更烦琐。很显然,这几乎是一种逆极简法则而设计的新术式。如果说这样的术式是一种革新,没有人反对;但是,因为其违背了极简法则,所以并没有获得好的口碑,以至于到了后来,除了极少数医生在使用外,几乎无人问津。
与胸骨翻转术相反,Nuss手术的出现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从手术的性质来看,Nuss手术显然与Ravitch手术完全不同,仅就此而言,Nuss手术的出现就是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这种手术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口碑,原因之一就是其完全符合极简法则的要求。与Ravitch手术相比较,不管是操作的内容还是数量,Nuss手术都明显减少了,而更为重要的是操作的性质完全发生了改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改变,手术操作才更简洁、更简单、更安全、更高效,于是也更加受到医生甚至患者的欢迎。
一种好的手术方式可以拥有众多的美德或者优点,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操作的简化。手术方式由繁及简的变化过程,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极简的趋势同样是手术发展的方向。
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Nuss手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却同样具有大量缺陷,这些缺陷有的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良而消除,而一些与技术设计原理相关的缺陷却根深蒂固,如果不做原理方面的彻底变革,几乎无法撼动。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早就发现了Nuss手术的诸多缺陷,为了消除这些缺陷,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良。然而,改良的效果相当有限,有的缺陷几乎无法消除。比如对年龄的限制,当对低于 3岁的幼儿实施该手术时,会出现多种严重问题。另外,这种手术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其潜在的风险,术中必须经心脏表面放置钢板,这使这种手术总会危机四伏,不管多么有经验的医生都不敢在术中掉以轻心。类似的缺陷与手术自身的原理有关,其一是其操作的杠杆原理,其二是钢板放置的部位。Nuss手术离不开杠杆原理,因此上述缺陷无论如何都无法消除。
那么,有没有可能将这些缺陷彻底消除呢?方法当然有,不过只改良肯定不行,必须对方法做彻底的变革。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完全不同于Nuss手术的新技术,那就是Wang手术。这种手术依据的不是杠杆原理,而是更为直接的提拉原理,即在凹陷表面放置一个短小的钢板后,直接将凹陷胸壁提起,然后固定于钢板之上而完成塑形。单从原理上看,无法评价Wang手术是不是比Nuss手术更简单。但是,从具体操作上看,二者的差异会即刻显现出来。Wang手术不但克服了Nuss手术所有致命的缺陷,而且使手术步骤大大简化,风险明显降低,且效果更好。很显然,Wang手术拥有了极简法则要求的一切特点,更符合外科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更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到目前为止,Wang手术已经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尽管这种手术不可能完全取代Nuss手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绝不是技术上简单的改良,而是真正的技术革命。
由Nuss手术发展到Wang手术,漏斗胸的治疗技术进一步简化,完成了行为方式上的一次革命。但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Wang手术不可能是手术发展的终点,这种手术依然有发展的需要。顺应发展的规律与要求,我们又设计出一种更简单的手术,即Tesla手术。与其称之为手术,倒不如称之为非手术,因为它根本不需要刀子,没有刀口,没有疤痕,因此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何建行教授将其命名为无痕手术。
由极简的Wang手术发展到Tesla手术,无疑是行为方式上的另一种质变。由于此次质变幅度过大,以至于连切口都不再有,因此,这应该是更高境界的极简。但是,尽管没有切口与疤痕,却依然有创伤,所以如果将其称为手术,则还是合情合理的。
在对手术简化的过程中,减小创伤始终是简化的一个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管技术被广泛用于手术中,它与以往的有管技术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绝对是行为方式的极简,同样属于更高层次极简的内容。
在漏斗胸手术变化的过程中,极简法则始终是一个客观的尺度,在默默地尽忠职守地衡量着手术的变化,遴选着手术方法。在其他胸廓畸形手术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法则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众多胸廓畸形中,鸡胸的发病率很高,但其治疗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不光国内的医生很少能完成鸡胸手术,即便在国外,也很少有医生能熟练完成这样的手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极简法则发挥作用的一个反面案例。
像漏斗胸一样,鸡胸的治疗历史同样相当久远。早年实施的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切口疤痕明显,效果不好。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这种创伤巨大的手术客观上有了变革的需求。但是,任何手术的变革都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误,就会误导医生,影响技术的改进。
鸡胸的微创手术得益于漏斗胸微创手术的出现。受Nuss手术的启发,有医生开始用钢板在胸壁突起表面做压迫,这种方法应该算作一种革命性的创意,但具体操作方法的设计却存在大问题。由于受Nuss手术的影响过深,绝大多数医生在实施鸡胸手术的时候,不但借用了Nuss手术专用的钢板,连固定的方法也照搬照抄,将漏斗胸中使用的短固定钢板也用在鸡胸手术中。为了体现出这种手术与Nuss手术的关系,一些医生直接将其命名为反Nuss手术或者干脆还叫Nuss手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借鉴,不但没有给新的鸡胸手术带来便利,反而是新手术中最大的败笔。
短钢板与主钢板方向恰好垂直,这种材料放入人体后,会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一系列麻烦。首先,材料过长,必须有较大的切口,这极不符合微创的概念;其次,材料过长,使用多条钢板的难度增加,这对靠机械应力塑形的鸡胸手术极其不利;其三,材料过长,皮肤表面凸起明显,不但影响术后的美观,而且可能造成患者不适。
除了材料引起的麻烦外,钢板的固定会有更大的麻烦。在这样的手术中,一般是先将短固定钢板与肋骨做固定后,再与主钢板固定。主钢板是力的施加者,肋骨是力的承受者,而短钢板的存在使主钢板的力不能直接加载于肋骨之上,而必须通过短固定钢板来完成塑形的使命,这会严重影响整个塑形过程。
以钢板直接压迫凸起的做法,本来是一种技术上的革命。但是,由于具体实施时过分依赖Nuss手术,手术并没有得到彻底简化,手术效果也没有因为技术的变革而有明显改善。这个例子说明,技术的变革虽然有可能实现,但如果不注意技术的细节,不注重技术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不符合极简法则的话,则依然不能成为理想的技术。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完成过大量鸡胸的微创手术,而且完成了迄今为止患者年龄最大(56岁)的鸡胸手术及大量难度极高的鸡胸手术,到目前为止,鸡胸手术已是我们众多手术中最简单的手术之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技术与别人的技术完全不同,这便是我们设计的Wenlin手术。
图3 患者年龄最大(56岁)的鸡胸手术
从开展鸡胸微创手术之初,我们便彻底摒弃了Nuss手术的干扰。我们将钢板直接与肋骨做固定,而且为了使固定更牢固,尤其为了保证应力充分分散,我们还对固定方式做了更为巧妙的设计。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些措施,我们的手术可以在极其微小的切口内完成,而且能够保证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Wenlin手术与反Nuss手术最大的不同便是操作细节的不同。与传统的鸡胸手术相比,Wenlin手术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潮流,而反Nuss手术则违背了技术发展的潮流。
由反Nuss手术失败的经验可以看出,在技术革新的进程中,极简法则是尤其需要遵循的规则,反Nuss手术虽然有了一个较为先进的理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用繁杂的方法约束了自己的手脚,所以并不是受人欢迎的技术革命。相比之下,Wenlin手术的优越性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成就了新一代鸡胸手术的潮流。
Nuss医生因为发明了Nuss手术而实现了方法上的极简,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在外科发展的历史中,无数大师因为发明了新的革命性的术式而成名。分析其成名的缘由可以看出,他们完成了方法上的革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而不是大师傅。
以上是关于极简的第二级境界,那么最高级别的境界是什么呢?我们理解为理念方面的极简,是觉悟者才会拥有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具体细节的极简,往往是很多极简主义者追求的目标,这种目标涉及的要素要么是内容方面的,要么是行为方式方面的,但都是较为初级的极简,更高层次的极简则是来自精神和思想方面的极简,是彻身彻骨的,是来自潜意识方面的极简。
从精神上放弃对物质的追求是一种发自灵魂的信念,这种信念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现实中有些极简主义的拥趸们总希望表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思想或者信念,以彰显自己对物质生活彻底的背叛,这些人如果真的从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幸福,则做到了心行合一,成了真正的觉悟者,其信奉的极简就是最高境界的极简。
从精神上拥抱极简,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放弃物质的欲望。中国历史上最讲究极简的人应该是颜回,孔子对他最著名的评价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被认为是贤良的表率。孔子也大力提倡极简,他曾有“居敬而行简”的论述,但儒家讲究的是入世而非出世,因此孔子并不能算作极简主义者。所以,主张出世的道家思想更接近极简的要求。
老子用极其简单的文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道德经》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按照世俗的观念,完成这部巨著的作者是一定要让世人都知晓其真实身份的,其中涉及的巨大名与利是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放弃的。但是,老子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自己的思想,世界上竟然没有人知道老子是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老子思想的具体体现。有道是无欲则刚,当一个人将世人最看重的名利都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其一定会成为最伟大的人,老子无疑就是这样的伟人。
极简发展到最高的境界,显然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在现实生活中,像老子那样的人是少有的,但最高境界的极简主义者至少是一个真正的大彻大悟之人,就像藏传佛教中的仁波切,他们是智者,是上师,是真正的哲人。
就拿饮食来讲,每天吆喝着减肥的人连最低境界的极简主义者都算不上;那些素食主义者或者清教徒,算是沾了些极简主义的边际,但也不是纯粹的极简主义者;如果能做到自觉地清心寡欲,像舍去一切家当直奔终南山修炼并发誓老死山中而不再入世的人,才可能是最高境界的极简主义者。
医生是世俗行业中普通的职业之一,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不可能脱离世俗因素的侵染。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要想做到最高级别的极简,表面上看几乎没有可能。但是,尽管医生不可能像老子那样完全远离尘嚣,却依然有可能做到极简,即便不是全部,也可以部分地达到那样的境界。这样的医生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全方位的哲人,但至少可以在手术方面做到彻底的觉悟,因此,他们也是觉悟者。
外科疾病的治疗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不断进步,每种手术都在按照极简的方向发展。按照目前对手术的理解,基本的方向是微创,即尽可能减小创伤。目前很多手术其实并不简单,比如机器人手术,为了实现微创,具体的操作更复杂,门槛更高。这种做法也许今后会更多,但当机器人技术本身并不简单的时候,这样的技术就不属于极简的范畴。不过可以设想,随着相关辅助技术的提高,手术会变得更简单,也许可以算是极简的内容。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是外科技术无法解决的,那便是创伤。外科手术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牢牢地贴上了创伤的标签。我们的国人甚至直接将手术称为开刀,这也是外科手术最令人揪心的痛点。那么,外科技术极简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其发展的终点是什么?可以想象,当创伤极度减少,由微创发展为超微创,如果再进一步发展,则应该是无创手术。而这样的设想似乎是无法实现的。要知道,只要是手术就必然有创伤,即便创伤再小,也不可能一点都没有。这种极端的设想是无法实现的。
很显然,通过医疗的手段无法实现没有创伤的目标。那么,使用内科的方法完成外科疾病的治疗,会不会符合这种极简的理念呢?从外科创伤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算作一种极简的做法。但是,任何事情都有极限,如果再细究起来,内科治疗也需要吃药打针,这些做法同样会有伤害。这些伤害虽然较手术明显减轻,却依然是损伤,同样属于创伤的内容,这依然不是终极的极简。
谈到这里,如果再深究极简的话,似乎走到了绝路,再也看不到希望,因为大家依然是将目光局限于外科甚至内科疾病治疗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种做法本身其实非常狭隘。如此狭隘地看问题,肯定看不到任何希望。
不管是哪一种治疗措施,最终的目的是治病,而终极的理念是极简。表面上看,极简是没有穷尽的,只要治疗就一定不可能达到无创伤的最终极的极简。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不做治疗呢,会不会就简单到零了呢?是不是就是最终极的极简呢?
人患了病不做治疗,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接受不了的做法。对于医生来说,这等于是砸自己的饭碗,当然也不能接受。但是,如果人对健康的实质有最本质的了解的话,尤其对生命的属性有本质了解的话,那就不会再对这种做法有异议了。
对生命的渴望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生命最基本的意义。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生命,治病救人更是医生的天职。如果医生为了极简而见死不救的话,那便是最不可饶恕的行为,等于是为了愚顽的极简而杀人,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这就是说,任何形式的极端的极简都毫无意义。但是,医生可以在疾病允许的范围内做极简的事情,那样无疑会更加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生命。
在临床上,有的疾病是不能不治疗的,不做治疗的话,患者会有极大的痛苦。对于这类疾病,极简法则的使用往往关乎手术操作的内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这将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这些疾病很难用最高级别的极简法则来对待,但是,有些疾病的治疗却完全可以用极简的最高境界来处理。这里我想重点聊聊一些特殊畸形的治疗问题。
人体的疾病有多种,但总结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疾病,即感染、肿瘤、缺损、外伤、畸形。人的生命活动直接由各脏器的功能决定,当功能发挥良好时,生命质量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功能受到影响,生命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但是,有时候生命的质量与功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曾经的某个时期,中国的妇女有裹脚的习俗,她们一定得将脚裹成畸形才会被认为是美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对身体疾病的认识,很多时候会掺杂一些疾病之外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左右患者的感受,最终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有段时间一些喜欢瘦身的朋友经常与我联系,希望通过手术切除第 12肋骨,以达到瘦腰的目的。这些朋友其实都是非常健康的人士,但是,显然她们自己不这么认为,她们会把自己健康的腰身当作病态,进而宁愿挨刀子也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在美容界很常见,如今甚至习以为常,很多人还觉得合理。然而,如果人没有觉得脸上长了麻子不美、长了啤酒肚难看的观念的话,还会有这些挨刀子的事件发生吗?
胸廓畸形的危害有两条,一条是外表危害,另一条是生理危害。有些患者的畸形即便较为明显,但生理危害并不严重。这样的患者渴望手术,往往是因为外表的问题。那么,如果一个患者只是有点鸡胸的时候,其与脸上长了颗麻子的情况有何本质的区别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在乎人胸部的外表,这些人还需要手术吗?可见,如果说人的生命脆弱,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疾病的缘故,而是因为人自身的缘故。人自己让自己活得复杂了,接下来的治疗就绝对不可能极简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极简呢?前文说了,就是干脆不做手术。对于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严重畸形、严重创伤、严重缺损的患者来说,不做治疗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疾病则完全无须手术。比如轻型的漏斗胸、轻型的鸡胸、多数的扁平胸患者,如果医生能说服其放弃治疗,不就等于达到顶级的极简了吗?
在谈论胸廓畸形是不是需要手术的时候,我经常说,这不能由医生决定,而必须由患者自己决定。如果患者不觉得难受,不觉得难看,就不需要手术。对于那些只是觉得畸形有些难看的患者,如果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上的阴影,使其最终放弃手术,是不是等于实现了最高境界的极简了呢?
外科医生的工作就是开刀,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摆脱思维上的限制。大家可能是优秀的外科医生,是开刀匠,是大师,却很难真正从刀光剑影中走出来,获得真正的觉悟。而一旦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想明白了,就彻底觉悟了,此时的医生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觉悟者。
把一种术式尽可能简化,是极简的初级境界;把一种疾病的手术做得尽可能简单,是较高层次的极简;而如果能最终放弃外科治疗,能让患者不挨刀子而拥有快乐的人生,才是终极的极简。简而言之,初级的极简是关乎多少的极简,中级的极简是关乎对错的极简,而终极的极简则是关乎有无的极简。外科医生不一定要领悟其中的寓意,但是,如果真正理解了极简的内涵并主动用其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话,无疑会受到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