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涉及时间和效率问题。谈起这个问题时,人们会想到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实例,那就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总喜欢赞美乌龟的精神,与兔子的速度相比,乌龟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似乎更难能可贵,但其实这是编故事者一种片面的愿望罢了。在现实生活中,时间和效率都重要,任何时候大家都不可能忘记效率而只谈坚持精神。离开了效率,时间一钱不值。所以不管做哪种事情,效率和时间是需要同时兼顾的内容,只有兼顾才能兼收,才会有好的结果。
如何提高效率?影响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应该是方法问题。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方法对了,速度自然会提升,效率也就提高了。怎样的方法才算是好方法呢?这又回到本书的主题了,那便是符合极简法则要求的方法。极简法则要求简化程序、简化内容、简化步骤,当所有该简化的东西都被简化之后,那种方法就一定是非常高效的,所以寻找好方法的捷径就是按照极简法则的要求做事情。
医疗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科室内部的同行有竞争,科室之间的同行有竞争,医院之间的同行同样存在竞争。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医生都会有自己的愿望,都希望能做出自己的特色,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其中会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不过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效率问题。
如前所述,要想有好的效率,首先要有好方法,而方法必须依照极简法则的要求进行设计。那么,极简法则要求哪些内容呢?具体的内容不一而足,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做减法,从所有可能的细节开始减,最终达到最简单的目的。具体来说,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首先是目标问题。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有特色,很多人都会制定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比如胸外科医生可能不仅想把肺手术做成全国领先,食道、纵隔手术也不想放过,另外还希望在创伤方面有所造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院和科室的资源也有限。当目标过多过于宏大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力不从心,这等于人为给自己找麻烦。麻烦多了,不能马上消除,人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和信心,就会早早放弃。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多,几乎绝大多数医生都做过这样的尝试。这种目标过多的做法,相当于给自己树立了很多的敌人。做事情要克服困难,相当于去战胜敌人,而敌人过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轻易取胜?所以说,目标过于宏大是不利于成功的。前文我已经反复强调,要学会设定小目标,善于做小事情。小事情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才会成就一番伟业。这是被太多的案例证实了的真理。
把大目标简化成小目标,实际上就是极简法则的体现。大目标中包含许多小目标,众多小目标聚集在一起时,会让大家心神不宁,看不到希望与出路。而舍去众多其他的小目标的做法其实就是做减法,是为了让大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是最现实的极简。通过这样做,大家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成功,因此是提高效率的必经之路。
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是具体的行动。行动首先需要指导思想与路线,因此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路线的问题了。
为完成一项工作,会有很多的路子可以走。有的路子拖沓而冗长,有的则简单且快捷。按照极简法则,找好的路子就是找捷径。什么是捷径?捷径就是最省力气的路子。而捷径往往并不是现成的,需要动脑筋才能找到。举个例子,比如想做技术的宣传,要达到这个目标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最现成的方法是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电台,或者报纸,这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方法。这个方法可行吗?当然可行,但显然不是最佳的捷径。捷径是什么?当然是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都是高效的新媒体。如果能借助这些媒体做宣传,就可以事半功倍。这才是真正的捷径。
关于宣传的问题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早年我们也曾通过传统媒体做宣传,当时并不流行新媒体,因此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当微信公众号等工具出现后,我们第一时间看到了其效力,于是很快选择用这种工具进行宣传,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便是我们走的捷径。我曾经接触国内的很多同行,我一直在关注大家宣传方面的工作,但直到今天为止,很多医生仍然会先想到让医院的宣传科写稿子发到传统媒体上去,这无疑是十分落后的做法。
关于宣传的问题只是举了个例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会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而每一个具体的问题都有捷径可走。只要大家肯动脑筋,找到捷径并不困难,但关键是要有走捷径的意识。就拿技术的宣传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直接选择传统的媒体,连走捷径的念头都没有的话,就一定不可能有捷径可走了。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影响工作的效率,最终也必然影响工作的结果。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走错了路子,甚至可能把工作引向歧途或者死胡同,那就更惨了。所以捷径的问题就是路线问题,是一个关乎成败的大问题,必须非常慎重地考虑。
第三个问题是具体操作的细节问题。这同样是关乎事情成败的大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般来说,细节的问题越多,关注的内容就越多,这似乎会增加工作的内容,最终与极简法则相悖。表面上这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恰好相反,这正是极简法则的体现。按照细节决定成败的规律,如果不重视细节,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谈论极简法则还有何意义?此处谈论这个法则,完全是在必然成功的前提下谈论的,因此细节就成了唯一需要关注的内容。这本身已经等于是做了瘦身,在做了减法之后谈论细节,同样是极简法则的体现。
关于细节的重要性,本书会反复提到,也会有很多具体的例子。其实在我们完成的所有手术中,几乎所有的细节我们都已经关注到了。就拿Nuss手术来说,从术前的检查、术前的准备、诊断的要点、手术的体位、麻醉的实施,到切口的位置、大小、方向、数量,到钢板的长度、形状、弧度、位置、固定方式、翻转方向,再到切口缝合的层次、方法,甚至连包扎切口的敷料等,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格外关注的内容。与其他医生的工作相比,我们关注的这些内容显然都是最细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多余吗?很显然,不但不多余反而很必要。正是因为我们做了别人没有做的细节性的工作,我们的技术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脱颖而出。我们因为注重细节问题而有了非常高的效率。
其实不管做什么工作,细节都是需要格外重视的内容。不重视细节,工作就会显得粗糙;工作粗糙了就会影响质量;如果工作没有好的质量的话,怎可能赢得口碑呢?
以上聊的是效率问题。效率直接关系到工作的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除了效率外还有个问题同样重要,那便是时间。谈论时间的问题,其实就是要有那种“乌龟精神”,要懂得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一些励志书籍经常会提到一个著名的定律,叫 1万小时定律。一位叫作格拉德威尔的外国人曾经对此定律描述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在一般人眼里,成为世界级大师是遥不可及的,极少有人敢想象自己会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如果有人将那样的目标当成人生追求的话,一定会被人嘲笑。但是,根据 1万小时定律,似乎实现那样的目标并不困难:只要坚持 1万个小时,目标就可以实现了,自己就可以成功了。这看起来十分简单,没有难度,甚至连技术含量都没有。在这个定律中,强调的唯一内容似乎就是时间。只要时间够了,人就可以走向世界巅峰了,就可以成世界人民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
那么,1万小时的时间很难坚持吗?为了让这个概念更直观,我算了一笔简单的账。最保守地估算,如果平均每天花 4个小时专注于一项工作的话,一年 365天共有大约 1 500小时,那么要想坚持 1万小时,大约需要 7年的时间。7年的时间就能成就一个世界级的大师,这不是天方夜谭吧?按照我国的义务教育体制,小学和初中加起来有 9年的时间,而莘莘学子每天上学的时间都不止 4个小时,如果按照这个理论算下去,岂不是每一个初中毕业的学子都应该是世界级的大师了吗?而事实大家都清楚,即便再多一个甚至几个 9年,也出不了什么大师。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格拉德威尔在胡说八道吗?显然不是,要知道,1万小时定律是一个公认的成功学方面的定律,定律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只能说学子们努力的时间出了问题。
这里说的 1万小时,是要求大家非常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而不是花大部分的时间做无用功。用这样的零头时间去凑 1万个小时的话,到死估计也不会够数,那如何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呢?
我本人是无意中看到了 1万小时定律的,看到这个定律时,我很感兴趣,就算了一下我做胸壁外科的时间。我虽然早在 2008年就提出了胸壁外科的概念,但真正开始做这个工作却是在 2013年。那一年我的专业彻底改变,不再做心脏手术,成了一个胸外科医生,我开始全身心投入胸壁外科工作。到 2020年,也就是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是 7年时间。我每天坚持的时间不一定都有 4小时,但是如果平均下来一定不少于 4小时。这么说来,我应该早已完成了 1万个小时的任务。按照这个定律的要求,我是不是已经成了世界级的大师了呢?这种念头有些可怕。我真的不敢把自己看作世界级大师,但是,有很多工作我们确实都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比如说,我们创立了胸壁外科这个专业,我们命名了很多新畸形,我们设计了很多新手术,我们还完成了全世界最大组最复杂病例的手术。我不敢说这样的水平就是世界级大师的水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专心致志去做,不放弃,不松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便是时间的重要性。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更没有因为已经坚持了 1万个小时而停下来休息。我们最知道自己工作的不足,于是没敢停下脚步,而是重新收拾行装,向第二个 1万小时进军。
极简法则对工作的效率有要求,而对时间似乎并无要求。但是,如果把时间的跨度拉长,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过程的话,时间又是极简法则最根本的要素。极简离开了时间,效率就成了空谈,便不可能会有结果,所以谈论极简不可能离开时间。除了效率外,极简法则只是对单一的时间做了要求,此外并没有太多的附加因素。像效率一样,时间也是极简法则的基本要求。
我们已经工作了 1万多小时,有了初步的积累,有了原始的铺垫,甚至可以说有了自己的品牌,这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经常会把我们的经验告诉一些年轻人。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有时间。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年轻人能潜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的话,等到了我这样的年纪,不知道会有多么成功。这样的道理其实年轻人都懂,但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年轻人往往比上年纪的人更忙碌。为了工作、家庭、朋友、爱好……他们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工夫,而唯独没有时间花在那些有可能让他们成为世界级大师的事情上。如此一来,要想成功,就几乎不大可能了。不是说现实条件不允许大家成功,最关键的问题是大家自己不愿意成功。即便我把成功的秘诀手把手教给了很多人,他们却并不当一回事。
由此也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效率和时间的关系告诉大家,只要持续不断地认真做一件事情,就有可能会成功。而生活中为什么没有太多的成功者呢?因为大家运气不好?智商不足?其实都不是。我总结的问题根源是:其一,效率不高;其二,时间不够。如果大家都能在这两点上下下功夫,焉有不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