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唐话纂要》的音韵

《唐话纂要》由冈岛冠山编写,初刊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享保元年(1716),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汉语“俗语”(即口语),被日本学者六角恒广认为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汉语教科书。该书为刻本,非手抄本,在江户时代流行较广。

关于本书的编者冈岛冠山,先后有石崎又造(1967)、奥村佳代子(2007)等学者的研究考证。这里稍作介绍。冈岛冠山,名璞,字玉成,又字援之,号冠山,长崎人,延宝二年(1674)生于长崎,享保十三年(1728)死于京都。由于“世家长崎,少交华客,习熟其语”(《唐话纂要》白樫仲凯希八甫跋),冈岛拥有十分高超的“唐话”(即当时汉语口语)水平。这一点,与冈岛同时代的日本学者无不给予称赞。高濑学山称其“一坐一笑,无不肖唐。尝在崎阳,与诸唐人相聚谭(谈)论,其调戏谩骂,与彼丝发不差”;白樫仲凯希八甫赞其“声音之正,与词言之繁,颇究其阃奥”。

据奥村佳代子(2007)考证,冈岛冠山曾在长崎担任“内通事”的职务,直接参与跟唐人的贸易活动。“内通事”一职虽说也是通事官的一种,但均由日本人担任,有别于由中国人及其后裔所担任的“本通事”,所做皆为琐碎杂事,地位不高,薪俸又低。有鉴于此,冈岛离开长崎,东游大阪、京都、江户等地,作为译士辗转各处。其间,他曾受聘于当时名儒荻生徂徕的译社,担任讲师,传授唐话。除陆续编纂了一批唐话教材(如《唐话纂要》《唐译便览》《唐音雅俗语类》《唐语便用》等),冈岛还翻译了一些中国的白话小说,如《通俗皇明英烈传》《忠义水浒传》《通俗忠义水浒传》等,直接开启、推动了中国白话小说在日本的流传。从前人所记载的冈岛的生活片段来看,冈岛精通唐话,恃才傲物,性格放荡不羁,举止常不拘小节,如常将他人拜托的信件之事遗忘、收了唐人的订金却不给货、到江户后自己作为中间人将妻子嫁与他人,等等。

《唐话纂要》作为冈岛编纂出版的第一部唐话教材,首次刊刻于江户,江府须原屋久右卫门刊,共五卷。卷首有法眼林崇节、纪府侍医高濑学山的两篇序言,卷末则有白樫仲凯希八甫、霞周原武卿子臂氏的两篇跋文。卷一至卷四按照词句的字数依次收录二字话、三字话、四字话、五字话、六字话、常言、长短话。卷五则按词的义类依次收录“亲族”“器用”“畜兽”“禽鸟”“龙鱼”“米谷”“菜蔬”“果瓜”“树竹”“花草”“船具”“数目”“疋头”等,在“数目”和“疋头”之间还收录了“青山”“崔莺”等几首“小曲”。各个词句均在汉字右侧使用日语片假名标注了“唐音”,除极个别字外,汉字未标注声调;除“小曲”部分外,各词句还都在其下方给出了日语翻译。

享保三年(1718),京都三条通升屋町、江府日本桥南一丁目出云寺和泉掾进行了再版。再版共六卷。前五卷与初版完全相同。增加了第六卷《和汉奇谈》,收入了“孙八救人得福”和“德容行善有报”两个故事。第六卷除汉字标有“唐音”、带有日语翻译外,汉字还使用发圈法在其四角标有“平上去入”的声调符号,但各字声调标注与汉语中古音四声并无显著差异。

本章讨论的《唐话纂要》所标唐音的音韵,使用的原始材料是六角恒广编辑、解说的《中国语教本类集成·补集·江户时代唐话篇》(不二出版,1998 年12 月 15 日发行)。该套书只收录了《唐话纂要》卷一至卷五,未收卷六。本书从之,不论卷六。以下文中所引用页码均为上书中的页码。

我们将《唐话纂要》五卷中的所有汉字及其标音录入Excel表格,使用Excel程序的“数据透视表”功能整理出相同汉字的标音,制成“《唐话纂要》(卷一至卷五)全字音表”,见附录。需要说明的是,书中出现了诸如“草艸、鵰雕、蟴蟖、慙慚、回廻、伙夥、烟煙、笑咲、床牀、辭辞、鶿鷀、声聲、双雙、猪豬、庄莊、棕㯶、还還、画畫、剑劒、叫呌、暖煖”等异体字,且它们的标音两两相同,故我们将其合并为一个字。另外还有一些印刷不清、某字未有标音等情况,我们将其排除,不予收录。

这样,我们共录入《唐话纂要》卷一至卷五 15271 字,经Excel程序“透视”,合并相同字,排除无标音、异体字、印刷不清等情况,共得到 2546 个字的标音。这 2546 个字中,有的字(尤其是常用字)多次出现,有的字仅出现一次。绝大多数字只有一种标音,少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标音。本章讨论的即是这2500 多字的字音。在附录“《唐话纂要》(卷一至卷五)全字音表”中,我们逐一列出了每个字的所有标音,并在各字标音后列出其出现次数。在本章行文中,如引用某字,必要时在该字后以括号形式给出其出现次数,如:“也”(39 次),吹チユイ(2)/ツイ(4)。

由于卷一至卷五基本未标注声调,且每字均标注片假名读音,因此,讨论《唐话纂要》的音韵,实际上就是对其标音符号进行语音转写。考虑到日语语音从江户时代至今发生了一些变化,且编者冈岛冠山为长崎人,其标音可能混入日语长崎方音的成分,所以我们先结合汉语的音韵体系及日语语音演变史等知识,对该书部分假名及特殊标音进行音值的探讨。在确定或大致确定各个假名及特殊符号音值的基础上,我们将以汉语中古音声韵调体系为框架,分别提取、归纳《唐话纂要》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特点,以呈现《唐话纂要》卷一至卷五的音韵全貌。 ipyjiWgDJuC1N9L6cgUM2uPdiJKq/CM8G/xqeeSklji9rl2ZO822iS1aInbWzU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