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汉日语音系统的差异

本书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唐话的音韵,所考察的资料很多附有唐音。这些唐音使用日语片假名标音,需要对其进行转写和拟音。虽然日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汉语的影响,产生了拨音、促音等新的语音要素,但日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二者的语音系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对音研究,得出合理的拟音结果,首先必须明确二者的语音差异。尽管本书涉及的是两三百年前江户时代的日语和清朝初期的汉语官话、方言,但考虑到语言发展的历史性和连贯性,进行现代汉日标准语语音系统的对比,并进而探讨现代日本人对汉语的语音感知问题,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汉语的语音系统

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不考虑儿化词,一般一个汉字为一个音节,从发音上讲是“音节型”语言。一个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要素,其中韵母又可以划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参照“汉语拼音方案”,可以得出它的音位系统,如表 1-1 至表 1-3 所示。

表 1-1 汉语普通话声母表

说明:声母表只收录了可以充当声母的辅音,辅音音位还应包括零声母[∅]以及在韵尾中出现的[ŋ]。

表 1-2 汉语普通话韵母表

(续上表)

表 1-3 汉语普通话声调表

二、日语的语音系统

现代日语共通语以东京音为标准音,从发音上讲属于“节拍型”语言,一个单词由若干“拍”构成。不考虑只出现在词尾的“拨音”和“促音”,一个“拍”由一个辅音(有时辅音缺失)加一个元音(“拗音”可理解为元音的腭化,也可理解为两个元音)构成,为“短音”。各拍“短音”又可以拉长,构成相应的“长音”。每个拍均可用假名书写,假名属于音节性(非音素性)拼音文字。日语的语音系统实际上就是假名所代表的各个“拍”的读音系统。日语单词有“音调”,“音调”有时区别意义。“音调”是各拍之间的高低变化,因此单独一个短音没有“音调”。

日语各拍“短音”发音如表 1-4 所示。

表 1-4 日语各拍“短音”发音表

(续上表)

说明:(1)u元音与不同的辅音搭配时音值有所不同,一般圆唇性弱,且略偏前。其严式标音,日语国语学界有的记为[ɯ],有的记为 [ʉ]。上表仍按照一般的惯例,记为[u]。

(2)一部分日语外来词中存在ティ[ti]、シェ[ʃe]、チェ[ʧe]、ツェ[ʦe]、ウェ[we]、ウィ[wi]、ウォ[wo]等之类的新式拗音,上表未收录。

(3)ガ行音出现在词中或词尾时,其辅音常常读为[ŋ]。

(4)ヲ与オ发音相同。ジ、ズ、ヂャ、ヂュ、ヂョ与ヂ、ヅ、ジャ、ジュ、ジョ的发音分别相同。

(5)也有学者 认为シ、ジ、ヂ、チ四个假名的辅音严格来说应为舌面前塞擦音,即シ[ɕi]、チ [ʨi]、ジヂ [dzi]。本书按照一般的惯例,记成舌叶音。

三、汉日语音系统的比较

观察上述两个语音系统,结合汉日两种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二者的异同关系。

(1)从元音系统来看,日语比汉语要简单很多。日语是五元音系统;汉语的单元音韵母则有[i] [u] [y] [ᴀ] [o] [ɤ] [ɛ] [ɚ] [ɿ] [ʅ] 十个之多,在其他韵母中还存在[e] [æ] [ə]三个元音。日语有的元音汉语基本上有。汉语的舌尖元音[ɿ] [ʅ]、卷舌元音[ɚ]极具特色,日语没有。日语只有一个典型的圆唇元音[o],整体而言日语发音的圆唇性很弱。而汉语除了[o]还有[u][y]及各种合口呼、撮口呼韵母。日语与汉语都有[i],但日语缺少同部位的圆唇元音[y]。元音系统的简单,导致日本人在习得汉语时很难发出[ʅ] [ɚ]这样的卷舌音,而发[y]音时也经常出现简省化现象,在无意识中发成[i]。

另外,日语的[u]与汉语的[u]并不完全相同,它的圆唇性很弱,且舌位偏前。这使得很多日本人习得汉语的[u]时往往发音不到位、不够圆唇,或者径直发成带有圆唇性的オ段音。

(2)从辅音系统来看,日语浊音较多,汉语只有[m] [n] [ŋ]三个鼻音浊音及[ʐ]。日语的塞音、塞擦音是清音、浊音的对立,而汉语不存在浊的塞音、塞擦音,是清音送气与否的对立。虽然日语的清辅音在词首时送气较多、在词中和词尾时送气较少,但由于没有音位差别,日本人对送气与否仍然并不觉察。这导致日本人在说汉语时经常弄错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如混淆“兔子跑了”和“肚子饱了”等。

日语缺少唇齿摩擦音[f],但有双唇摩擦音[ɸ],这使得日本人对汉语的[f]和[hu]缺乏分辨。

日语没有[tʂ] [tʂʰ] [ʂ]一类的卷舌辅音,而有[ʃ] [ʧ] [ʤ]之类的舌叶音。这使得日本人在说汉语时,容易将卷舌声母发成舌叶音,从而与[ʨ] [ʨʰ] [ɕ]相混。

日语的[r]若采用严式标音,应记为[ɺ],为龈边浊闪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辅音,在《国际音标表》(2005)中单列。虽然同为边音,但日语的[r]带有闪音的性质,与汉语的[l]并不完全相同。

(3)从音节构造来看,汉语的单个音节存在C+V+V(如cɑi)、C+V+V+V(如tiɑo)、C+V+C(如dɑn)、C+V+V+C(如qiɑng)等组合,而日语单个音节(假名)只有单个V或者C+V这样的组合。汉语多合音,日语多单音。

(4)从音高、音强等“超音段特征”来看,汉语一个音节内部就可以有四五种音高变化,称为“声调”,是汉语的重要语音特点。而日语一个音节内部并无音高变化,只在音节之间存在高低起伏的变化,称为“音调”。

四、现代日本人对汉语语音的感知

由于上述语音系统的差异,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时表现出异于汉语母语者的发音特色。日本人是如何感知汉语语音的呢?感知是一种心理过程,研究感知需要心理学的实验。但由于日语语音均可以通过其拼音文字——“假名”进行书写,我们可以不必借助实验的方法,从日本人对汉语语音的假名标音上间接观察这种“感知”的结果。

日本人学习外语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经常使用假名给外语标注读音。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掌握外语的发音,甚至可能助长发音的偏误,但由于它基于日语语音系统,可以便捷、快速地模拟外语发音,日本人仍然对此乐此不疲。在日本人的外语课堂上,在很多外语教材尤其是入门阶段的外语教材中,这种方法大量使用。现代日语中大量的外来词,其实就是这种特殊的发音习得过程的一种结果和体现。

本书研究两三百年前日本人所说的“唐话”,涉及他们对汉语的感知。现代日本人对汉语普通话是如何感知的?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音的片假名标音,从而进行更为准确、合理的转写和拟音。

我们选取在日本出版的几部汉语入门书,分析、整理其中的假名标音,明确日语母语者如何借助假名标写汉语普通话的发音,为后面正文部分对唐音的讨论做参考和铺垫。这些给汉字标注假名读音的入门书包括:

(1) 井恵子、山本珠美所著的『CD で覚えるやさしい中国語会話入門』(西東社,1998)。

《用CD学习简单汉语会话入门》(以下简称《CD》)开头使用日语片假名给所有汉语音节一一标注了读音。其假名标音综合使用了平假名和片假名、黑体字与非黑体字、大写假名与小写假名等手段进行了详细区分,试图做到其标音与汉语拼音的一一对应,标音比较讲究。从其正文部分的讲解来看,是一部相对正式、专业的入门教材。

(2)欧米・アジア語学センター所编的『現代中国語会話辞典』(日東書院,2002)。

本书是名为“欧美亚语学中心”的一个组织编写的,编者既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是比较严肃的入门参考书,以下简称《现代》。

(3)守屋宏則所编的『ことたび 中国語』(白水社,2002)。

《语言旅行 中国语》试图通过讲授汉语解决到中国旅行的问题,实用性和针对性强,以下简称《旅行》。

(4)秋月久美子和王湘之所编的『日常会話の中国語単語 2000』(実務教育出版,2003)。

本书收录了日常会话中常用的 2000 个汉语单词,给每个单词标注了拼音和日语假名读音,以下简称《日常》。

(5)高信太郎所编的『まんが中国語入門』(光文社,2009/2010)。

《漫画中国语入门》以漫画的形式向日本人读者通俗易懂地介绍汉语的最基本知识,给书中出现的每个汉语词句都标注了拼音和日语假名读音,以下简称《漫画》。

这五部汉语入门书,依其严肃程度由低到高大致可以排列为:《漫画》<《旅行》<《日常》<《现代》<《CD》。我们列出这五部书对汉语中与日语差别较大的音节的标音,如表 1-5 所示。

表 1-5 五部汉语入门书汉语标音对照表

(续上表)

日语语音中没有汉语的[ɤ]元音,对于de音节,有四部书感知成[ta]或[da]音,一部感知为[de]音;对于zhe音节,三部书感知为[dʒo]音,一部书感知为[dʒa]音,一部书感知为[dze]或[dza]音;对于he音节,四部书感知为[ho]音,一部书感知为[ha]音。可见,日本人对汉语韵母e的感知,受韵母e前声母性质的影响,可以有[a][e][o]三种结果。

对汉语卷舌音er,四部书虽有小异,但基本感知为日语的[ru]或[aru]音。

对于汉语的舌尖元音,zi、ci、si均感知为日语的[u]元音;zhi、chi、shi,有四部书感知为舌叶辅音加[i]元音,《现代》十分特别,感知为日语的[u]元音,与zi、ci、si相混;ri音节,感知为[r]辅音与元音的组合,其中两部书感知为[ri],三部书感知为[rui] [uri]或[ru]。

对于汉语的撮口呼[y],五部书均感知为日语的[iu]音。

汉语的鼻音韵母存在-n和-nɡ的对立,日语标音虽然基本标为拨音ン,但有时也通过主元音相区分,如《日常》将liɑn标为リエン,将liɑnɡ标为リアン等。

对于汉语的卷舌声母zh、ch、sh,五部书均用日语的舌叶音ジ、チ、シ进行标注;对于r声母,均使用[r]辅音(即日语ラ行音)进行标注。使用龈边浊闪音来标注汉语的卷舌声母r,体现了日本人对汉语r声母卷舌性质的敏感。使用舌叶音来标注汉语的zh、ch、sh三个卷舌声母,体现了日本人对这三个声母舌尖后性质的敏感。

在塞音、塞擦音方面,汉语是清音送气与清音不送气的对立,日语是清音和浊音的对立。按道理,日语应该将汉语的塞音、塞擦音都感知为清音。但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旅行》一部书都感知为清音,另外四部则均用日语的浊音标写汉语的清不送气音,用日语的清音标写汉语的清送气音。这似乎很难理解,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应该是日语母语者在感知汉语语音时放大了日语清音的送气特征与日语浊音的不送气特征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语音系统内部的对立区别作用,将汉语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关系对等于日语的清浊对立关系,即将汉语的一种对立关系感知为日语的一种对立关系,以对立感知对立。

另外,对于汉语的fu和hu音节,五部书均无法区分。日语中没有ti音节,五部书均标为te加i的组合。日语没有tu音节,五部书均标为to加u的组合。

综上,通过观察这些书中的假名标音,可以看出,即便编者都是日本人,标写的也是同一种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但其标音仍然有同有异,体现出各自编者在汉语语音感知上的共性及微妙差异。这些共性和差异,将为我们后文对唐音标音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RyuhJOxDGV1BZ+BHhixk0uIGQBizpCwOaR6r8lN9UTYTovJdR1WUTPb1J3ERQi9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