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同字异读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一、同字异读现象

唐话或唐音,作为一种汉语,其内部读音应该是一个统一、有序、有规律可循的系统。汉语(古代的、近代的或现代的,通语或方言),除了极少数的一字多音(如“乐”“恶”“行”等字)的情况,一般而言,一个字只有一个读音。现代汉语方言,如闽语,可能还有文白读导致的一字多音情况,但其文读和白读各成体系,在各自层次的体系内,绝大多数的字都只有一个读音,且井然有序,与古音严整对应。

《唐话纂要》的字音体系也不例外,绝大多数的汉字只有一种标音,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如:“有”字共出现 154 次,标音都为ユウ;“的”字出现 88 次,标音都为テ;“說”字出现 44 次,标音均为セ,等等。但我们也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音,即存在同字异读的现象。根据我们的统计,同一个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标音的有 337 字(其中,有两种标音的 297 字,有三种标音的 33 字,有四种标音的 6 字,而“麼”字竟然出现了 6 种标音),占比约 13%。

二、同字异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如何理解《唐话纂要》的同字异读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字有不同的标音或读音呢?下面,我们将该书同字异读产生的原因分成以下几类,分别进行讨论。

(1)在汉语中本为“多音字”。

这主要包括“惡、行、曾、差、長、朝、覺、省”几个字。如“惡”字有ウ、[u](5 次)和ヲ [uo](13 次)两种标音,前者用来标注“厌恶”意的“恶”字,后者只有一个假名符号,为入声,用来标注“凶恶”意的“恶”字。又如“行”字有ハアン [ɸa-a-ɴ](4 次)和ヒン [çi-ɴ](30 次)两种标音,前者用来标注“不在行”“大在行”“般般在行”“行家聚货”等词中的“行”字,后者用来标注“起行”“行礼”等词中的“行”字。

这些字本为多音字,出现不同读音十分正常,本来应该排除在外。但由于我们的工作程序,在统计字音时也将其包括在内了。

(2)明显的标音错误。

有些字的标音,根据汉语和日语的常识判断,属于明显的误标或误读。具体如表 2-8 所示:

表 2-8 《唐话纂要》中的错误标音

从表 2-8 可以看出,各字排在前面标音均只出现 1 次,且同时存在另外的次数更多的标音。从次数上的多寡对比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乃是错误的标音。

(3)标音不同,但实际读音相同。

有的字虽有多个标音,但其标音所反映的读音却相同。下面举例说明。

“捱”字的两种标音イヤイ [i-ia-i]和ヤイ [ia-i],从汉语的角度看读音并无差别,都为[iai]。

“端”字的两种标音トハン [to-ɸa-ɴ]和トワン [to-ua-ɴ],由于前述“ハ行转呼音”规则,实际读音都为[to-ua-ɴ],可拟音为[toaɴ]或 [tuaɴ]。

“而、二、耳”等字均有ル、和ルウ两种标音,只是日语长音标记的差别,读音无别,都为[ru-u],对应汉语的卷舌韵母[ɚ]。

“逢”字的两种标音フヲン [ɸu-wo-ɴ]和ホン [ɸo-ɴ],实际上都应对应汉语的[foŋ]。

“海”字的两种标音ハアイ [ha-a-i]和ハイ [ha-i],实际上都应对应汉语的[hai]。

(4)标音是否带特殊符号。

同一个字的多个标音,有的带有特殊符号,有的不带。上一节我们已经介绍了《唐话纂要》中出现的几种特殊符号。这些标音中使用了特殊符号的字往往还存在另外一个不带特殊符号的标音。如:得テ [te](89 次)和テ゚ [te](1 次);更ケン [ke-ɴ](14 次)/ケン [ke-ɴ](4 次);沒モ゚ [mo](73 次)/モ [mo](1次)。对于这些字,我们倾向于认为它们均应理解为带有特殊符号,即带不带特殊符号读音都相同,并非代表两种不同的读音。未标特殊符号的标音只是由于编者的主观惰性,或许可以称之为“特殊符号标记的非积极性”。

(5)明显的浊点或半浊点标记的非积极性。

关于江户时代日语“浊点或半浊点标记的非积极性”,前文已有提及。对于古帮、滂、並母字,如果标音以ハ、ヒ、フ、ヘ、ホ开头,那么我们可以判定其标音有误。如:板ハン [ɸa-ɴ](1 次)/パン [pa-ɴ](8 次);棒ハン [ɸa-ɴ](1 次)/バン [ba-ɴ](2 次)/パン [pa-ɴ](1 次);必ヒ [çi](2 次)/ピ [pi](52次)等。这些字都有个别标为ハ行音开头,属于明显的“浊点或半浊点标记的非积极性”导致的错误标音。

(6)声母清浊异读。

有相当一部分字的异读是由声母清浊不同导致的,即同样一个字,有时用日语清音假名标音,有时用日语浊音假名标音。实际上,在《唐话纂要》中的三百多个异读字中,几乎所有的古塞音、塞擦音声母字,都存在清浊异读。这似乎可以用“浊点标记的非积极性”来解释,即同一个字,如果既有清音标音又有浊音标音,那么清音标音为误,浊音标音为正确。但情况不是这么简单。

从清浊标音的次数统计对比来看,对绝大多数存在清浊异读的字来说,一般而言,标为浊音的那种次数为多。如:臣チン [ʧi-ɴ](1 次)/ヂン [ʤi-ɴ](4次);讀ト [to](2 次)/ド [do](9 次);人シン [ʃi-ɴ](8 次)/ジン [ʒi-ɴ](171次)等。这似乎佐证了“浊点标记的非积极性”推论。即标音者为了忠实于汉语原音,已经尽力去区别清浊,但仍然无法摆脱当时的书写习惯,在少数情况下未标浊音。

但是,也有一些清浊异读的字,其清音标音的次数多于浊音标音,或者次数相同。如:十シ [ʃi](23 次)/ジ [ʒi](1 次);石シ [ʃi](8 次)/ジ [ʒi](5 次);齊ツユイ [ʦu-iu-i](4 次)/ヅヱイ [dzu-ie-i](1 次);全ツヱン [ʦu-ie-ɴ](4 次)/ヅヱン [dzu-ie-ɴ](2 次);期キイ [ki-i](2 次)/ギイ [ɡi-i](2 次)等。

(7)其他情况。

还有一些其他的异读现象,我们很难分析它的成因。 如:

茶ヂヤア [ʤi-ia-a](9 次)/ヅア、[dzu-a](6 次)/ツア [ʦu-a](1 次)

吹チユイ [ʧi-iu-i](2 次)/ツイ [tsu-i](4 次)

眷キユン [ki-iu-ɴ](1 次)/キヱン [ki-ie-ɴ](1 次)

羞スヤウ [su-ia-u](1 次)/スユウ [su-iu-u](6 次)

議イ、[i-i](2 次)/ニイ [ni-i](2 次)

致チイ [ʧi-i](2 次)/ツウ [ʦu-u](4 次)

活ウヱ [u-ie](1 次)/ウヲ [u-uo](14 次)

畫ハア、[ɸa-a](4 次)/ワア、[ua-a](1 次)

軍キユン [ki-iu-ɴ](5 次)/クン [ku-ɴ](2 次) yGOeQGfkiJ25S6eeISbKLDl0s98cQAlg41+4TIiYmLWWaIs+UdtqAc8ebrghcU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