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是语义学研究的最前沿,而Talmy认知语义学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本书以Talmy认知语义学为视角,采用质性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释了宏事件(Talmy,2000b,2016,2017b;Li,2018,2020;Ren,2021;Li&Liu,2022)的一种基本类别即空间静态事件的概念化,并分析了这类事件表征形式的类型学特征。本书使用PosB和BowPed的两个图片系列作为实验工具,通过诱导实验收集英汉语料,经过取样获得两种语言的语料样本,采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两种语言的空间静态事件表征所涉及的空间概念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两种语言在表征这类事件时的类型学特征。本书在解决此类事件的类型学问题时采用了一种最简方案,即通过处所构式和动词两个表征核心图式的句法位置,将静态事件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两分法。本书由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出版时对个别地方作了修订。
作为宏事件的基本类别,运动事件包含了有位移的运动事件和表处所的空间静态事件两种(Talmy,2000b:25),但大部分学者忽视了对后者的研究。Leonard Talmy(2000b:222)认为,英语和汉语都是卫星框架语言(S-语言)。但是,就空间静态事件而言,两种语言表征形式的类型学特征并非如此。本书中,有 26位汉语母语者和 6位英语母语者接受了采访。根据作者的研究,此类事件路径成分(即处所)主要部分表征在空间位置词中,而副事件主要表征在姿势动词中,或省去未表征。
第一,通过英汉语空间位置词语义比较,作者阐释了两种语言空间图式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成分。Talmy提出,语言中存在普遍性基本空间范畴和基本空间元素的清单,这项研究详细阐释和比较了英汉语中这个语义清单。第二部分是复合,与空间图式合成过程有关。本书的初步结论是,英汉语对空间图式表征过程进行了不尽相同的预包装。第三部分是增益。本书以两个语料样本中的IN-类图式为例,发现英汉语基本空间图式可以利用拓扑特征、维度转换以及运动状态改变(如变静止状态为虚拟运动)而扩展为非基本空间图式。此外,Talmy的一些假设被证伪。比如,Talmy认为英语空间介词图式 inside 对物相(phase)基本空间范畴具有敏感性(Talmy,2005,2010a)。但是,研究发现,英语IN-类空间介词图式包括 inside 空间图式及其对应汉语“里”类单、双音节空间后置词图式均与这一基本空间范畴无关。总之,实证研究证实了如下观点:英汉语封闭类空间表征形式深层语义结构具有系统性、共享性。
第二,本书基于Talmy宏事件理论,对英汉诱导语料样本中的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Talmy的六种副事件(Talmy,2000b)均存在于两种语言样本中。数据表明,在空间静态事件表征中,英汉相比,英语更注重框架主事件发生之前的副事件,而汉语更多强调的是当前框架事件的后续结果事件。此外,两种语言使用不尽相同的句型表征副事件。这是因为它们拥有差异显著的表层表征形式系统。空间静态事件副事件除了由姿势动词表征外,还可以由其他句法成分(如词汇或从句等成分)表征,这类情况在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
第三,在空间静态事件表征类型方面,本书完全颠覆了Talmy的英汉语S-语言假设。研究发现,当主动词在英语中是 lean (vi.靠)、 lie (vi.躺)、 put (vt.放)、 sit (vi.坐)等,在汉语中是“放”“靠”“绕”等这类姿势动词时,表征空间静态事件的句子往往具有S-语言特征,所占比例英语为 39.2%,汉语为49.8%。此外,当框架主动词分别是英语be和汉语“在”时,两种语言中,这类句子表现出V-语言和S-语言混合框架类型,所占比例英语为 60.8%,而汉语为 50.2%。由此得出结论,Talmy认为英汉语都是S-语言的类型学假设完全不适用于英汉语空间静态事件表征形式,两种语言在这类事件表征形式上都表现出更多混合语言类型倾向。此外,本书表明,在分析具体宏事件表征形式的语义类型时,有时需要进一步将核心图式语义成分细分。比如,可将运动事件的核心图式即路径分析为矢量(vector)和构型(conformation)(Talmy,2000b)等更具体的成分。最后,在分析特殊句型如空间静态事件句类型学特征时,有必要引入构式卫星语素概念。
本书的主要贡献如下:第一,全面阐释了英汉语空间静态事件表层表征形式在空间语义及其表征过程中所存在的系统共性和差异。第二,对空间感知系统和空间语言形式之间的联系作了详尽阐述,从理论上在感知系统和空间静态运动事件语言表达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第三,系统阐述了两种语言的空间静态事件表征形式的类型学特征,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分析其他种类宏事件表征形式的类型学特征。
总之,本书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出发,阐释英汉空间静态事件的认知表征机制及其表征形式的类型学,将空间静态事件以及整个宏事件的概念化和类型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小步。未来的研究,可以借助ERP等脑电设备,验证基于本书的一个理论观点:语言主要是神经元的功能或神经元整合以后新的功能,就像房屋的居住功能主要是洞穴等自然环境的功能或各种建筑材料整合以后的功能一样。这样看来,语言就是住房。这个住房里面的居民就是语义。神经元是构建语言的主要自然环境和核心建筑材料。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语言学科研工作者、教师,语言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员。
任龙波
2023年 3月 15日
于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