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今天的世界图景
——将心安于无限

世界图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信念基础,今天的世界图景主要是由许多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艺术大师为人们构建的。

主客二元论仍是当今世界图景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加以对因果律的坚定信念,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世界的物理图景。

人本能地将自身与周遭分离开,站在主体的角度上探索周遭及自身的坐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首先勾画了物质世界的图景。世界以物质的空间形态存在,周遭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构象,甚至包括时间也是物质空间分布的方式。物质的本质是某种特殊的微观颗粒,这些颗粒通过一些自带的“力”互相作用和联系,形成不同的物态以及生命体,意识也主要是这些颗粒运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颗粒自身及其不同物态在微观、宏观、宇观、介观等不同尺度的运动规则均不同,牛顿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在这些尺度上刻画了这些颗粒和不同物态的运动方式。尤其是爱因斯坦开辟了物质与能量同一性的境界,将有形的颗粒和无形的“力”统一起来,并通过一定的运动方式而互相转化。化学及天文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日月星辰与地球的同一性。同时这些颗粒还通过随机简单的、无序的、无组织的运动方式衍生出复杂有序的、自组织的物态和运行方式,从而将随机、无序、简单、微观颗粒与复杂、有序、宏观和复杂统一起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则将无机物与有机物、非生物与生物、低等生物与高等生物的鸿沟填平,解构了人的某种特殊优越性。特别是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似乎让人们认为世界以一种严密规则的秩序运行,而宇称不守恒打破了这种绝对性 ,绝对只是形而上学,真实的世界充满随机,一切皆有可能!

回到生命,生命的确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存在和方式。现代科学为我们构建了一种关于生命的机械模型,生命是由物质颗粒的特定物态搭建起来的,搭建的规则和力量来自生物物态和周遭环境。例如人的生命体就是以基因为基础,逐渐搭建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终构成人体,人的生命就是这些物态运动的状态。至于生命的多样性、生态的多样性,是由物质颗粒及其力的多个自由度在运动中形成的。

显然,这些科学知识极大地减少了人们面对世界的恐慌,使人们有相应的信心面对周遭,从而获得一定自由。但是,仅仅只有科学知识并不足以支撑人们的生存,尤其是仅仅告诉人们如何正确使用科学知识。人类的灵魂并不在于科学知识,在根本上,这些知识只是告诉我们世界的样子而没有告诉我们其所以然的原因,关于世界物理性质的理解并不能导出人的道德和价值规则,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按照“物”的性质来定义“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道德本质和规则并非源于物理或科学的规则,因为物理或科学规则是其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尽管人的肉体生命运行遵循生物学规则,但是人的性质需要从人的整体层面上来理解,需要通过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来理解。例如,康德就是将道德问题交给了人的自由意志,由理性主体之人的自律和自由的辩证统一作为道德的起点,康德指出个体自律是其自由的来源,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法律和政治规则等的理论基础。而人的自由意志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人的社会活动规律的基础是人的性质。 后现代主义对康德理性的解构也正是从人所彰显的性质的理解进行的。 这就要求对道德的理解必须建立在理解人的性质上,而这一点在当今仍然是进行时。一直以来,康德思想捍卫着我们的科学和道德理性,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主要理性道德图景。

康德的世界图景是以人的理性为起点的,他首先肯定人是一种理性的主体,周遭则将信息不断嵌入到理性主体中,这就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将理性主体置于周遭,那么周遭就被区分为可以作用于主体、被主体认识的“现象界”和难以作用于主体、无法被主体认识的“物自体”。理性主体的内在先天规则是人类获得现实世界知识的内在原因,人具有获得世界真理的理性能力,也就是说“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人的先天理性的能力就是能够以时间和空间两个内在尺度理解“范畴”,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规则,人利用这些规则通过对范畴的演绎最终认识现象界,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可能的基础。以此为基础,康德进一步探讨人在理性下的实践规则,也就是道德的理性规则,由于道德不在现象界,因此现象界的规则并不能导出道德的规则,康德将其求诸人类道德的制定者“上帝”。实际上最终康德还是将道德诉诸理性主体的人的自由意志,并以此为起点论证人的自律和自由的辩证统一性,进而论证保障人的自由意志的法学原理、民主国家原理等,构建了现代法律和国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人的意志最终源于人自身的生命体验,也就是人存在和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生命的道德情感。康德最终通过《判断力批判》回答了人道德情感下对“美”的判断。康德的三大批判论证了“真”“善”“美”在人类理性中的意义和价值,最终的落足点在于人的理性主导性,或者说人生命道德情感在人类世界中的决定性。康德之后,现象学运动等哲学思潮虽然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人的理性,突出了人的非理性本质,理性在人性的演绎中更多的是沦为非理性的工具,但现实来讲,理性也罢,非理性也罢,其实都是人的生命道德情感的两个方面。人的生命情感既通过理性来实现,又通过非理性获得无限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我们现代所秉承的主流的世界图景,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既有精致的规则,也有随机的多样性、可能性。 +j9lgR/1qpdZrWfIreQ3iBKTkusZPE5KFLpt+EBRi+S7zo2eZc/iM0KPnD5VGn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