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对外开放是利率变动及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遭受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冲击的可能性加大、宏观经济频繁波动等现实问题,从而抑制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经济对外开放视角看,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逐渐从封闭落后的经济状态向开放先进的经济状态过渡。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上升态势非常强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越来越大。2018年货物进出口规模达到305050.4亿元,相较于1980年的规模水平增长了近535倍,每年平均增长17.5%;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9.65%攀升至2018年的30.89%。二是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持续增长。201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349.66亿美元,相较于1980年的规模水平增长了2368倍,外资依存度从1980年的0.02%提高到2018年的2.04%。随着对外贸易总额的不断扩大和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持续增长,我国对外开放度日益提升。但是,外部风险将会更多地通过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渠道传递到国内,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也不再完全与国内商品自身生产成本变动相匹配。这种不匹配性既有可能导致出口企业利润下滑,造成企业投资不足,也可能导致出口企业收益上升并传递到非出口部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尤其是对资源、资本品等存在依赖性的部门更可能遭受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外资的吸引将通过产业结构转变和劳动力转移等多种机制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与技术的变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方兴未艾的对外开放长期内会以不同形式改变国内生产部门的分布格局,政府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补偿对外开放对国民可能造成的福利损失,可能会调整利率政策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相对地位,并且对外开放的日趋自由化将会影响政府管理的范围并扩大政府的管理权限(Pierre-Richard & Aizerman,1995)。伴随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为了防御外部风险对我国经济系统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调整的幅度和频率均出现了明显变化:以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例,1979年至2018年间,基准利率调整幅度达到9.84个百分点,基准利率调整次数高达45次,平均每10.7个月调整一次,次均调整幅度为0.22个百分点。尤其是近16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调整明显加快,频率缩短至平均每7个月调整一次。因此,对外开放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利率的调整,从对外开放角度研究我国利率变动及政策效应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对本国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明显,对外开放对一国利率变动及政策效应的影响也因此成为国际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金融问题面临的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的调整在有效促进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我国金融问题依然严峻。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到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也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货币政策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对旧体制下利率政策的制定以及调控进行了初步改革,这有利于调整金融领域旧有的资金融通关系和不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调动了借贷双方资金有序流通的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度和市场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利率政策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直到2003年间,我国经济进入了一轮货币供给量、物价持续走低并伴随经济下滑的通货紧缩阶段(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05)。我国央行虽然连续6次下调利率,但仍难以遏制经济进入通缩状态。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反思以往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问题,并采取了扩展性货币政策,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全球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要求必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和金融领域也同样进入了新时代。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仅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开放的质量和效应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风险、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金融监管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利率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以及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从开放顺序上看,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当其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和深入,我国利率调整频率不断加快,这充分体现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政府对通过利率手段支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对我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理解对外开放影响我国利率的具体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政府如何调整利率?其变动趋势和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又如何呢?这也正是本书的焦点所在。鉴于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同时借鉴已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本书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问题。本书尝试将对外开放度指标引入理论和实证模型的分析框架中,检验对外开放度对我国利率变动及政策效应的影响。 5ziYTzaN33uoPm6HzX2ro8dG84xcYRIqgghPIfwC0Cown0LmyS3le3JejFu96np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