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很清楚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即“所教知识为什么难以被记忆和掌握、难以被提取和输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习者即使身处目的语环境,也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操练和运用;对绝大部分学习者而言,目的语环境的优势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广大教师朋友们也一直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懈摸索,寻求方法。欣喜的是,二十余年的汉语综合课程和阅读课程的教学,逐渐使笔者得到启发,有了新视角——从阅读、趣味阅读、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入手,延伸和拓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一教学困惑,使汉语学习轻松自如地达到新的层次。而这一新认识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日趋成熟。本书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在今后更轻松有效地习得汉语,同时笔者也希望以此为平台,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探索新形势下更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教知识难以被记忆和掌握、难以被提取和输出”,以及所学知识难以学以致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有了新感悟、新视角,即从阅读—趣味阅读—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入手进行延伸和拓展,让所教知识在上下文中反复出现,被多次识记和应用,逐渐被熟记和内化,进而形成技能。
具体做法和依据如下:
第一,重视课堂延伸,加强课外的再现操练,把再现操练环节纳入我们的课外教学计划中。
语言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性语言知识;一种是语言技能。一般性语言知识是用各种方法描述,一般在课堂中(或线上)获得的;语言技能是在汉语实践中(或课上、课下),通过不断操练、不断刺激、强化获得的。一般性语言知识需要重复再现,被多次识记,才能被记忆掌握,形成语言技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记住一个词或句法就必须提高其出现频率,就是复述(重现),也就是将信息(语言知识)编入不同的上下文中,让信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反复重现。信息通过多次提取加工,记忆就得到了巩固。当再一次读到所学的词时,学习者就必须从记忆中去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当学习者提取了所需的信息,对读到的内容产生理解时,对这个词的记忆就得到了一次巩固。当下一次再读到这个词时,学习者仍需经历这种信息提取过程。信息的每一次被提取都会使记忆更加巩固,并且使以后提取信息的速度加快。
显然,如果没有经过后续的知识再现和提取加工,没有足够的输入和操练,语言知识是难以被记忆掌握、实现内化的,语言规则和技能自然无法形成与完善。因此,教学中必须有计划地为知识的再现和内化创设条件和机会。但事实上,以往我们的汉语教学基本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且因为任务繁多、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几乎以讲授知识为主,无法把再现操练贯穿课堂始终。
那么,是不是在课堂上删减授课内容,增设操练环节,就能有效解决目前的教学问题呢?其实不然,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课堂上无论是学习词语还是句法,都有一个延后期,学过了的知识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足够的输入和操练,才能最终被掌握。语言内化理论也曾提出语言教学应让学习者大量学习词语等语言知识,并尽可能多地在不同上下文中重复再现这些知识,输入越多,刺激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越能促进语言内化,使学习者形成语感、规则和技能。所以课堂所学知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积累到一个临界点,达到一定的熟练度,才能实现内化,在此之前学习者是不可能顺利地接收和提取信息的。这也正是大部分学习者身处目的语环境却总无法学以致用、表达单一易错、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而,重视课堂延伸,把再现操练环节纳入我们的课外教学计划中,为知识的再现操练创造足够的机会和条件,使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才能有效促进教与学。
第二,拓展教学内容,加强网络新词语教学,把网络新词语纳入课外教学计划中。
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促使网络新词语大量涌现,丰富了语言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的表现能力。网络新词语集中体现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社会及大众的新理念、新事物、新行为等。它们已不仅仅局限于在网络上使用,而是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网购、聊天、新闻阅读、电视广播中,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用交流语言。汉语学习者了解和学习它们不仅能迅速掌握当前的社会情况,体会中国流行文化,还能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汉语词汇资料库、满足交际需求。这些新词语,大多简洁生动、幽默新颖,也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使之保持学习的热情。
当然,由于这些新词语紧跟时代,变化极快,我们不可能总是与时俱进地更新和丰富教学大纲,也不可能随时把这些新词语编入教材或讲义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教学。对此,如果能把学习者的课外时间利用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为他们选择合适、现有的阅读文本,或者把当下具有代表性、社会接受度广、难易适中、适用度高、积极实用的网络新词语巧妙地编入课外读本中,便能让他们在持续的阅读中及时地更新和完善知识,为融入目的语环境、习得语言,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基于以上认识,为学习者编写实用有趣、易于阅读,且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课外读本,是尤为必要且重要的。相信《悦读——轻松学汉语》一定能达到编写的预期效果:学习者能随时在自然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有效识记、内化课内知识或丰富课外知识的成功体验;能通过相应的练习在不自觉中逐步了解和掌握字词句等的识别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持续的课外阅读中能“以读促学,以读促教”。此外,本书也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补充材料。
本书对语料的编选、练习的设置及依据如下:
第一,本书选编了近年发表在《读者》《意林》《语文世界》《创新作文(奇趣故事)》《幽默与笑话》《学生阅读世界》《中国少年文摘》《少年博览》等期刊中适合汉语学习者阅读的一些幽默故事。本书把幽默故事作为阅读语料,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幽默故事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表达生动活泼,易于阅读与理解,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和喜爱。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实际上时刻都在监控理解是否平稳进行。如果读物易于阅读,理解平稳流畅,读者通常并不会感觉到这种监控的存在,对意义的构建自然也就迅速。但是只要一遇到困难,这种监控就变得非常有意识,他们会主动及时地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如退回重读、放慢速度、查词典等。如果理解建构不平衡、不顺畅,读者便容易失去阅读的动力,不积极阅读,甚至终止阅读。
因此,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幽默故事,因为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脑能量,能使阅读行为持久。因为一次输入的新信息不会太多,又能保证新信息得到足够次数的重现,能在读者的记忆系统成功地留下痕迹,产生成功的体验。当学习者在阅读中不断轻松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如词语、短语、语法规则、文化知识、社会情况等之后,会产生掌握与满足的感觉,就会更加自觉愉悦地、持之以恒地阅读。这样,获得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多,阅读能力也能逐渐提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幽默故事题材广泛,故事内容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是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识记语言知识、积累背景知识的重要素材。
因为来源于现代生活,内容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事中涵盖了大量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又有社会流行语、热点问题等的再现与反映,这些信息都以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被悄无声息地传输给学习者,学习者阅读时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识记知识、开拓视野、增进情趣、贴近目的语。随着这些知识的不断获得,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也被充分激发,紧张焦虑的畏难情绪也随之缓解,甚至消失,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丰富知识储备。
最后,幽默故事形式新颖、风趣诙谐又意味深长,能使人心情愉悦。作为一种课外教学补充,这些故事可促使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达到新的层次。学习者阅读之后,可以通过主观意会产生联想,在理解其中奥妙之后感受到快乐和喜悦。幽默故事还富含哲理,在使人愉悦的同时,能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并加以分析整合。因此,幽默故事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阅读,能满足各自不同的学习者学习的需求。学习者既可在阅读中回顾拓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从中学习和模仿汉语讽刺、自嘲、风趣等的特殊表达方式,激发学习者创作生成的兴趣和欲望,更可以仔细品味和感悟蕴涵的哲理,促使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因此,只要我们能巧妙利用这样的幽默故事,并有针对性、合理地设置练习,便能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补充,有效促进学习者的汉语学习。
第二,每个幽默故事之后分别设有“回味思考”“回顾认读”“知识链接”和“词语拓展”四部分练习。
“回味思考”主要是针对词义、句义、语篇义等的识别和理解而设置的问题,或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句义,或分析并陈述语料的隐含意义,或分析句子间的语法关联等。此项练习要求学习者带着问题回顾上下文,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品味、分析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为线索,利用已知信息推断总结,进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阅读者完成对阅读知识深度加工与内化的过程,也是将知识体系化、架构化的过程。
“回顾认读”更多的是完成对短语和句子的认读识记。其中“语法句子”中的每个句子还有相应的语法结构。学习者认读或识别更多的短语和语法句,可逐步扩大感知单位,熟悉词语间的组合规律、语序规则和复句类型等,进而记忆并运用这些规则去理解、创造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为方便学习者认读学习,统一标记说明如下:
(1)语法成分。主要的语法成分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宾语object,分别以S、P、O表示。定语attributive、状语adverbial、补语complement,出于状语adverbial英文开头与副词adverbs相同等原因,分别以原词定语、状语、补语标注。
(2)词性。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noun、动词verb、形容词adjective、副词adverb,分别以n、v、adj、adv表示;代词pronoun、数词numeral、介词preposition、连词conjunction,以原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表示。
(3)谓语。谓语主要有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在书中分别以vP、adjP、nP表示。
“知识链接”主要是对篇章中涉及的相关语言文化知识、社会情况或“回味思考”中的部分问题的补充说明。学习者可以此填补相关知识的空白,完善原有的知识储备。“词语拓展”主要是由相同词根或词缀组成的词语。学习者识记这一构词规律,有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对词语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形成较完整的词汇网络,也能提升其析词记词的能力。
这些练习形式多样,科学合理,易于完成。学习者可各取所需,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或认读识记,或解决问题,或充实背景知识,也可只选择幽默故事消遣阅读,增进情趣。无论何种选择,对学习均能有所促进。
此外,为了方便学习者随时阅读,更好地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和持续性,同时考虑到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即对知识的遗忘性强,本书每个幽默故事中的一些字,主要是汉字大纲中的甲级字(约800个)之外的汉字和这些甲级字中容易被学习者遗忘的汉字,均有相应的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