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结论与探讨

本研究以我国大型知识分享社区知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知识分享社区为平台的泛在知识传播模式,并对泛在知识传播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要素进行了讨论,其要素包括用户、传播方式、内容生产、互动与效果等。

一、结论

信息技术和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知识传播在泛在网络中出现了新的偏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户从媒介化的“去中心化”重新出现了“新中心化”。虽然泛在知识传播打破了被精英阶层垄断的知识传播格局,降低了知识获取和生产的门槛,但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学习观念的转变,用户依据知识的粒度,重新聚合,形成了垂直领域的用户社群,以专家、内行人为代表的网络意见领袖成为泛在知识传播的“新中心”,承担着引领者和把关者的角色,为用户提供更加细分和优质的知识产品和服务。

二是泛在知识传播中出现“沉浸传播”与“参与传播”的现象。用户从个体的应用场景和问题情境,即时进入知识传播的环路,通过虚拟空间与现实情境的往复互动,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同时,知识分享社区的社交属性加深了用户社群之间的情感连接,形成了具有共同认知和凝聚力的趣缘共同体。在这种即兴参与和情感共振的影响下,知识传播出现快速的消费现象,知识付费成为当下知识分享社区主要的盈利模式。

三是泛在知识传播内容生产为“用户内容生产”与“专业内容生产”相结合。在用户参与文化的背景下,“用户内容生产”赋予了个体参与知识内容创作的自主权,使知识分享社区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在内容策展的思维下,“专业内容生产”充分利用了专家型意见领袖的资源优势,保证了知识分享社区内容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增加了知识产品的有效供给。二者的相互补充,推动了知识分享社区内容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中心的互动,在泛在知识传播中需要满足互动的“个性化”与“集体性”。知识分享社区的泛在知识传播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推送机制凸显了个体的个性化交互,同时,集体书写式的互动更是知识创造与再生的互联网表达,在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拓展了知识的视阈。

五是用户在泛在知识传播中的获得感,既有认知的需求满足,也有认知盈余分享后的满足,前者是基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机,后者是寻求社会认同的外在表现。同时,在网络时代“泛娱乐化”的背景下,知识分享社区内存在大量基于娱乐性满足的用户需求,这既是用户精神世界的即时满足,也是用户社群维持活跃度的重要因素,用户在沉浸式的浏览中改变了自我的认知行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观念。

二、探讨

在上述需求的驱使下,发生于知识分享社区的泛在知识传播,使用户以互联网的思维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种知识传播过程中,知识分享社区或者用户需要积极地思考,如何优化传播过程、提升传播效果。首先,基于用户大数据,面向用户的精准信息推送,除及时地帮助用户找到兴趣点以外,也将用户束缚于信息茧房中。其次,在用户的充分参与下,也产生了很多不恰当、不准确、不高效的答案,尽管应用内容策展的思路对其进行了有必要的修正,但智能技术还达不到将信息进行优质化筛选的程度。最后,知识分享社区完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但它如何加速知识的创造,使知识在不断的重复积累中能再生出创造性的知识?这些问题将进一步推动知识分享社区中泛在知识传播的不断优化,提升社区在泛在知识传播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0b3oGntPQoHNwOx0KrA3NRruKVVIUlXe9AVRKI6zMLn4cTn8q2xBQB+pCs9EDS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