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直接原因是其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遇到的“物质利益难题”,为了寻找解决现实“物质利益难题”的答案,马克思开始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恩格斯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所带来的思想触动以及批驳当时极度盛行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迫切理论需要,也是促使马克思亲自投入政治经济学“原本”,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内核——资本逻辑批判的重要原因。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就是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和剥削本质的深刻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人”存在奥秘的揭示和解放之途的探寻。但马克思对决定人类命运关键之舟——资本逻辑的批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直至最终抵达的艰辛探索历程,即从思辨哲学批判—现实政治批判—异化劳动批判—物质生产批判—资本逻辑批判的多重视域转换。而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并不仅仅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更在于找出工人受奴役和压迫困境产生的根本领域,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以,不同于亚当·斯密提出的平等交换和李嘉图社会主义者主张的公平分配方案,马克思强调只有在生产领域中才能彻底消灭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凸显了与其他经济学家迥然不同的资本逻辑批判向度,这也正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超越性的根本所在。在历史语境中还原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多重缘由,在思想资源史中厘清马克思深入资本逻辑批判的历程,在纵向比较中彰显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生成向度,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