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资本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法回避的重要主题。而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资本问题具有根本区别,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批判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批判的不同。深入研究马克思对其所处时代“总的问题”——资本逻辑的反思与批判,将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目标相结合,这既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更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课题。

资本逻辑的发现和批判可谓马克思一生中最为深刻的理论主题之一。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增殖逻辑,资本控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运动逻辑,资本不断总体化导致个人、社会和自然各个方面异化的外化逻辑。除了揭示其内在的运动规律,马克思还披露了资本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固有的、无法克服的内在及外在边界,展现了资本内孕的自我灭亡的最终发展趋势,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完成了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完整内涵与最后链条。

马克思指出,资本逻辑具有开启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新阶段,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仍然占统治地位。但这一时期资本运动在形式、内容和后果上都具有自身的新特征。就现实中国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中的资本逻辑既有一般特性,更有其独特性。因而,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原则和力量制衡资本逻辑,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科学把握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资本逻辑主导性及由资本逻辑构筑的帝国主义式的“中心—边缘”全球等级结构的颠覆,也是对“资本主义永恒化”的最有力回应与反击,是面向时代、尊重时律、把握时机的重要表现。如何在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视野中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审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蕴,并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带来的原创性贡献,推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透过资本逻辑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运动逻辑,抓住“资本—劳动”这一“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 ,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与人的关系做出实质性批判,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解放道路。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理论彰显出现实性、深刻性和超越性,印证了萨特对马克思的经典评价:“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是处于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当然,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理论丰富深厚、繁杂深邃,本书意在抛砖引玉,努力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创新性研究做出尝试。因能力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有流于肤浅的可能,望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教。 +ZC0wRsFVRY7MCadcau1jsIbBYIwTIAMbhQO4UEsUL4e4TUg3p9sX+RUli5KLY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