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代“美术高考”考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美术院校”

宋朝十分关注图画人才的培养。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于画院之外开设了一个专门的美术教育机构——画学,纳入国子监体系,设馆招生,入学后按身份分为“士流”“杂流”培养。这可谓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正规“官办美术院校”,赵佶自任校长,还请来一些大书画家任教,如米芾曾任画学博士。宋代原先只有太学才设“博士”,“博士”是在这一机构任教老师的职称之一。

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加以分科,教学中还设置训诂小学以及习经的固定课程,提升画家的基本文化素质。在徽宗赵佶看来,画之所以能成为“学”,学好绘画当然不能仅学技能,还需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知识来全面提高画者的学识修养。

大观四年(1110),画学被转入翰林图画局管辖。据《宋史·选举志》载:“大观四年以算学生归之太史局,并书学生入翰林书艺局,画学生入翰林图画局。”也就是说,从大观四年(1110)开始,把算、医、书、画各学从太学中分出来,归于各自对口的系统进行管理。其中的书学并入翰林书艺局,画学并入翰林图画局,由画院进行教育与培养。

文学进入绘画

在徽宗朝,绘画也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中,根据成绩授予官职,以招揽天下画家,培养绘画创作人才。

宋文同《墨竹图》,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学的考试制度“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提倡“笔韵高简”,反映了这一时期与精丽繁复的唐代画风迥然不同的观念。考试除了诗文论策之外,还出题命画,其题目多为古代典故以及古人诗句,使文学进入了宋代绘画,这对绘画的内容与意境发挥了导向作用。宋画多求诗意,讲究以少胜多,促进了文学内涵融入中国绘画。

据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记载,宋徽宗屡用唐人诗句对画工进行考试,让考生根据诗句来构思,成为颇具特色的国家级“美术高考”形式。以下试举几例:

其一,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考生们多在酒家上下工夫,只有李唐画桥头竹林外挂一酒帘,深得“锁”意。宋徽宗亲自阅卷,爱其构思,于是李唐遂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入画院。

其二,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众人多画马、画花,甚至画一匹马踏着花丛飞奔而去,只有一位考生画数只蝴蝶飞逐于马后,把一个“香”字点了出来,使人产生联想。徽宗以其能理解诗意,喜之。

其三,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为题。考生一般都画一只船泊于岸边,船舷间站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停着一只乌鸦,以表现“孤舟自横”的“无人”之境。然而有一幅试卷作品,画小舟自横,船夫坐于船尾,独吹横笛,闲情自在。显然,这里的“无人”指的是没有渡客,此画便被选为第一。

其四,以“乱山藏古寺”为题。有的考生画山中加一庙,露出一角落,有的考生在山中画一古塔,但皆未中选。最受好评的一幅画,是画出在深山中飘出庙宇的幡竿,突出“藏”之意境。

其五,“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得中头榜的考生画一片绿柳丛中掩映着一处亭阁,一位佳人正在凭栏观景,把“春色”的含意做了巧妙演绎,更具一种春色无边、动人情思的意象。

其六,以“蝴蝶梦中家万里”为题。此句最难描绘,考生们只好以蝴蝶与梦为元素借题发挥。但一位叫战德淳的画家与众不同,他的画名为《苏武牧羊假寐》,表现这位汉朝的不屈使节在异国的冰天雪地中打瞌睡,因为苏武的梦中必然是想着千里之外的故国家园,遂获魁首。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绢本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学之才传世

宋代的画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他们有诸多精彩的画作传世。李唐考进画院时已年近五旬,约58岁时创作了《万壑松风图》。该图在章法上突出主峰,以造成大山压人的视觉感受,北方山岭的雄壮之气扑面而来。在具体画法上,李唐灵活运用了多种皴法来表现不同的山体内容,以长钉皴、刮铁皴刻画主峰,以解索皴刻画山腰,以马牙皴刻画山脚。这些质实厚重的皴法形态反映出北宋末期山水画在继承中的嬗变,而且已经可以看出后来南宋山水中流行的大、小斧劈皴的雏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此画依然是人们学习传统山水的重要范本。

创作此画时,李唐尚在北宋画院,老当益壮,笔力雄健。面对这幅神奇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画家在创作这一审美对象时涌动着的豪迈之情。该图与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并称为北宋山水画三大精品。 3yGwNfQwjnQPexvM+p7DE31H4BwWl52lWF7eVM89OUOiRk/MHojZK54zLYHCyO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