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隐藏在画中的政治密码

微妙天平的两端——契丹与大宋

纵观中国各个朝代,展示当时政治场景的作品不在少数,在宋代图像中,亦有时政画。譬如,北宋佚名《景德四图》就是北宋真宗年间的时政画,这一画卷全卷纵33.1厘米,横252.6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四段,分为《契丹使朝聘》《北寨宴射》《舆驾观汴涨》《太清观书》。其形式是先绘图,后辅以文字。

第一段《契丹使朝聘》采用的“右图左史”的绘图叙事形式,画上写有楷书榜题“契丹使朝聘”,幅后附文记史,记录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澶渊之盟”有关的一段历史。这年八月,辽国大举南侵,其势猛烈。在宰相寇准等人的力主之下,宋真宗亲往澶州(今河南濮阳)前线督师。宋军士气大增,威虎军头张瑰使用床子弩,弩撼机发,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使辽师大败,辽国这才表示愿意与宋朝议和,从而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

北宋佚名《景德四图》第一段《契丹使朝聘》,全卷纵331厘米,横252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里藏玄机,尽在不言中

《契丹使朝聘》描摹了宋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契丹使来祝贺真宗生日的仪式盛况,契丹送来的礼物有十二袭御衣、马匹、弓箭、契丹新罗酒、青白盐等。

仪式庄严肃穆,在殿庭内现场陈列了10件长方形帷幔案,上面陈设的应是辽使贺礼。右侧两件帷幔案上各陈设十尊酒瓶,但是酒瓶仅见三分之二瓶身,其三分之一的底部埋于案面之下,这种陈设酒瓶的家具形式在宣化辽墓壁画之中也可见到。左侧案上的金铤或银铤下面的黑色部分应该是衬褥,以显示金银上乘的质地,如今的珠宝店也使用这种衬托法,多用黑色绒布来衬托珠宝。

《契丹使朝聘》反映的地点可能是北宋皇宫的正殿崇德殿,该殿坐北朝南,包括殿门、殿庭、正殿与边廊。画面左下方露出屋顶的建筑是崇德殿的殿门,其北面人员与贺礼的聚集之处是殿庭。正殿由两组台阶——东阶与西阶而上,殿里有几位官员侍立,他们头戴长硬翅幞头,身着红色宽大袍服,手持笏板,面对正殿中部楹柱间被垂帘遮挡之处躬身示礼,这里也许就是皇帝的御座所在。殿中另有四位面白无须、头戴展角幞头、着窄袖服装、拱手肃立的人,应该是皇帝身边的内侍,负责传达皇令。

画家用垂帘的方式来避免画出皇帝本人,用心很巧妙:一方面是因为皇帝不可以被随意刻画,《景德四图》的四段画面均没有画出宋真宗,但是其塑造的氛围却让观者感知了皇帝的存在;另一方面观者也可以进一步加以想象,这个场景应该是等着皇帝出现的程序需要——皇帝马上就要升座,帘子即将卷起,皇帝露出龙颜之后,将接受百官、使臣的朝拜行礼。

《契丹使朝聘》左下角描绘的三位契丹使

画面上的殿庭中,东阶的东南方,有两名大臣持笏而立。在辽使贺礼的南面,站立着两列等待朝拜皇帝的大臣,殿庭西侧站立着16名牵马的天武官。契丹使的礼物与大臣们被画在同一场景中,深有立意:既表达了契丹使朝聘的主题,也是为了体现臣僚观看契丹进奉礼物,突出外夷来朝献礼的外交内涵与政治用意。

值得玩味的是,在《景德四图·契丹使朝聘》这一图像之中,殿庭中作为朝聘礼仪主角的三位契丹使被画得身材十分矮小,无冠帽,脑后垂下发辫,拱手肃立,排在两列大臣之后等待朝拜,位于画面的左下角。观者如不细看,也许都找不到他们在哪里。在整个画面中,殿庭中陈设的礼物十分突出,而前来朝贺的使节竟然隐于众人之后,且被极力弱化。这种图像的对比性场景值得分析,毕竟图像中的不真实并不能掩盖历史的真实。

看向时政画创作的背后

当时的朝廷之所以授意画家创作这样的图像,也许一方面是为了彰显宋朝国威,给予宋朝皇权正面的评价;另一方面用来隐喻“澶渊之盟”并非屈辱,而是对宋朝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当时的客观现实却是,北方的辽国依然十分强大,就在契丹使朝聘的四个月之前,辽国萧太后率领大军南侵,若非宰相寇准极力阻拦,心惊胆战的宋真宗差一点就要举国迁都,以避其锋芒。幸运的是,“澶渊之盟”为宋朝争得了颜面,体现在盟约中的三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因辽圣宗年幼,故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然而,这种“颜面”的获得是以辽宋的实际不平等条约为代价的,即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正是因为辽强宋弱,虽然那时的军事形势对宋朝是有利的,但是仍缔结了这样的不平等条约。而宋太祖、宋太宗所渴望的燕云十六州此后再也未能收回。历史常识也告诉我们,就之后辽宋两国之间的礼尚往来而言,一般是契丹进贡得少,宋朝回聘得多。

但是,在反映当时的时政图像之中,宋朝的御用画家在当权者的安排之下,使用了轻视强敌的手法来粉饰太平,真宗时期北宋王朝的“大国情结”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对北宋略具耻辱性的“澶渊之盟”缔结后,宋辽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和平的环境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与民族融合,有利于两国国计民生的恢复与发展。 0YlDvsqxQQeeTnOC+dbRiZdgDkHr+dgawBU4tT/9rNsJcnRdnZhdCxYLMR0oEc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