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在这一年的八月,放弃了与东魏长达十数年的友好关系,派出了大规模的北伐军。当然,由于侯景的归顺,梁确实获得了河南之地的支配权。梁武帝的侄子,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被任命为北伐军队的大都督,在和侯景取得联系后,萧渊明大军因泗水阻拦而改为从水路攻打彭城
。侯景听说前来救援彭城的东魏军队的大都督是高岳,而高岳一直被东魏的将军们视为庸才、蠢货,因此侯景对他不屑一顾。但当侯景得知慕容绍宗被任命为高岳的参谋后,不安的念头涌上心头:“谁教鲜卑小儿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未死邪?”
战斗之前,侯景和慕容绍宗各自召集齐自己的将士。出征仪式上,侯景告诫将士们要避免超过二里路程以上的深度追击。而慕容绍宗则命令将士们可以用佯装逃跑来诱敌深入,再从其后方进行袭击。战斗中,侯景的告诫被将士们无视了,而慕容绍宗的命令则被将士们忠实遵守着,结果可想而知。经此一役,梁军损失了数万士卒,萧渊明成了俘虏,被带去北方。侯景带着辎重数千辆,马千匹,士卒四万人,退守涡阳。慕容绍宗乘胜追击,十万东魏军队兵临涡阳城下。侯景命令敢死队突入战阵。敢死队手握短刀,对着敌人的大腿和马腿胡乱砍杀。慕容绍宗见此大惊,率军暂且撤回了谯城
。
第二年,即太清二年(548)春正月,休整军队后的慕容绍宗再次带领五千铁骑袭击侯景。此时,涡阳城内侯景军队的粮食早已见底,毫无士气。在涡水岸边的慕容绍宗对城内侯景军呼喊:“汝辈家属并完,若归,官勋如旧。”
为了表明自己所言非虚,慕容绍宗割断自己的头发并向北斗立誓。于是城内的士兵纷纷出城投降。还未开战,胜败之势就已明朗。侯景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身边连足够进行一次战斗的兵力都没有了。能与侯景匹敌的人才只有慕容绍宗,高欢下的这个判断没有丝毫误差。
败北的侯景开始向南逃遁,从硖石
渡淮水。此时,跟随他的有数名骑马的将领和在途中集结的散兵八百人。一行人进军到距离寿春数里的地方时,一个名叫刘神茂的男人出现了,他是马头的戍主
。刘神茂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侯景询问道:“寿阳去此不远,城池险固,欲往投之,韦黯其纳我乎?”
“黯虽据城,是监州耳。王若驰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执之,可以集事。得城之后,徐以启闻,朝廷喜王南归,必不责也。”
侯景牢牢握住对方的手,高兴地跳了起来:“天教也。”
寿春是南豫州刺史的镇所,前任刺史萧渊明被任命为北征都督而后被俘虏至东魏,新任的鄱阳王萧范还未就任,因此韦黯代行州事之责。在刘神茂的引导下,一行人到达寿春城下。周围笼罩着漆黑的夜色,城门无情地牢牢紧闭着。然而出乎刘神茂预想的是,察觉到不寻常气息的韦黯在女墙处布置了武装的士兵。
“河南王战败来投此镇,愿速开门!”
但是从城内到眼前紧闭的城门,一如之前冷冷的没有回音。
“既不奉敕,不敢闻命。”
刘神茂鼓励一开始说话有点怯场的侯景。
“黯懦而寡智,可说下也。”
与众人重新商量后,侯景从下属中挑选了与韦黯相识的徐思玉入城去进行交涉:
“河南王,朝廷所重,君所知也。今失利来投,何得不受?”
“吾之受命,唯知守城;河南自败,何预吾事!”
“国家付君以阃外之略,今君不肯开城门,若魏追兵来至,河南为魏所杀,君岂能独存!何颜以见朝廷?”
韦黯终于在对方的劝说下点头应允,城门大开。
侯景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建康,报告涡阳的败衄,且请求应有的惩罚。然而就如刘神茂所说的一样,正担心着侯景安危的梁武帝,哪里会对他加以惩罚,而且完全忽视了已经接受任命的萧范,封侯景为南豫州刺史。朝臣们对梁武帝的这个决定惊讶万分。例如光禄大夫萧介就力谏,此刻的侯景如同境上之匹夫
,用破坏和东魏的友好关系来换得侯景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但梁武帝完全听不进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