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莎士比亚其人其著

《奥瑟罗》 的作者是莎士比亚,首先来讲莎士比亚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莎士比亚是杰出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比如这首脍炙人口的十四行。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跟古希腊那些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既是剧作家,也是诗人。只不过,古希腊悲剧是把诗穿插在戏中,而莎士比亚是把十四行诗作为一个单独的体裁,所以他的戏剧更接近于我们今天讲的话剧。《俄狄浦斯王》那样的古希腊悲剧,会用到歌队,跟现在的话剧有很大不同。我们现在借助中文翻译来读《俄狄浦斯王》,可能感受不到那种古希腊戏剧的韵味,但可以想象。

讲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们至少可以举出四大悲剧、四大喜剧,诸如此类。大家熟悉的,应该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当然,也包括本篇要讲的《奥瑟罗》,此外还有《麦克白》《李尔王》。莎士比亚还有大量的历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莎士比亚戏剧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宫殿,本篇我们顶多去认识其中一个房间而已。

但是透过《奥瑟罗》,我们可以领略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奥瑟罗》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实同样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探讨。这是我们“戏剧与哲学”课程着力关注的地方,或者说,是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欣赏戏剧的地方。我们在挑选剧目的时候已经贯彻了这种关注。只要是讨论人性的复杂、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人生的意义),符合这样一些特征的戏剧,就更容易受我们青睐。

《俄狄浦斯王》可以说是在讲“人神之争”。这里的“神”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具体的神,诸如福波斯或者阿波罗,也可以理解为命运。

人与命运的抗争,这当然是哲学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用哲学语言说,就是宿命论问题。所谓宿命论,就是认为一切都是必然,没有偶然事件。在哲学上会有相反的观点提出来说:没有什么是决定性的,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一切都充满偶然。一直以来,在哲学上,决定论、命定论或者说宿命论,跟偶然论都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命定论还有偶然论,在中外哲学当中都是存在的。

孔子在《论语》当中就多次讲到“命”,比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他的学生冉耕(伯牛)患了严重的疾病,他很伤心,不敢相信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最后只好用“命”来自我开释

墨家是儒家的反对派。墨子对儒家讲的“命定论”是很不以为然的。墨家的讲法是说,儒家由于相信命运,所以儒家就消极无为 。实际上,墨家对儒家的这种批评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很难说,像孔子或者说再加上孟子等人,或者说以后的这些儒者,因为相信命运存在,就呈现出一种消极无为状态,那显然不符合他们的真实情况。

孔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实际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挑战。

《俄狄浦斯王》这个剧中的很多人——包括俄狄浦斯王在内——其实是刻意地或者说始终是有意识地要避开命运。或者说,他们一开始以为可以避开命运。所以俄狄浦斯从收养他的国家跑出来时所怀有的想法,便是所谓的神谕、所谓的神定的命运“杀父娶母”,他可以逃避。

这件事悖论的地方就在于:假设你可以改变、可以逃避,这还能称之为命运吗?所以俄狄浦斯在一开始显然并没有被所谓宿命论或者说命定论征服。在某种意义上,他也许还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同样,伊俄卡斯忒,也就是俄狄浦斯的母亲及妻子,在得知最后真相之前曾讲过一段话,大意是,神谕或者说命运是用不着去在乎的。也就是说,她同样表现出对命定论的蔑视。

当然,剧作者索福克勒斯的安排是让他们这些最初不相信命定论的人,最后被命运击垮:伊俄卡斯忒自杀了,俄狄浦斯将自己的双眼刺瞎。之前我们对俄狄浦斯刺瞎双眼也做过分析。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他承认自己的失败,即所谓“愿赌服输”;另一方面,他这个行为意味着没有一了百了,没有像伊俄卡斯忒那样拔剑自刎,这个决定,从某种意义来讲,凸显了人的伟大,或者说人的顽强。

海明威《老人与海》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所谓打败,就是意志被摧毁,就是不再坚持自我。 0tbNuTMvUgHJ1yvkLAR385Pc76NjvuQ3SM4CsE78kYfO7iF6GpxH/LhcCbHNEQ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