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这首词中的“大柏地”,位于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这里山高沟深,地势险要,利于打伏击战。1929年,面对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进攻,毛泽东等人在柏路会议上作出“围魏救赵”的计策,率红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萧克率领二营且战且走,佯装败退,有意将来犯之敌引入大柏地布下的口袋阵。最终,国民党军刘士毅所部全部钻进了红四军的伏击圈,成了瓮中之鳖。
大柏地一战,彻底扭转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一个多月来的失败局面,愁云惨雾为之一扫,重振了红四军的雄风。这场被称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为红四军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拉开了序幕,但荣光背后离不开烈士们的牺牲,一些年轻红军战士为了战斗胜利,长眠在这片土地。4年后的1933年6月,毛主席从宁都开完中央局会议、返回瑞金途经大柏地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
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关键。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井冈山军民不仅成功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并将其发展壮大,还将革命的星星之火播撒至神州大地的许多角落。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革命斗志?勇于胜利的精神是关键所在。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开辟新的道路;部队被敌人包围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先烈英勇无畏,战死沙场。正是因为这种勇于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七溪岭大捷,生动地体现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当时,随着湘赣边界红色力量的壮大,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开始坐立不安。他奉蒋介石之命,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次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朱德、陈毅在宁冈古城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制订了迎敌方案。会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主力红军,在迎敌主战场新老七溪岭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攻打来犯的敌人;其他部分队伍则佯装进攻湖南酃县以牵制湘敌或发动群众对敌骚扰。
七溪岭,又称梁公岭,山高林密,险峻异常,一左一右的新老七溪岭成为扼守根据地大本营的北方门户。进攻新七溪岭的国民党军杨池生第九师第二十七团,号称“江西最狠的部队”。敌人凭借优势的装备,以火炮开路,以机枪做掩护,以奖赏做动力,突破了我军第一道防线泰山亭,同时抢占了左侧山埂上的一个制高点车风口。而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仅500米之隔,朱德军长的指挥部就设在第二道防线的望月亭。危急关头,朱军长处乱不惊,临危不惧,面对蜂拥而上的敌军,断然抢过一挺“花机关枪”,亲自参战,一颗子弹将他的军帽打穿,也全然不顾。
新七溪岭的战斗打响不久,红二十八团与敌二十五、二十六团在老七溪岭也展开了激战。激战中,敌人疯狂扫射,密集的子弹不时从头顶飞过,每个人的生命都处于极端危险中,但是险情没有吓倒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毫不退缩,也没有片刻犹豫,都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向敌人发起冲锋。
第三营营长萧劲始终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们在他英勇无畏精神的带动鼓舞下,士气高涨,义无反顾地向前猛冲。突然,萧劲感觉腹部疼痛难忍,他下意识地捂住腹部,手上感到了一股股热流,是肠子从他的指缝间涌了出来,腹部剧烈的疼痛使他无法直起腰身。可是阵地上的情形越来越危急,敌人依靠地形的优势,以密集的炮火如黑云压城般压下来,在猛烈的炮火中,身后的战士不断被击中。他不顾战士的劝阻,用力按住腹部,将肠子塞回腹腔内,撕下衣袖裹住腹部,继续带领战士冲锋。同伴们踏着营长的鲜血,将内心的悲痛化作强大的动力,勇猛地向敌人阵地冲去。战火延至中午,终于拿下了制高点,但萧劲却倒下了。
新老七溪岭正面战场的胜利,加之外线、地方武装和群众的配合打击,迫使“进剿”总指挥杨池生连夜撤出永新,退回吉安。龙源口大捷后,红四军乘胜三占永新,彻底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
在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有4.8万余人牺牲,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近60人献出宝贵的生命,而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有15744人。其中,有被毛泽东评价“为革命保留了火种”的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有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的王尔琢;有在刑场上慷慨陈词、被敌人割掉舌头的刘仁堪;有掩护村民安全转移后宁死不屈的谢甲开;有抱住敌人跳下悬崖的吴月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数不清的无名英雄,生动地展现了工农革命军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危险不退缩、顾全大局牺牲小我、顽强奋斗、战胜强敌的宝贵品质。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虽然已经远去,但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经深深地熔铸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新征程上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考验,广大青少年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就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儿,从温室中走出来经历风雨,从暖巢中飞出来搏击长空,打造铮铮铁骨,永葆奋斗激情,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争做堪当时代重任的有为青年;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广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善于用创新思维富有创造力地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锤炼过硬的本领,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中书写人生精彩篇章;就是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以更大的历史担当去争取更大的时代作为;就是要从党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而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深刻体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重大意义,胸怀祖国、心系苍生,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和为民奉献的情怀,自觉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挑战能够挺身而出,提高斗争本领,准确把握方向,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争做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