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1年起,我先后在小瓦庄小学、路口庄小学、马圩小学读书。战乱时期,我读小学是断断续续的,虽然前后共有五六年,但学校经常停课,我们也因故不停地停学或转移,真正学习的时间没有多少。
小瓦庄小学离我家只有半里多路,在那里我读了一二年级。这个小学条件很差,学校课桌是用土坯或砖块垒起两个墩子,上面再搭上木板,板凳是自己带的。教室少,不够用,有时一个教室里同时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其中一个年级听课,另一个年级做作业。三四年级时,我转到路口庄小学,学校分散在从几个农民家借来的房子里,离我家有5里远。每天中午,我都到一位亲戚家里吃饭。四五年级时,我又转到了马圩小学。马圩小学是我父亲参与创办的,距我家有两三里地,由于战乱和贫困,办学条件也很简陋。
在这种战乱环境中,我们的老师依然认真教学,其中有几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位老师叫朱文农,是我们邻村人,因为教师数量少,他一个人能教几个年级的好几门课,教学态度认真,循循善诱。此外,周景先生讲课也很得学生好评,他在讲如何写作文时,教我们用起承转合的方法,细心讲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以及文中的转折等写法。
在读小学这段时间,我的家庭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到了春天,粮食有时不够吃,不得不到田间去挖些野菜,或采集发芽不久的嫩榆树叶回来吃,连榆树皮我们都吃过。当时,苏北我家一带农村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白薯等,小麦的亩产量很低,能有60~80斤就很不错了。种庄稼没有化肥,所用的只是猪粪、牛粪以及草木灰等,可是每家的蓄积极其有限。土地并不肥沃,有不少是盐碱地。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常年主要吃高粱、玉米、白薯等粗粮。白薯的产量相对高一点,晾晒成白薯干后,可以同少许其他粮食一起煮成稀饭充饥,家家户户还都有窖藏做储备。当年卫生医疗条件差,农村里常常流行各种传染病。我三四岁的时候得过黑热病,好不容易才治好。上小学阶段,我得过痢疾、疟疾等病,生过疥疮,为了治病,还到河沟里找艾草,熬成水后洗疮面。时至今日,我的腿上还留有一些当年的疥疮疤痕。
小学阶段,我们除了学习语文、数学,还有一些自然常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用毛笔写大字,我对此比较有兴趣,可是我的算术不大好,老师曾因此拿小尺子打我的手心。
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仍旧是国民党时期的。后来,解放区政府统一印发了一些小学课本,也有的教材是老师自己编写油印发给学生的。在我的印象里,小学教室里最初挂着孙中山的画像,后来换成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表明基层政权已经基本上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了。小学阶段原本有六年,可我实际读书的时间大约断断续续不到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