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报名参加军干校

1950年夏天,美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把侵略魔爪一直向北延伸,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两岸,还派军舰入侵台湾海峡,使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毛主席和党中央经过反复讨论,周密思考,决定出兵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后,全国上下热烈响应,坚决支持党中央的伟大决策。学校普遍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热血沸腾。中国自古就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传统,我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也感到自身责任重大。

为适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形势需要,国内各野战军和各兵种都需要大量补充兵员,尤其是需要补充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入伍,来加强部队建设。动员广大适龄青年学生参军,尤其是报名参加军干校,成为全国各地各学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学校动员学生参军,在年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是有一些条件和要求的,并非所有的学生都符合参军条件。例如,考虑到战争的残酷性、危险性,家里是独子的原则上不鼓励当兵,兄弟两三个才可以去一个。我是家中唯一男性,不参军是可以的,可我一再要求,态度坚决,学校最终还是同意了,我成为第二批被批准参加军干校的学生。其实,第一批和第二批相距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一起被分配到部队去的。

★1951年1月,淮阴中学第二批参加军干校同学于淮阴市

(前排左二马绍孟,左四左言清老师)

参加军干校,我并没有和家人商量,来不及征得他们的同意。淮阴中学距离我家约有110里的路程,交通极为不便,回家需要步行。这次因为时间紧迫,我没有回家,母亲及其他家人并不知道我参军的事情。

像我这样一个刚满16周岁的青年中学生,为什么如此积极报名,坚决要求参加军干校呢?这是有一定的思想和政治基础的。我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全面抗战开始以后,我的家乡属于苏北抗日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农村的基层政权基本上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学校教育中,我学习了一些政治常识,接触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逐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意义,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并初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志向。1949年7月,我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进一步接受党的培养教育,为参加革命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另外,我周围有很多同学,年纪大一点的,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参加了工作。那时处在解放战争阶段,他们适应形势需要,听从组织分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这让我十分钦佩。高中阶段,很多同学也都积极要求参军,这种大的氛围,对我是一种很好的鞭策和激励。

学校批准我参加军干校后,我和参军的同学从淮阴中学出发,坐船沿京杭大运河到扬州集中,住在扬州中学,等待部队来接收。至于要分到哪个部队,所有参加军干校的同学都不知道。后来,有人被分到北京公安干校,如金洪珍、汪信奇等;有人被分到南京海军学校,如马洪武、陈云峰等;我和桑友仁等被分到南京防空通讯学校。我们都是部队派人来接的。当踏上开往南京的轮船时,我首次看到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心潮起伏,无比激动,对即将开始的军旅生涯充满美好的憧憬,也准备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经受各种风浪和考验。 AGgBEISDWxP0nssrwIANpPKz8eOJTWMMaQbPtulmfBFZGJA2xSlhsH+E7nEbk9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