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烽火中的涟中》

我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学校教育。我认为,解放区的教育有许多好的传统和经验,值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总结、继承和发扬。我们涟水中学的老校友曾写过一本书回忆革命战争年代涟水中学办学的情况,书名叫《烽火中的涟中》。2003年11月,我应邀在该书首发式上做了发言,现辑录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同学:

我有幸参加《烽火中的涟中》一书首发式,见到许多老师、老同学和老战友,非常高兴,非常激动。

《烽火中的涟中》一书,记录了革命战争年代涟水中学许多真实、动人的事迹和很多作者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透彻感悟。

历史是一部内容丰富而生动的教材。《烽火中的涟中》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办教育的优良传统,凝结着解放区和根据地广大群众、广大师生崇高的精神风貌。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内涵非常丰富,我想有几点是值得强调的:

第一,教育是为实现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服务的。战争年代的涟水中学,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前线,为解放区和根据地的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争年代涟水中学的办学条件,广大群众和师生的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但大家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千方百计,发扬自力更生、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依靠党,依靠群众,依靠广大师生,群策群力,建校舍,编教材,认真教学,勤奋读书。越是艰难困苦,师生们战胜困难的斗志越是高昂,教书和学习的积极性越是高涨。艰难的环境和条件锻炼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重视实践,联系实际,服务群众。战争年代涟水中学的教学内容,除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外,还有不少密切结合当时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实际的内容。老师们不但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知识,还常常带领同学参加土改、清匪反霸等阶级斗争实践,参加播种和收割等生产斗争实践,使教育同社会、同实践、同群众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师生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第四,尊师爱生,团结一致,教学相长。战争年代的涟水中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也是和睦、乐观的革命大家庭。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不但教学生科学知识,教学生如何去获取科学知识,还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人民服务,并且为人师表,言传与身教统一。学生不但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还愿意请老师帮助解决生活、家庭、思想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师生关系非常和睦、融洽,大家团结一致,去共同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师生间这种亲密团结的关系,把中华民族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以上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值得认真地学习和总结,让后来人把它继承下来,并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历史也是一曲抑扬顿挫而美妙壮丽的赞歌。涟水中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许多优良传统,是值得大书特书、大加赞颂、大力弘扬的。为涟水中学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的先辈们和他们的感人事迹,也是值得大加赞颂的。

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更不能否定历史,否定昨天必将失去明天。涟水中学的光荣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回顾这段历史,可以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今非昔比。今天的涟水中学,已步入国家示范高中的行列,它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我坚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涟水中学通过改革、发展和创新,会越办越好,成为全省知名、全国知名乃至世界知名的一流中学。

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同学健康愉快!

(2003年11月8日于江苏省涟水中学)

★2004年5月,马绍孟与小学、中学同学于南京大学

(左起:周伟、苗菊生、马绍孟、马必良、马洪武) 0lW/tw0Cqm0kR7/QE42g/t5HB+dyDAzDOLSIDWpdrvT2sLZ3QORXAK+r3dpS/T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