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3 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

华润集团早在1999年就进行过从战略到执行的有益探索,提出了6S管理体系的构想。经过20多年的演变,6S管理体系逐步从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演变为以战略管理为中心,发展为从战略到执行的管理体系。6S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这个阶段,华润的多元化经营给“集团管控”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图1-9所示。为应对多元化业务发展带来的市场挑战,华润引入6S管理体系,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围绕一级利润中心,形成了利润中心编码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管理报告体系、内部审计体系、业绩评价体系和经理人考核体系。其间,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经历了“基于预算”向“聚焦战略”的转变。

图1-9 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华润集团对6S管理体系的战略管理功能进行强化,将6S管理体系调整为战略规划体系、商业计划体系、管理报告体系、内部审计体系、业绩评价体系和经理人考评体系,同时引入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强化战略规划目标、指标设定与分解。

第三阶段从2008年开始,华润集团开始淡化6S管理体系中的预算管理,进一步突出战略主线,兼顾财务结果,同时建立了5C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作为6S管理体系的补充。5C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是以资本、资金、资产为主线,以资本结构、现金创造、现金管理、资金筹集和资产配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华润6S管理体系是华润从自身特点出发探索的多元化控股企业管理模式。6S管理体系使华润集团多元化控股企业管理模式更科学,整体管理架构变得更加扁平,管理层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管理信息,有力地促进了总部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战略导向型组织的形成。

华润的6S管理体系实现了自上而下进行战略、计划、预算、绩效的分解,也实现了自下而上通过信息反馈完成战略检讨与决策、闭环评价。例如对战略规划、商业计划进行战略分解,从宏观到微观,确保其上下的一致性;管理报告、内部审计能够自下而上进行,确保了信息反馈。

如表1-1所示,华润的6S管理体系每年7月份完成集团战略滚动制定(修订),8-9月份集团提出要求,各个业务单元制定(修订)战略,确定业务单元的战略,同时下达通知,要求各单位编制商业计划的初稿,12月份集团审核小组听取汇报,并于次年1月份进行批复,至次年2月份完成董事会的终审并同经理人绩效合约一起正式下发;管理报告以月为周期进行编制,跟踪分析各单元的战略执行;内部审计属于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活动,贯穿全年始终,持续进行战略、绩效与内控等审计,监督检查战略执行情况;每半年对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正式评价,对各利润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业绩评价,业绩评价分为3年任期评价与1年业绩评价;同时6S管理体系还包含针对经理人的能力评价,主要分为发展评价与晋升评价,其结果会与业绩评价结合,共同决定经理人奖励与职业发展。

华润6S管理体系的各个模块在集团总部有不同的主导部门,集团战略管理部主导战略规划、商业计划、管理报告、业绩评价;集团审计部主导内部审计;集团人力资源部则主导经理人考评。

战略规划体系是6S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具体由华润集团总部战略管理部负责推进,在这个环节中输出华润集团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与国家五年规划周期保持一致,分为集团、利润中心(含一级利润中心旗下的各个子公司)与职能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见图1-10)。每一个层面的战略规划都有不同的要点。从集团战略规划层面来看,在业务组合上既涉及华润集团第一层面的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也涉及第二层面的华润微电子、华润创业、华润化工、华润生命科学、华润环保,而华润集团科技创新部则与各利润中心共同协作探索第三层面业务;重视“协同效应”,将协同分为产产协同、产融协同、融融协同,例如华润集团战略强调通过组织变革、协同考核等举措进行多元化业务的协同管理。

表1-1 华润6S管理体系运行时间表

图1-10 华润集团多层级战略规划

商业计划体系是战略分解的切入点,具体由华润集团总部战略管理部负责组织推进。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在此环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华润集团认为商业计划是对战略规划中近期(尤其是下一年)战略举措的细化,这个体系的主要输出成果是年度商业计划书,同时还包括各级经理的绩效合约。华润集团的年度商业计划书主要包括详尽的年度业务计划(通常分解到各个月,有明确的责任人、里程碑、最终成果等)、年度投资计划(含股权投资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年度财务预算。

商业计划应在战略规划滚动制定(修订)完成后进行。一般来说,应先制定年度目标与行动方案,财务预算应看作对目标与行动方案的财务表达;商业计划应有清晰的结构,详细的说明和论证材料可以使用附录形式提交。制订商业计划不是为了工作汇报,而是为了获得股东的支持;商业计划不是财务预算的别称,财务预算是商业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商业计划应当附有相关层级管理者的绩效合约。华润集团年度商业计划书的主要结构见图1-11。

从华润集团年度商业计划书的主要结构可以看出,首先,华润集团的战略分解强调战略导向,即以年度战略检讨作为基础,强调商业计划与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将战略目标细化和分解为年度商业计划目标;其次,在商业计划书编制过程中强调市场规模分析、竞争者分析、消费者/客户分析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次,关注年度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包含目标与行动、投资计划两大内容,基本覆盖业务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后,强调财务预算与年度行动计划的一体化,将财务预算作为商业计划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1-11 华润集团年度商业计划书的主要结构

管理报告体系主要由管理会计报表与战略执行分析两部分组成,由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主导运行。管理报告以战略业务单元为单位,按月编制。华润集团利用管理报告进行战略管理分析和行业比较,审视战略执行效果,并将其作为重大决策依据。管理报告涵盖利润中心整体的经营、投资和现金流等情况,突出利润中心业务特点,重视经营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关注行业分析,进行过往对比分析、预算对比分析、标杆比较分析。

管理会计报表分为T1共性报表与T2个性报表,T1报表是所有业务单元都可以使用的报表(华润集团T1报表目录见表1-2),T2报表则带有不同行业的属性特征。

战略执行分析是战略执行的监控工具,也是集团重大决策的依据,一般分为六个组成部分。指导思想为战略执行多维度分析、以商业计划为起点、强调行业分析与标杆比较,以及提升利润中心业务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表1-2 华润集团T1报表目录

内部审计体系是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对战略的推进实施、预算、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审核、检查、评价和监督,为业绩评价和经理人考评提供依据,促进利润中心改善运营效率和效益,协助集团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集团审计部负责组织推进内部审计体系,对所属业务单元的审计部门实施垂直管理。6S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是多维度的战略综合审计,是战略管理的监督检查环节和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具体审计范围包括对集团内各业务单元的绩效审计、内控审计、6S管理报告的真实性审计、经理人经济责任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审查纠偏。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审计部和监察部根据集团总体战略,制定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完成后形成审计报告,报集团董事会批准后,根据审计结论,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决定);后续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决定)的采纳和执行情况。

业绩评价体系是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的第5个S。业绩评价在华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感性评价、综合评价、战略评价、创新评价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前处于感性评价阶段,主要是就财务结果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评价,集团关注利润中心的财务结果,但财务标准不统一,属于典型的事后、滞后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6年处于综合评价阶段,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强调突破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以量化指标为主、非量化指标为辅,关注与预算比和与历史同期比,有统一的财务标准。2007-2020年处于战略评价阶段,集团引入行业标杆企业做对比,关注行业排名,重视战略地图,强调战略的一致性,重视最佳实践经验与数据的分享,引入商业计划以淡化单纯的预算概念,将统一的行业标准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2020年以后,集团的业绩评价进入创新评价阶段,强调创新驱动,引入OKR工具,强调60%自上而下的战略分解、40%自下而上的创新,60%自上而下运用平衡计分卡分解KPI、40%自下而上使用OKR。OKR的关键成果(KR)分数不是从KR完成度方面进行评价,而是从战略匹配、创新挑战、执行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业绩评价体系是6S管理体系的驱动点,它通过确定各项考核指标和权重,对各利润中心的战略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华润集团业绩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见图1-12。

图1-12 华润集团业绩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

华润集团的业绩合同(绩效合约)从时间维度上看包含了3年任期评价、1年业绩评价;在原来的KPI考核项目外,1年业绩评价还植入了OKR,旨在推动“十四五”期间华润集团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理人考评体系是6S管理体系的落脚点,主要保障战略的细化落实和有效执行,分为业绩评价、发展评价与晋升评价。其中,发展评价是对经理人的持续评价,是促进经理人成长的重要措施,是滚动评价。晋升评价要有业绩支持,要和关键岗位的要求结合起来。 jsWW0zwJ8R/HmZHywZlwAqZyfmdMcr0yCg6HLuZ+TFWhluv0m6dEjCf+GZuJfsA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