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社会”作为剖析的焦点和钥匙

在许多人看来,“社会”这个概念人人都懂,无须专门申论。殊不知,“社会”才是在认知和实践上造成混乱的根源。

第一,从实践来看,在调研中发现,社会治理最让一线工作者苦恼的地方不是“治理”,而是“社会”。因为如前所述,在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中,其他四大建设都显得可感可知,在工作中可以找到明确的抓手,唯有社会建设不知从何抓起,让人觉得很茫然。

第二,在党和国家的各种政治表述中,“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一直是联袂出现的 ,而从语法上看,“社会”既是“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得以贯通和联系的共同词素,也是它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建设等其他四大建设相区别的唯一词素。就构词而言,“社会”显然是“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这两个概念的核心,是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因而也是破解其真谛的关键。

第三,从实际使用来看,一个稍加注意即可发现的现象是,人们对“社会”这个概念正因为耳熟能详,反而习焉不察。结果,以为使用的是共同语言,彼此心心相印,实际却是各说各话,相互出入、抵牾、误会之处甚多,许多理论上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因此而起。正如下面马上就会指出的,同样的景象也发生在“社会治理”这个概念上。

事实上,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学者意识到“社会”这个概念歧义甚多,并感觉这是造成“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等概念的含义晦暗不明,以致相关讨论纠缠不清的原因所在。因此,他们尝试从“社会”这个概念入手去澄清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理解。

比如,郑杭生等指出,以往关于社会建设的阐释往往用外延去代替内涵,因而不能揭示其本质,而要抓住本质,就必须从“社会”入手 。由于“社会”有广义和狭义,“社会建设”相应也有两种含义。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是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其他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建设,这两种建设之间的连接部分则是“中义”的社会建设。

类似地,陆学艺也认为“社会”是一个多义词,同样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三层。其中,“大社会”等同于整个国家,“中社会”是“大社会”减去经济之后剩余的部分,而“小社会”则是“大社会”减去政治、文化、科技等更多内容之后剩余的部分

另有一些学者则未从理论上辨析“社会”概念的内涵,而只是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就赋予“社会”以何种含义提出自己的主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社会”即社会事业,也就是教育、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第二,“社会”即社会管理,主要指社会安定和谐;第三,“社会”即社会结构,比如城乡关系、行业关系、阶层关系等等;第四,“社会”即社会组织,比如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等

不难发现,上述观点虽然把“社会”作为理解社会治理或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比起那些在“治理”概念上做文章的论述在理论上前进了一步,但仍然只是从外延上去阐释“社会”,并未揭示“社会”的本质,因而关于“社会”的界定就难免有随意性和歧义性。比如郑杭生和陆学艺都认为“社会”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但具体怎么划分,意见并不相同。过多的随意性和歧义性,会导致“社会”沦为一个没有确指的空洞的概念 ,看似无所不包,结果不知所云。

其实,同样的理论困境在民国时期即已发生。孙本文是民国时期对“社会建设”论述最为系统、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就发现:“社会建设的对象,颇难确定”,如把社会建设等同于社会上一切事业的建设,则含义太广,大而无当;如与其他建设相对并举,则又难以厘定不同建设之间的关系,导致概念和工作内容模糊不清。如何界定,“真有左右为难之势” 。显然,让孙本文犯难的正是如何理解“社会”这个概念。

他尽管已经意识到把“社会”界定得过大或过小都是问题,但斟酌半天,最终仍是折中了事,对“社会”到底是什么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综上所述,“社会”到底是什么、在哪里,确实是困扰社会治理研究的一个基础而又核心的问题,以往的研究曾经试图穿透其中的迷雾,但并不成功:要么没有自觉把对“社会”的理解作为理论探究的起点和焦点,要么关于“社会”的解析都是直观式、断言式的,没有论证,也没有对话。职是之故,下面拟将“社会”置于分析的中心,以之作为理论探究重新出发的起点。 drYZsW4IqHYYKZYbIYhOYGwHrhkDcUBgvmzwN7izpXzZuskhHdzhLUa85pL6ae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