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潇檬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在当代社会心理学图景中,理查德·E. 尼斯贝特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名字。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革命从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学派诞生以来,逐渐影响到了全世界的心理学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让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及其彼此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流话语体系,而理查德·E. 尼斯贝特教授正是这一伟大革命的创始者、引领者和开拓者。他不仅以其在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著称,更因其在人类如何思考、人类如何推理、人类如何归因等文化与认知范畴的学术贡献和独特见解而享誉世界。《人类如何思考》是尼斯贝特教授对自己传奇人生历程的叙事和反思,是一部从其孩童时代、学术生涯和人生见闻生动鲜活的回忆录。

尼斯贝特教授以其独到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科学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类思维方式、智力理论以及推理方式等范畴的深层次奥秘。通过探索东西方文化在思维系统和推理模式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为什么形成这些文化差异,他的学术研究和深刻见解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人类如何思考这一终极命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尼斯贝特教授和我的导师彭凯平教授之间的师生之缘是国际心理学界的一段传奇佳话。作为《心理新青年》主编,我们曾经有幸在线采访过尼斯贝特教授,他带着幽默和耐心回答着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谈及他的学生时,他多次提及了他和凯平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他笑着回忆道:

凯平曾经在北京大学听过我的心理学课,而我在美国再次见到凯平,尽管他的英语不是特别流畅,但是我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研究了一辈子的认知心理学、思维方式和推理方式,而凯平笃定地告诉我“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带着好奇和疑惑开始问他:“你能更加具体地给我解释一下吗?”后来,凯平通过博览群书和认真思考,提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考方式上的11个文化差异,奠定了文化与认知这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

正是尼斯贝特教授对多元文化的好奇和求索,以及他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们的思想碰撞与平等对话,最终诞生了诸多文化心理学的奠基理论,比如享誉全球的辩证思维–分析思维理论。辩证思维–分析思维理论之所以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因为该理论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为何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社会文化机制,包含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分析思维、归纳、演绎、推理,等等;反之亦然,该理论也让西方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中国人如何思考和推理,包含儒释道的核心思想以及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天人合一,等等。有意思的是,尼斯贝特教授的合作者和研究团队由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比如其中几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迈克尔·莫里斯、史蒂夫·海涅(Steve Heine)、彭凯平教授、纪丽君教授、北山忍(Shinobu Kitayama)、崔仁哲等。尼斯贝特教授尊重并喜爱人类的多样文化,怀着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和他的学生共同探寻人类思维方式、推理方式、归因方式及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理论解释。同时巧妙结合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底蕴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哲学的思辨和论证提供了科学的实证依据,同时使得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蕴含着深邃的哲学底蕴,融合了心理学的三种美:自然科学的实验美、人文学科的思想美和社会科学的宏观美。

在这本娓娓道来的人生回忆录中,尼斯贝特教授不仅追忆了他的童年时代、他的父母、他的老师、他的同事、他的太太等,同时给我们生动鲜活地叙述了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和不同的心理学系经历了什么有趣好玩的故事,让我们仿佛代入角色、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体验了另一种人生。作为一名读者,相信您能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中走入尼斯贝特教授的思想世界,感受他对心理学的热爱和执着,品味学术研究的魅力和乐趣以及心理学家如何将自身的人生经历融合到了他们的心理学思想和人生故事之中。从早年的阅读启蒙,到美好的大学时光,再到遇见自己的人生伴侣,再到密歇根大学的教书生涯,再到心理学与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再到今天依然保持对心理学的思考和好奇,每一段故事都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体验。本书不仅是对尼斯贝特教授无比辉煌的学术生涯的致敬,更是送给读者的一份宝贵礼物。通过阅读这本大师回忆录,我们可以深深体会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如何观察时代、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批判权威、如何与最聪明的人合作以及如何享受心理学的乐趣和魅力。

在此,特别感谢各位翻译者的辛勤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埃尔帕索和梅德福两部分的章节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张春妹老师翻译,纽约这部分的章节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王志云老师翻译,纽黑文和图森这两部分的章节由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户呈曦老师翻译,安娜堡这部分的章节由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尹彬老师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王宝玉老师翻译,全书内容由我统稿、编辑、校对,同时由我的导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彭凯平教授全篇审校。正是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得这本杰出的大师回忆录能够与更多的中文读者见面。同时,特别感谢彭凯平老师、许燕老师、钟年老师和周欣悦老师为本书撰写才华横溢的推荐序。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亚捷先生对本书认真细致的策划和编辑。衷心希望读到此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灵感、智慧和心灵的滋养,感受到尼斯贝特教授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

最后,希望本书能够启蒙每一位读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寻属于自己的热爱和旷野,叩问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将心理学的知识、智慧和大爱之心融入自己的生活,活出幸福、阳光、灿烂、蓬勃、恬静、丰盈之人生。

潇檬
2024年10月 qhcDiYJjKnsn6JdsInpGawCZF5EzO45s/Y6afxdPUyz8c40JCT7ticexzYh/Gd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