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唯物史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 1 社会存在 有个印象 ★★★

(1)物质生产方式。

人们 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 ,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是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力 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包含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方面。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实现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根本条件,是社会发展的 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3)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老王提示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性质主要看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而不是生产力。而生产关系的最基本内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可以通过所有制关系判断社会形态。

考点 2 社会意识 有个印象 ★★★

考点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有个印象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 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 不完全同步性 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 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及各自具有的 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考点 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看看就行 ★★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 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生产关系超前或落后于生产力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 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其核心

老王提示

上层建筑内部各要素之间也可以相互作用。

考点 2 社会形态更替 有个印象 ★★★

1.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2.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人类社会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统一性: 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多样性: 各国社会形态的更替形式多样。

3. 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

必然性: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历史选择性: 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形态有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的选择。

4. 前进性和曲折性

老王提示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是统一的。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自由程度的提高。

考点 3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还挺重要 ★★★★

1. 交往的内涵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交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

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和根源 ,精神交往是物质交往的产物,渗透于物质交往之中。

2. 交往的作用

(1)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生产关系的应有之义。

(2) 交往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3) 交往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人们的社会交往在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中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4) 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交往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决定 着人的发展程度。

3.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1)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 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 普遍交往 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3)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老王提示

世界的普遍交往,使得全人类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考点 4 文明的多样性 看看就行 ★★

1. 文明及其演进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标志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

2.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3. 文明的划分

(1)从时间上看,按照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等不同形态 ;按照社会形态划分,可以划分为 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 等不同形态。

(2)从空间上看,按照民族、地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不同形态。

4. 中华文明的特征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考点 1 根本动力 看看就行 ★★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根本动力、基本动力、源泉性动力、自主性动力在此含义类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生产方式、实践也可以看作根本动力。

考点 2 非根本动力 有个印象 ★★★

(1)科学技术、改革、革命、阶级斗争、文化都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这几项都可以称之为推动作用、重要动力。

(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考点 3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还挺重要 ★★★★

(1)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

(2)要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够,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老王提示

(1)科学技术有时可以表现出异己的力量。

(2)科学技术可能成为压迫人的工具。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 1 人的本质 看看就行 ★★

(1)人的本质属性是 社会属性 ,不是自然属性。

(2)人的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 劳动 。(不是本质)

考点 2 人民群众 有个印象 ★★★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老王提示

不是所有人都属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范围不一样,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因其对历史的作用不同,其是否属于人民群众也在不断变化。

人民群众也可能包含剥削阶级和剥削者。

考点 3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有个印象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考点 4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有个印象 ★★★

(1) 普通个人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2) 历史人物 是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正向或反向作用)的人。

(3) 杰出人物 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

老王提示

历史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错误)

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错误)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正确)

人人创造历史。(错误)

每个人无论作用大小,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错误)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错误)

杰出人物决定(改变)历史发展的走向。(错误)

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作用分不开。(正确)

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正确)

考点 5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看看就行 ★★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政党是阶级组织最集中、最严密、最高级的形式。

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领袖是对该集团的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u0fynCqLh7xqx/f6bJrEPmvVk6XEzLAC+OT3HJremI+YDy7pu/VgDv2V5Qvj/N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