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辩证法

(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考点 1 联系 有个印象 ★★★

1. 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 客观性(非主观、非想象)

(2)联系具有 普遍性(同矛盾的普遍性)

(3)联系具有 多样性(复杂性)

(4)联系具有 条件性(条件可以改变和创造)

老王提示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不代表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联系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可成为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客观性。

2. 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系统观念:相互联系的要素形成系统。

老王提示

协调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发展、统筹兼顾、系统观念等,都和联系的原理相关。

考点 2 发展 还挺重要 ★★★★

(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以过程而存在,以过程而发展。

(3)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①新事物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②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③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老王提示

新事物即新生事物,但不一定是“新产生的事物”。(正确)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正确)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误)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正确)

发展是事物变化中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正确)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正确)

任何事物都要从其“暂时性”去理解,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正确)

考点 3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范畴 有个印象 ★★★

1. 内容与形式

(1) 内容 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2) 形式 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2. 本质与现象

(1) 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事物的内部,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 现象 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易逝的、表面的、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3)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本质决定现象, 本质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 现象表现本质, 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老王提示

(1)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都是客观的。真象与假象都是对本质的表现。

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直接的、正面的表现,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不存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也不存在不被现象表现的本质。

(2)注意区分假象与错觉。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现象,是客观的。

(3)认识的发展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构成了认识发展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构成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

3. 原因与结果

(1) 原因 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2) 结果 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3)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因和结果前后相继、彼此制约,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老王提示

原因与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关系都属于因果联系。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是有界限的,不可混淆。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同因异果等都是存在的。

4. 必然与偶然

(1) 必然 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2) 偶然 是指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3) 必然和偶然的联系:

①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②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受必然的支配,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③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必然是偶然的,偶然是必然的。

5. 现实与可能

(1) 现实 是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

(2) 可能 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3) 现实和可能的关系: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老王提示

不可能性和可能性不能相互转化。

不可能 是指在现实中完全无根据和条件。

现实的可能 抽象的可能 两者的区别在于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现实的可能,如考上研究生;抽象的可能,如大海捞针。

(二)三大规律之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 和永恒发展的 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考点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必须得记 ★★★★★

1.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性质和趋势,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的性质和趋势,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2)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两者地位有所不同。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 相互吸取 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③同一性规定着 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 斗争 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

(3) 方法论: 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考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还挺重要 ★★★★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个别)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1)在矛盾群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2)在每个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老王提示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混淆。在矛盾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主要矛盾;而在每个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矛盾解决的形式

(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3)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

(4)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考点 3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有个印象 ★★★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4)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三)三大规律之质量互变规律

考点 1 质、量、度的含义 可以不看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关节点是度的两端。

考点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有个印象 ★★★

(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形式和状态 ,体现了渐进性和飞跃性(间断性)的统一。

(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老王提示

题干强调“积累”,如“循序渐进”“细水长流”“水滴石穿”等,要考虑质量互变规律。

题干强调“刚刚好”“程度”,则体现适度原则。

(四)三大规律之否定之否定规律

考点 1 肯定和否定 有个印象 ★★★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考点 2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看看就行 ★★

(1)否定是事物的 自我否定 ,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 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3)否定是 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 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考点 3 形而上学否定观(错误的否定观) 可以不看

(1)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

(2)绝对的否定,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考点 4 否定之否定规律 有个印象 ★★★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1) 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2) 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不是线性上升的过程。

老王提示

如果题干中提及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就要选择肯定和否定。

如果题干中有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者波浪式前进,就要选否定之否定。

如果题干中没有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就不是否定之否定。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考点 1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可以不看

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主观辩证法=概念辩证法。

考点 2 增强思维能力 有个印象 ★★★

(1) 辩证思维能力 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范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 ,是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3) 系统思维能力 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 战略思维能力 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5) 底线思维能力 体现了我们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

(6) 创新思维能力 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XGQW2pykfp7Hw8sg6XtXLwUveL6gYlvE6Y1LuAT4xlf8idsHChOrf55zzcEtp7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