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唯物论

(一)物质观

考点 1 世界是物质的 有个印象 ★★★

1. 物质的含义

物质的本质规定、共同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老王提示

除了具体的实物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也是客观实在的,如电磁辐射等,客观实在的就是物质。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2)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老王提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不是两个。很多考生觉得“一个”后面还缺个名词,其实这里是在强调本原只有一个,坚持的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考点 2 物质的存在形态 还挺重要 ★★★★

1. 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凡物质,皆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皆物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2. 运动与静止

(1)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或 特殊状态

静止 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是 运动的衡量尺度

(3)运动和静止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

(2)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是三维的。

(3) 时间和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老王提示

(1)注意区别这三句话:

物质的共同特性、唯一特性、本质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3)注意区分时空和时空观念这两个说法。时空是客观的,而时空观念是指对时空的认识,是主观的。

(4)如果题干中有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含义,要注意选择时间的一维性。

(5)如果题干中出现时间快慢变化、空间大小形状变化、相对论、黑洞等,要联想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考点 3 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还挺重要 ★★★★

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世界发生了 二重分化。

(1)一方面,世界分化为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自发产生的(自发的)。

在人类社会中,一切都打着人的意识的印记,是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结果(自觉的)。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交叉重叠和相互作用的。

在自然界中有“人化自然”,即经过人的改造并体现着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自然。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形态。

(2)另一方面,世界分化为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是不依赖于人的思想意识而存在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 是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从根本上说, 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类似于物质和意识)

(3)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也是它们相统一的关键。

老王提示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恩格斯提出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

人与自然不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只有人作为主体可以利用自然。

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在自然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

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问题是不当实践造成的。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考点 1 意识的本质 还挺重要 ★★★★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老王提示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来源,意识来源于物质世界。

(2)实践、意识的主体都是人,动物、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既不能实践也没有意识。

(3)意识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对实践可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考点 2 意识的能动作用 还挺重要 ★★★★

(1)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主观性、近似性、虚幻性。

(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可以不经过实践直接作用)

老王提示

1.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叫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有相对独立性。

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

3. 关于虚幻的观念(意识)和鬼神的一些表述:

(1)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虚幻、歪曲反映。(正确)

(2)鬼神观念可以从现实世界找到其物质原型。(正确)

(3)鬼神观念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错误)

(4)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错误)

考点 3 意识与人工智能 还挺重要 ★★★★

(1)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 机器化 ,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 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2)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地从人脑中分离出来 ,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3)人工智能 不能 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的原因:

①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人工智能 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无情感)

②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 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无社会性)

③人工智能 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不理解自然语言)

④人工智能能够获得人类意识中可以化约为数字信号的内容,但 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 。(无潜意识等)

考点 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还挺重要 ★★★★

1.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的基础。

老王提示

(1)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改造自然,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但是人不能创造、改造、改变、消灭、改善、补充、完善规律。

(2)区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是自发的、无意识的;社会规律是自觉的,通过有一定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3)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更难。

2. 必然与自由

(1) 必然 是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2) 自由 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

(3)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历史性的过程。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 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6)必然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矛盾和永恒动力。

老王提示

必然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性,自由可以理解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自由。 /Z6Md+wlwKF3EwtrGwQnvO/RPzHL5CSpFfrzh8wGNNYsqgHDmQWa/h0yzlvDeV6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