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老王提示
(1)“两个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 了“两个转变”。《德法年鉴》是一本刊物,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本社会主义刊物”)
(2)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考点 1 基本特征 可以不看 ★
(1) 科学性 (客观的);
(2) 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3)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其他理论的 显著特征 );
(4)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科学性 与 革命性 的统一。
考点 2 当代价值 可以不看 ★
(1)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老王提示
(1)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3)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4)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5)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基本方法。
(6)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
(7)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在此处增加了一个考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保持内容的连贯性,本书把此考点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部分的第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