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力商品
考点 1 劳动与劳动力 有个印象 ★★★
1. 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实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关系,而 实质上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
老王提示
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考点 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有个印象 ★★★
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老王提示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工资,可以叫作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或者可变资本。
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就是它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考点 3 货币转化为资本及资本的本质 看看就行 ★★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是增殖价值的价值,它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2. 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 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老王提示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考点 4 资本主义工资 有个印象 ★★★
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资本主义工资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 工资的主要形式
工资的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考点 5 资本主义所有制 可以不看 ★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考点 1 资本主义生产 有个印象 ★★★
(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工资)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老王提示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超过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可以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回忆劳动二重性的问题。
考点 2 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实质 有个印象 ★★★
1.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1)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生产自己的工资)。
(2)剩余劳动: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
2. 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 唯一源泉。
3.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 利润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5.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预付资本大于可变资本), 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
考点 3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有个印象 ★★★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1) 不变资本( c ) 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 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 中去,其 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2) 可变资本( v ) 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而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是可变的。
老王提示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 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考点 4 剩余价值的生产 看看就行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 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工人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3.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企业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其客观后果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老王提示
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一样,都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
考点 1 资本主义再生产 看看就行 ★★
(1)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2)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老王提示
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赚钱后并未把赚的钱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上。
考点 2 资本有机构成 看看就行 ★★
1.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1)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物)和劳动力(人)之间的比例。
(2)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3)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 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
由于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 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3.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后果
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老王提示
如果因为增加技术投入导致不变资本增加,会导致价值构成、技术构成、有机构成都发生改变。如果因为原料、燃料价格上涨等与技术无关的原因导致不变资本增加,则只有价值构成发生变化,与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无关。
考点 3 资本积累 看看就行 ★★
(1)资本积累的 本质 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 扩大 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 源泉 是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的 后果 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失业现象产生。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考点 1 资本循环 看看就行 ★★
1.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2. 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
3. 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考点 2 资本周转 看看就行 ★★
1. 资本周转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转是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
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资本周转时间;(2)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老王提示
固定资本是以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考点 3 平均利润 有个印象 ★★★
1. 平均利润的产生
不同部门(行业)的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得利润而展开的激烈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2.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商品价值=生产成本+利润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考点 4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看看就行 ★★
1.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 价值补偿 和 实物补偿 问题。
老王提示
价值补偿=东西能卖出去
实物补偿=还能买到生产资料再继续生产
2.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I部类: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重工业)。
第II部类: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轻工业)。
3.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客观上要求 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
(五)政治经济学相关总结
考点 1 计算公式 看看就行 ★★
老王提示
考点 2 易混点总结 有个印象 ★★★
1. “源泉”提法总结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 源泉 。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 唯一源泉 。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源泉 。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 源泉 。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 唯一源泉 。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 源泉之一 。
2. 资本的三种划分
老王提示
另外,还有关于行业资本的划分,如产业资本、银行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简单了解即可。
3.“劳动”的划分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