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

(一)商品经济

考点 1 商品与商品经济 看看就行 ★★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是 以交换为目的 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

老王提示

商品必须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也就是有用的,同时也是用于交换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考点 2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有个印象 ★★★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 之间的矛盾。

老王提示

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商品拜物教掩盖了人和人的关系。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不可避免。

(二)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考点 1 商品二因素 有个印象 ★★★

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1)使用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的 共有属性。

(3)使用价值构成了 社会财富 的物质内容,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即抽象劳动)。

(1)价值是商品特有的 社会属性

(2)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互相比较(商品的质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 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对立统一

(1)对立:对商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 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2)统一:作为商品,必须 同时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4. 交换价值

(1)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老王提示

使用价值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天然的物品不是劳动产品,即使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不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交换价值并不是商品二因素之一,只是在进行商品交换时,需要通过对比商品的价值来决定交换的比例,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考点 2 劳动二重性 有个印象 ★★★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或价值实体

老王提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更不是特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社会财富)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因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只有劳动这一个要素,土地、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的创造有贡献。

考点 3 商品价值 看看就行 ★★

1. 商品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2.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即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 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3.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老王提示

个别劳动者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变低。

4.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 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 指的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 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三)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考点 1 货币的本质 看看就行 ★★

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考点 2 货币的基本职能 看看就行 ★★

(1)价值尺度。(标价,观念货币)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贮藏手段。(足值的金属货币)

(4)支付手段。(不同步的支付,如纳税、用信用卡支付、借贷等)

(5)世界货币。

老王提示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考点 3 货币产生的影响 看看就行 ★★

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四)价值规律

考点 1 价值规律的内容 看看就行 ★★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 以价值量为基础 ,按照 等价交换 的原则进行。

考点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有个印象 ★★★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受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不停地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点上下波动。

(3)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老王提示

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在垄断产生后,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

考点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可以不看

1. 积极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2. 消极后果

(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导致垄断。

(3)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QHwkDoBVL+Yzyu7zc1MplXH8dlmjx8q2GoTWTYgfpoiqCKe+cFXjzOl+xtnDcy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