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的全称叫做关圣帝君,雅称伏魔大帝、协天大帝、盖天古佛等,俗称关帝爷、关公、关老爷。关帝庙供奉的是关羽。关羽字云长,因籍贯是山西,所以也叫山西夫子。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传说关羽原本并不姓关,因为一次打抱不平误杀了人,官兵四处追捕,关羽离家出走,潜逃在外。当他来到潼关的时候,守卫潼关的士兵将他截住,盘问他姓什么,关羽看了看潼关,随口说道:“姓关”于是关羽顺利的过了潼关。当他来到涿郡后,正赶上刘备在招兵买马,于是便前去投军。和刘备一见如故,随即赶上了张飞。于是三人结为兄弟,戎马一生。关羽生前最大的官衔是“前将军”,最高的爵位是“汉寿亭侯”。
关羽死后,有人在他去世的地方修了寺庙来祭祀他。到了唐代后,被皇帝封为壮缪侯。到了宋朝,关羽被宋哲宗封为“显烈王”,宋徽宗又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并成为了“古今第一将”。元代的时候,元文宗再一次给关羽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并将他的祠改成庙。明熹宗天启四年,皇上下旨,祭祀关羽的时候将其爵位升为帝。明神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顺治帝册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皇帝将关羽与孔子列为同位,追封关羽祖宗三代为公爵,老祖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关羽的妻子也被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其子关平为“竭忠王”,关兴为“显忠王”,就连给关羽扛大刀的周仓也被封为“威灵惠勇公”。乾隆时关羽的谥号改为“神勇”,不久又加谥“灵佑”,嘉庆时加封“仁勇”,道光时再次加封“威显”二字;历代皇帝都加封号,直至清末,关羽的封号长达26字,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元代以前祭祀关羽的庙叫做“关王”庙,元代以后则称“关帝”庙。
由于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关羽地位越加显赫,受到官民的普遍祭祀,被称为“武王”、“武圣人”,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他的祠庙香火旺盛。此外政府修建的关庙一律称武庙,与“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的文庙相对。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也受到道家、佛家的顶礼膜拜。不论是儒家的关羽、道家的关羽,还是佛家的关羽,同样受到老百姓的祭拜,据说,仅老北京城里,专供关公和兼供关公的庙宇就有11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