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关帝庙位于地安门西大街,又名汉寿亭侯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传说明英宗梦见关帝乘白马,而命名为白马关帝庙。清雍正五年(1727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门殿建筑全部改成品级最高的黄色琉璃瓦。
庙内原先供奉有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立的“汉寿亭侯庙碑”、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立“关王庙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立“关王庙义会碑”、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立“关王庙义会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立“汉寿亭侯庙碑”。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立“关帝庙后殿崇祀三代碑”、乾隆三十四年(1760年)“关帝庙碑”等,有此可见,明清帝王对关帝庙的祭祀是非常重视的。而今碑石大多已经遗失。
白马关帝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正殿、钟鼓楼、后殿和配殿。山门一间,面阔6米,进深4米左右。前殿三间,面阔11米,进深6米左右,硬山调大脊。后殿五间,面阔20米,通进深8米左右,建筑为硬山元宝脊,屋顶修建为筒瓦顶,配殿东西各有三间,面阔10米,进深6米,修建为硬山调大脊,屋顶也是筒瓦顶,不过现在已经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