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

猜想·估计·推测

辨析:

“猜想”、“估计”和“推测”,都是动词,都指“对未知事物的想像”。

但是,“推测”、“估计”多有已知事情作依据,而“猜想”只是凭经验等作主观想像,不一定有依据;其次,“估计”的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数量等,而“推测”、“猜想”的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另外,“推测”、“猜想”多用于事前,而“估计”既可在事前,也可以在事后。

才干·才能·才智·才华

辨析:

“才干”、“才能”、“才智”和“才华”,都是名词。都表示“能力”。

“才能”重点在“能”,主要指能力,表现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两方面。“才智”重点在“智”,多指创造、发明、判断等的才能,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才干”指办事和实践活动能力,常用于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才华”指表现于外的能力,多用于文学、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

材料·资料

辨析:

“材料”和“资料”,都是名词,都指“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

但是,“材料”侧重指写作的素材或根据一定的事实情况初步整理出的文字记录,相对于“资料”,显得较为原始、粗糙,缺少系统整理。“资料”侧重指经过整理后可作为参考、依据、凭借的文字记录、图片等。另外,“材料”还可指用来制造物质产品的东西。“资料”一般不指物质的东西,但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这两个固定搭配。

采纳·采取·采用

辨析:

“采纳”、“采取”和“采用”,都是动词,都有“选用”的意思。

“采用”的对象多是具体的,如某项技术、某种教材、某篇稿件等;“采取”和“采纳”的对象大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常同“技术、方案、品种、稿件、工具”等词搭配;“采取”常同“方针、政策、态度、步骤、办法”等词搭配;“采纳”常同“意见、建议、主张”等词搭配。“采取”的使用范围较宽,常可以替换“采用”、“采纳”。

参加·加入·参与

辨析:

“参加”、“加入”和“参与”,都是动词,都指“进入其中,一同进行”。

“参加”应用范围比较广,无论具体组织、某项活动、某种意见等都能用;“加入”只用于具体组织;“参与”多用于活动。“参加”和“加入”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参与”多用于书面语。如“参与其事”、“参与其间”一般不能改作“参加其事”、“参加其间”。

餐风宿露·栉风沐雨·披星戴月

辨析:

“餐风宿露”,在风中用餐,在野外过夜,用来形容长途跋涉或野外生活、工作的辛劳。这个词和“栉风沐雨”都可形容野外生活或工作的艰辛。

“栉风沐雨”,用山风梳头,用雨水洗澡,用来形容辛劳奔波,不避风雨。“栉风沐雨”和“披星戴月”都有辛劳的涵义。

“披星戴月”,身披星光,头顶月亮。这个词既用来形容夜间赶路,劳苦奔波,也用以比喻早出晚归,工作辛劳。又作“戴月披星”。

相比较而言,“餐风宿露”强调生活的艰难;“栉风沐雨”强调在外奔波、风吹雨打的劳苦;“披星戴月”强调早出晚归的辛劳。

注意:“餐风宿露”又作“风餐露宿”,不作“餐风露宿”或“风餐宿露”。

“栉风沐雨”又作“沐雨栉风”,不作“沐风栉雨”。

残暴·残酷·残忍

辨析:

“残暴”、“残酷”、“残忍”,都是形容词,都有“凶狠”的意思。

“残暴”有“蛮横、凶暴”的意思,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情,屠杀、掠夺等行为,以及形容手段等。“残酷”有“凶狠、冷酷”的意思,常用来指行为,也可用来形容环境恶劣、斗争尖锐、情况严重等。“残忍”有“狠心、狠毒”的意思,常用来形容本性。

灿然·粲然

辨析:

“灿然”和“粲然”,都是形容词,都有“鲜明发光”、“显著、明白”的意思,但彼此还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灿然”除了可用来形容鲜明耀眼的事物外,还可形容文辞、衣饰、鲜花等华美艳丽。

“粲然”则还可形容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

仓促·仓猝

辨析:

“促”,指时间短,急迫,引申指催促、推动的意思。“猝”,忽然的意思。

“促”、“猝”作“匆促、短促”解时,同义。故“仓促”也作“仓猝”,二者义同,都作形容词,一般多就时间匆促、行动忙乱而言,可以通用,但“仓猝”多用于书面。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辨析:

“草木皆兵”形容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它的涵义和风声鹤唳相近。

“风声鹤唳”形容疑惧惊扰的样子。

“杯弓蛇影”也形容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有时和草木皆兵(或风声鹤唳)通用。

相比较而言:“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可通用,可连用;“草木皆兵”强调是由视觉引起的惊恐,“风声鹤唳”强调是由听觉引起的惊恐;“草木皆兵”特别适于形容战败或畏敌者的疑惧心理,“杯弓蛇影”强调是不必要的疑虑。

草率·轻率

辨析:

“草率”、“轻率”,都是形容词,都指“不认真、不慎重”。

“草率”主要指做事的态度不认真;“轻率”主要指对人和处理事情的态度以及说话、行动等随便,不慎重。

厕身·侧身

辨析:

“厕身”和“侧身”都是动词,都有“参与(某事);置身”的意思,多作谦词。但“侧身”还有“歪着身子”的意思,“厕身”没有这种意义。

厕足·侧足

辨析:

“厕足”和“侧足”都是动词,都有“参与(某种活动)”的意思。但“侧足”还指两足斜站着,不敢移动,“厕足”没有这种意义。

曾经·已经

辨析:

“曾经”、“已经”,都是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以前做过或者发生过”。

“曾经”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已发生过,现在不再继续,且距离说话时间相对较远。“已经”表示时间距说话时间有远有近,既表示动作或行为已发生过,也表示动作行为还在继续。此外,“曾经”后边的动词常带“过”或“了”;“已经”后边的动词常带“了”。

差别·差异·区别

辨析:

“差别”、“差异”、“区别”这三个词语,都有一个“不相同”的含义,但又各有不同。

“差别”和“差异”分别侧重于“别”和“异”。“别”是分开、区别的意思,“异”分开或不相同的意思。“差别”强调的是事物的形状、结构或内容等的不同,而“差异”强调的是事物间的不相同,侧重于比较。“区别”则是分别、区分的意思。它侧重于“区”,即区分,强调的是彼此之间的比较,运用范围广。

查访·察访

辨析:

“察访”指通过视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多用于对社情民意和一般事物的调查了解。

“查访”除了调查访问外,还可包括使用检验、搜寻等侦察手段,多用于对违法乱纪案件的调查。

查看·察看

辨析:

“查看”和“察看”,都是动词。二者一般不通用。

“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实际情况,侧重于对具体事物(物品、账目等)的检查,看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或有无出入,一般对人或事皆可用。“察看”的意思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仔细看,侧重于亲临现场对实地情况的考察,运用规模、范围较大。

刹那·霎那

辨析:

“刹那”指瞬间或极短的时间。它除独立成词之外,常与“一”或“间”搭配,即“一刹那”或“刹那间”。

“霎”也指短时间,如“霎时”就表示忽然间或极短的时间。但“霎时”和“刹那”虽然义近,来源、构词方法却不同,词义、词性也有差异。“霎时”是汉语固有词,属合成词;“刹那”是外来词,属单纯词,因此不允许把“刹”和“霎”混用或随意组合,不能把“霎时间”和“刹那间”拆开重组,写成“霎那(间)”、“刹时(间)”等。

猖狂·猖獗·疯狂

辨析:

“猖狂”、“猖獗”和“疯狂”,都是形容词,都指穷凶极恶的状态。

“猖狂”着重指行动任意妄为、横行无忌,一般用以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破坏行为。“猖獗”着重指“横行霸道、凶猛、放肆”,其程度比“猖狂”更重,可以形容活动、势力等,还可形容病害、谣言、错误的思想等,有泛滥、蔓延到可怕程度的意味。“疯狂”偏重于精神状态,本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可形容行动、报复、咒骂、叫嚣等。

常常·经常·时常

辨析:

“常常”、“经常”和“时常”,都可作副词。作副词时,都表示“事情不断发生、反复发生”,在这个意义上,一般可以通用。但是,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

“经常”、“常常”强调屡次发生,有一贯性。“时常”表示时有发生,但不强调一贯性。“经常”还有形容词用法,指“日常的、平常的”,而“时常”和“常常”没有这种用法。

常常·往往

辨析:

“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都指“情况经常发生”。

“常常”只表示动作、行为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既可以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可以是主观意愿;既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未来的,“往往”则只是对于到目前为止所出现的客观情况的总结,这些情况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意愿。时间上也一定指过去的,不能说“希望你以后往往来”。另外,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常规·常轨

辨析:

“常规”和“常轨”都是名词,读音相近而含义、用法有别。

“常”,指恒久、经常之意。“规”,此指有法度、准则或典范的意思。而“轨”,比喻位法度、规矩。所以,“常规”、“常轨”,虽然都有规则、方法的相同含义,但“常规”侧重指一般经常所实行的规定、制度、方法等,多用于具体事物,运用范围较广。而“常轨”,则侧重于解决问题经常所遵循的方法、途径,或者经常不变的生活方式或习惯等。一般多用于具体事物,也用于抽象事物,较少使用。

常年·长年

辨析:

“常年”和“长年”,都是形容词,皆指年期较长,但其侧重不同。

“年”,本指“年成”的意思,又指岁、年龄、寿命等。故常年即常岁。“长”本指长短之长,引申为永远,或长久、经常。可见,“常年”与“长年”虽然强调的都是时间,但“常年”侧重的是经常性或长期性,中间并非无间断。而“长年”侧重的是长久连续不断,一年到头。

场合·场所

辨析:

“场合”和“场所”,都是名词,都指“处所”。

但是,“场所”是人或动物所在的地方,一般指具体的地点,范围较小;“场合”是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或情况的总合,所指的范围较大、较抽象。另外,它们的搭配习惯也不同。“场合”可以构成“公开场合”、“外交场合”,“场所”可以构成“公共场所”、“娱乐场所”。

畅通·流通

辨析:

“畅通”指没有阻碍,可以顺利地通行或通过。

“流通”指不停滞,可以无阻碍地流动通过。

朝·代

辨析:

“朝”和“代”都有一个相同的义项——“朝代”,表示一姓帝王时代连续统治的年代这一意思。平常口头叙述,用“朝”多些,学术著作用“代”多些。不过“朝”与“代”还是有区别的。

“朝”表朝代,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一姓帝王时代连续统治时期,另一个意思是指某一个帝王统治时期,如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而“代”一般不用以表示某一帝王统治期,而指一姓帝王统治的历朝。

嘲笑·讥笑·讥讽

辨析:

“嘲笑”、“讥笑”和“讥讽”,都是动词。都指“因看不起而取笑”。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可用于对方,也可用于自己。“讥笑”是讽刺、挖苦,比“嘲笑”尖刻。“讥讽”是用尖刻的话挖苦、指责,但言语含蓄不露。

陈腐·陈旧·迂腐

辨析:

“陈腐”、“陈旧”和“迂腐”,都是形容词,都含有“过时、时间久”的意思。

“陈腐”原指因时间久而腐败、腐朽,引申指落后,语义比“陈旧”要重,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观念、学说、理论、思想等。“陈旧”着重指事物时间久、很旧、过时,既可以形容具体的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迂腐”着重指人的思想、观念、言谈、行事等拘泥于过时的准则,死板而脱离现实。

陈述·陈诉

辨析:

“述”,指陈说、叙说的意思;“诉”,指控告的意思,也有叙说之义。“陈述”,指把要说的话或意思等有条理地说出来;而“陈诉”则指向人诉说心里所受的痛苦或委屈,以引起同情或帮助。

“陈述”和“陈诉”,虽然都有叙说或说出来的意思,但各自所表达的内容、方式等却不同。“陈述”一般多用于具体事物,也指抽象事物,如事件、看法、理由、意思、经过、原因等,运用较广。而“陈诉”多用于具体的人或事。

沉醉·沉湎

辨析:

“沉醉”是个中性词,本指大醉,常用于比喻迷恋或陷入某种境地,这种“境地”多指好的,如沉醉在幸福之中。

“沉湎”是贬义词,指沉迷,与“沉溺”词义相近,常用指过分嗜好,多用作比喻在生活习惯方面陷入不良的而又不能自拔的境地,如沉湎于酒色等。

尘世·尘事

辨析:

“尘世”和“尘事”,都是名词,意义完全不同。

“尘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实的凡俗世界。而“尘事”指人间世俗的事情。

忱挚·诚挚

辨析:

“忱挚”和“诚挚”,都是形容词。前者强调的是真诚而恳切,后者强调的是诚恳而真挚,侧重虽然略有不同,但都是用来指人的真诚、诚恳的。一般情况下二者可通用。

成绩·成就

辨析:

这两个词词义相近,但语气的郑重程度有差别,用法也不同。“成绩”指工作的结果或学习的收获。它可以和“大、小、好、差”等词配合。

“成就”则不同,它指事业上的成绩,且语气郑重,含贬义。通常与“辉煌、巨大”等词配合,但不能与“差、不好”等词搭配。

“成就”除名词用法外,还可用作动词,指“完成”(多指事业),比如“成就改革大业”。“成绩”则只有名词用法。

成见·偏见·意见

辨析:

“成见”、“偏见”和“意见”,都是名词,都指对事物的一种主观看法。

“成见”指“对人或事物抱有很同执的看法”,强调看法的先人为主、不客观、不易改变,带贬义。“偏见”着重指“有偏向的、不全面的、不公正的看法”,带贬义。“意见”指“对人对事认为不对,因而有不满意的看法”,不带褒贬色彩,只是强调当事人的不满情绪。

成心·诚心

辨析:

“成心”是副词,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成心”古有“偏见”、“成见”之意,现在侧重的是“故意”或“有意”,一般多指人。而“诚心”是名词兼形容词,侧重强调的是诚恳的心意或诚恳,一般多用于人。

诚恳·诚实

辨析:

“诚恳”和“诚实”,都是形容词,都有“真心实意”的意思。

“诚恳”一般是就人的情感、态度说的;“诚实”一般是就人的道德品质说的。

程度·限度

辨析:

“程度”既指文化、教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又指事物变化达到的状况。

“限度”既指范围的极限,又指最高或最低的数量和程度。

承诺·允诺

辨析:

“承诺”指对某项事物答应照办;“允诺”是应许的意思。它们都是动词,都有答应的意思,但各自的侧重点和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承诺”侧重于先接受某事而后照办,一般是在他人提出需求的情况下作出答应。“允诺”侧重于“允”,即允许、许可、应许的意思,也是答应对方的要求,但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权力机关对下属或机关部门。

此外,“承诺”还可作名词,用于表示已经答应要做的事。而“允诺”则无此用法。

呈现·浮现

辨析:

“呈现”和“浮现”,都是动词,都有“显露在眼前”的意思。

“呈现”使用范围较宽,对象可以是景象、情况和人的神情、态度等;“浮现”一般只用于旧印象显现在脑子里或某种情感不自觉地流露在脸上,使用范围窄。

迟缓·弛缓

辨析:

“迟缓”和“弛缓”都是形容词,读音虽相同,含义、用法却有别。

“迟缓”侧重于“迟”,“迟”有慢、缓或迟延之意,强调缓慢、迟延而不迅速、不抓紧。即可用来指人,也可用于具体事物。而“弛缓”侧重于“弛”,“弛”本指放松弓弦,强调的是缓和放松而不紧张。一般多用于情绪、气氛或事态局势等,既指人,也可指事。

迟疑·踌躇

辨析:

“迟疑”和“踌躇”,都是动词,都指“犹豫,拿不定主意,不果断行事”。

“迟疑”多用于口语,着重指人的表情和动作不果断,不利索,一下子不能决定是否行动,从而在行动的时间上表现出来。“踌躇”多用于书面语,指人的表情、态度、行动不果断,着重指拿不定主意。另外,“踌躇”还可作形容词,指“得意的样子”,如“踌躇满志”。

持续·保持

辨析:

“持续”指延续不断。

“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发生变化,从词义上说,“保持”本身就含有持续的意思。

赤忱·赤诚

辨析:

“赤忱”和“赤诚”,读音相近,含义、用法略有区别。

“赤忱”是形容词兼名词,而“赤诚”是形容词。用作形容词时,皆指极其真诚的意思。“赤”,这里指“忠诚”,而“忱”与“诚”均侧重于“真诚”,故二者可通用。“赤忱”用作名词时,强调的是真实的心意或情意。“赤诚”无此用法。

叱责·斥责

辨析:

“叱责”和“斥责”,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叱责”侧重于“叱”,强调的是大声呵叱或责骂。而“斥责”侧重于“斥”,强调的是对错误或罪行给予严厉的指斥或责备。二者虽然都含有责备、指责之意,但“叱责”一般多用于人,用来表示人的气怒之情,而“斥责”即指人,也指事,多用来表现人的严正立场和正义感,运用的范围、程度比“叱责”更广更深。

充斥·充满

辨析:

“充斥”指充满或塞满,含贬义。

“充满”指处处都有,也指充分具有,是中性词。

憧憬·向往

辨析:

“憧憬”和“向往”,都是动词,都指“因热爱、羡慕而想望”。

“憧憬”是为理想的事物或境界所吸引而充满着美好的想像,对象多是美好的尚未实现的事物或境界,是书面用语;“向往”是一般用语,“向往”的对象可以是现实中已有的美好事物或境界,也可以是将来才可能有的。

重新·从新·从头

辨析:

“重新”表示行为、动作的第二次发生,指人也指事。

“从新”也有“重新”的意思。但是用“重新”,行为、对象必须跟第一次一样,而“从新”则强调改变原来的方式及内容。

“从头”指自起初开始,一般用在追溯或重复一遍的时候。“从头”不作“重头”。

崇敬·崇拜

辨析:

“崇敬”和“崇拜”,都是动词,都有“尊敬、仰慕”的意思。

“崇敬”指“特别尊敬”,对象是人,用于褒义。“崇拜”的词义比“崇敬”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迷信的程度,对象可以是人、神,也可以是某种事物,是中性词,现代更多用于贬义。

崇敬·推崇

辨析:

“崇敬”指推崇尊敬,如崇敬周总理。

“推崇”指十分推重,是既可用于人又可用于事物的。

崇高·高尚

辨析:

“崇高”和“高尚”,都是形容词,都指“道德品质很好”。

“崇高”着重在高大、不平凡,多修饰精神、感情、理想、威望、形象、职业、事业等,但不能直接形容人;“高尚”的意思着重在道德水平高,不庸俗,多用来形容品质、情操、行为、风气、娱乐等,还可以直接形容人。

宠爱·溺爱·钟爱

辨析:

“宠爱”、“溺爱”和“钟爱”,都是动词,都指“非常喜爱”。

“宠爱”是偏爱,厚待,倍加关照,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也可用于对特别喜爱的人、动物或某些事物。“溺爱”多指长辈对幼辈过分地、无原则地喜爱,有姑息、纵容的意味。“钟爱”是特别喜爱,或指感情集中专注,是中性词,多用于对子女或晚辈,还用于物。

出色·杰出·卓越

辨析:

“出色”、“杰出”和“卓越”,都是形容词,都指“特别好,超出一般”。

“出色”指超过一般、比较突出,可形容人和人的行为、工作、成绩、手艺、文章、技术、表现、表演等,多用于口语。是褒义词。“杰出”指出类拔萃、非常出众,多形容人或人的才智、能力、贡献、成就等,多用于书面语,比“出色”语意更重,更带庄重色彩。“卓越”指特别优越,特别突出,多用于形容才能、成绩、成就、见解等,多用于书面语。

出身·出生

辨析:

“出身”,动词兼名词。用作动词,一般多指一个人的早期社会经理,强调从属于某一社会阶层。用作名词,一般指由其家庭经济或社会地位所给予的身分(个人无法选择)。

“出生”,动词,一般多指个人生下来的是或地点。

出台·面世·出笼

辨析:

“出台”有三个义项:一个指演员上场,二是比喻公开出面活动,三是指政策、措施等公布或予以实施。

“面世”指作品、产品等呈现在世人面前,多用于积极方面。

“出笼”本指馒头等蒸制食品蒸熟后从笼屉中取出,也可用于比喻囤积居奇的货物大量出售,通货膨胀时钞票大量发行,还可用于比喻坏的作品发表或伪劣产品上市等,可见,“出笼”用于比喻时含贬义。

出现·涌现·展现

辨析:

“出现”、“涌现”和“展现”,都是动词,都指“显露出来可以看见”的意思。

“出现”是原来没有的事物现在有了,或原来隐蔽的东西显露出来了,使用范围较广。“涌现”是“如水涌般地大量出现”,对象主要是好的、具体的人或事物。“展现”是指事物或景象的全貌逐渐展开显露出来,多用于书面语,一般只用于物。

处处·到处

辨析:

“处处”和“到处”,都是名词,都可以指“各个地方”,在这个意义上两个词通用。

但是,“处处”可以指“各个方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而“到处”没有这种用法。

处理·处置

辨析:

“处理”和“处置”,都是动词,在“对人进行惩治”这个意义上,两个词可以通用。

“处置”的意义比“处理”重一些,而“处理”使用范围比“处置”宽,不仅可用于具体的人或事物,还可用于抽象的东西。

处世·处事

“处世”和“处事”,都是动词,都有“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的意思,差别是所涉及的对象不同,即在“世”和“事”的区别上。

“处世”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及对人与人关系的处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反映。

“处事”则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处治·处置

辨析:

“处治”的意思指处分、惩治。“处置”的一个意思是处理、安排,适用于人或事物,但是具体范围比较大;另一个意思是指惩治、发落,这时语气比较重,这里的用法与“处治”相同。

“处治”一般多指惩治违法犯罪者;而“处置”除了可用于惩治违法犯罪者外,开可用于办理日常事务。因此,用“处治”的地方可换成“处置”,而用“处置”的地方不一定可换成“处治”。

触须·触角

辨析:

“触须”是昆虫小颚与下唇以及甲壳动物大颚与小颚上分节或不分节的分枝,有触觉或味觉的功能:哺乳动物的触须,即是口旁的硬毛。

“触角”通常指节肢动物头部多节的感觉器,由附肢变成。甲壳类有大、小触角共两对,昆虫有一对。触角的形状变化很大,在昆虫有丝状、棒状、念珠状、锯齿状、栉状和羽毛状等。触角除触觉、嗅觉外,有时还有听觉和视觉的功能。

传播·传扬

辨析:

“传播”和“传扬”,都是动词,都有“宣扬散布,让人知道”的意思。

“传播”指广泛散布,使用范围较宽,对象可以是理论、道德、知识、经验、思想、风气之类,还可以是种子、疾病等。“传播”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传扬”使用的范围较窄,对象多是事情、名声等,一般指有意识地宣扬、散布。

传诵·传颂

辨析:

二者都有辗转传布的意思,但“传诵”偏重于诵读和称道;“传颂”则重于称颂和颂扬。

创造·发明

辨析:

“创造”和“发明”,都是动词,都指“新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想出新方法”的意思。在指具体事物时,有时可以互换。

“发明”指经研制获得原来没有的东西或想出新方法,对象多是具体的。还可作名词。“创造”指第一次做出来或想出来,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工业品、文字、艺术作品、人物形象、历史、生活、世界、理论、成绩、记录、风格等,使用范围广。

从来·历来·素来·向来

辨析:

“从来”、“历来”、“素来”和“向来”,都是副词,都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没有变化”,有时可以通用。

“历来”着重于有史以来,通常用在肯定句式中。“从来”着重于从始至今就是如此,后面多跟否定形式,有时也跟肯定形式。“素来”着重于平常一直如此,多用来修饰有关人的行为、情状,可跟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向来”着重于一向如此,可跟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

窜改·篡改

辨析:

“窜改”和“篡改”,都是动词,都有“改变、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目的和手段不同,涉及的对象也不同。

“窜改”,指改动文件、成语、书籍等中间不应该改动的部分,改动对象为文字.改动的动机未必不好。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涉及对象一般是观点、理论、政策等,动机往往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淳厚·醇厚

辨析:

“淳厚”和“醇厚”,都是形容词,都有“朴实忠厚”的意思。

但是,“醇厚”还有指气味、滋味等纯正浓厚的意思,而“淳厚”无此义。

错误·过失·毛病·缺点

辨析:

“错误”、“过失”、“毛病”和“缺点”,都指“不正确的事物或行为”。

“错误”可作名词和形容词,作名词,主要指“不正确的事物”,多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与“正确”相对。作形容词,指“不正确”。“过失”是名词,指“不正确的行为”,是无意中所犯的错误。“毛病”是名词,指坏习惯,不完善的地方,也指器物发生故障,口语中还指疾病。“缺点”是名词,指“不完备、不完善之处”,多就事物或人的性格中有缺陷的地方而言,与“优点”相对。 /Jc57M7QziU7oPLFonuMowEugygXOIoC2xPlDlEECEO02XAVJ9KPqUMVKz/2rF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