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这个概念,在第二篇第二章中已经确定了。
战略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战略本来只同战斗有关,但是,战略理论必须同时研究战斗的实施者以及同军队有关的主要问题,因为战斗是由军队进行的,而且首先对军队发生影响。对战斗本身,战略理论必须就其可能取得的结果和运用战斗时起极重要作用的智力和感情力量来进行研究。
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所有这一切,大多只能根据那些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的预想来确定,而许多涉及细节的规定根本不能在事先作好。
因此很明显,战略也必须到战场上去,以便在现地处理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对总的计划作必要的修改。所以,战略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止工作。
关于这一点,人们并不是始终都这样看的,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以往战略通常由内阁掌握而不由军队掌握,这就是证明。但是,只有当内阁距离军队很近,可以看作是军队的大本营时,这样做才是合适的。
在拟制计划时,理论将为战略服务,或者更正确地说,理论将阐明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突出那些少数作为原则或规则的东西。
如果我们回忆一下第一章,考虑到战争涉及多少重大的问题,那么就会明白,只有具备了非凡的洞察力,才能考虑到所有这一切。
如果一个君主或统帅善于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进行战争,并且做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他有天才的最好证明。
但是,这种天才的作用不是表现在那些惹人注目的、新发现的行动方式上,而是表现在整个战争的胜利结局中。我们应该赞赏的是,在总的结果中看到他默默作出的假定是那么恰好符合实际,整个行动是那么无比的协调。
一个研究者,如果在总的结果中看不到这种协调,就容易在没有天才和不可能有天才的地方去寻找天才。
战略使用的手段和方式都极为简单,而且由于经常反复运用,已为人们所熟悉,因此,如果具有一般常识的人太多地听到评论者过分夸张地谈论它们,就只会觉得可笑。
我们认为,战争根本不是什么科学公式和习题的问题,物质事物的关系都是非常简单的,要把握住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才比较困难。不过,即使是精神力量,也只是在战略的最高范围,即战略接近政治和治国之道、甚至同它们合而为一的地方才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的种类和关系才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里,正如我们说过的那样,它们对军事行动规模的影响比对行动方式的影响要大一些。在行动方式占主要地位的地方,例如在战争的大小具体行动中,精神力量的数值就减少了。
由此可见,在战略上一切都非常简单,但是并不因此就非常容易。只要根据国家的各种情况确定了战争应该是怎么样的,确定了战争可以做些什么,就不难找出进行战争的道路了。但是,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把计划贯彻到底,不因一千个原因动摇一千次,那么除了要有十分坚强的性格外,还要有异常清醒和坚定的头脑。因此,在上千个优秀人物中间,有的可能以智力著称,有的可能以洞察力见长,有的可能以大胆或意志坚强而出众,但是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兼备这些品质而成为高出一般水平的统帅。
同战术上相比,在战略上定下重要的决心要有更坚强得多的意志力,这听起来好象很奇怪,但是大凡了解战争的这方面情况的人是不会怀疑的。在战术上,情况的变化非常迅速,指挥官觉得自己好象被卷在旋涡里一样,不冒生命的危险就不能同它搏斗,他只好抑止住不断产生的种种疑虑,勇敢地冒险前进。在战略上,一切进行得很缓慢,自己的和别人的疑虑、异议和意见,以至不适时宜的懊悔等都能发生较大的作用。在战术上,至少有一半的情况是人们亲眼观察到的,但在战略上就不同,一切都必须依靠猜想和揣测,因而信心也就比较小。这样,大多数将帅在应该行动时就陷在错误的疑虑中。
仅仅把军队配置在某一地点,这只表明在这里有可能发生战斗,并不一定真正会发生战斗。这种可能性能不能看作是现实性,看作是一种实际的东西呢?当然可以。战斗的可能性只要具有效果,就可以看作是实际的东西,而战斗的可能性总是有效果的,不管效果怎样。可能的战斗由于有效果因而应该看作是实际的战斗
由此可见,消灭敌人军队和打垮敌人,只有通过战斗的效果才能实现,不管战斗已实际进行,或者仅仅是作了部署而敌人并未应战。
·战斗的双重目的
不过,战斗的效果是双重的,即直接的和间接的。如果战斗不是直接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而是通过其他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说是曲折地、但却以更大的力量去达到消灭敌人军队的目的,那么,这种战斗的效果就是间接的。
一次战斗的直接目的可能是占领某些地区、城市、要塞、道路、桥梁、仓库等等,但这些活动决不是最终目的。它们始终只能看作是取得更大优势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最后在敌人无力应战的情况下同他作战,因此,它们只能看作是中间环节,看作是通向有效要素的阶梯,决不能看作是有效要素本身。
·实例
如果不习惯于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是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如果认为占领某些地点或未设防的地区本身就有某种价值,那么,人们就会很容易把这样的占领看作是唾手可得的成果。如果这样来看问题,而不是把这样的占领看作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环节,人们就不会考虑:这样的占领以后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不利。
这种错误在战史中真是屡见小鲜!我们可以断言:如同一个商人不能把某次交易所得的利润存放不用一样,在战争中也不能把某次胜利放在全局的结果之外。如同商人必须经常把全部财富投入交易一样,在战争中只有最终的结局才能决定各次行动的得失。
如果指挥官的智力始终集中地用在一系列战斗上,那么他就始终是在通往目标的正道上行进,这样,力的运动就具有了一种恰如其分的、不受外界影响的速度,也就是说,意愿和行动就具有了一种恰如其分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