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近体诗

古代的格律诗,分律诗、长律和绝句三种。唐代将周、秦、汉、魏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或“古风”,将齐梁以来开始流行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今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近体诗很讲求格律,在句式、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等方面都有规则和要求。具体来说,在句数上,近体诗没有古诗的参差变化,它具有一种整齐的美感,律诗分八句,超过八句属长律、排律;绝句分四句,句式分五言、七言,又称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在押韵上,近体诗规定繁杂,如律诗要求二、四、六、八句押韵,也就是除首尾两联外,都要入韵;绝句则二、四句押韵,一般只押平声,且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这都对近体诗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熟悉语言的词汇、典故,更要熟谙诗韵、平仄。其中的平仄更是重中之重,它是近体诗最看重的因素,少了它也就没有近体诗的格律了。由于韵律的规则太多,古人专门成书讲这方面的知识,如隋朝的《切韵》(陆法言),北宋的《广韵》。后者分二百零六韵。到了南宋,刘渊将前人的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后人再减为一百零六韵,这一百零六韵被后人奉为押韵的通则。近体诗在唐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诗人们创作出了大量的佳作名篇,其意境、技巧,为后世叹为观止。 4hO5K1PitsfZkIVajaD8DZ94T5Q/JdmVG+yu6k/OE5kyyPesSCtfjRk5AJs8Pi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