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指元曲,常与唐诗、宋词和汉赋并称为中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四株奇葩。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灭宋后,元曲在以大都和临安为中心的地区流传开来。元曲的每一曲牌都有固定的格律要求,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灵活性较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曲一方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他还担负着元代文人反抗统治者压迫的任务。元代社会读书人地位低,沦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元曲中往往有反抗政治专权,斥责社会黑暗的战斗光彩,充满反抗的情绪。有的指摘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有的斥责“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也有描写爱情的作品,但都泼辣,大胆。这些都是元曲的特殊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