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星生命的探索中,还有一种更大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设想,那就是“核生命”。恒星是一颗颗炽热的“太阳”,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那里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然而不久前,这种传统的想法却遭到了那些主张存在核生命的人的挑战。
法国天文学家弗朗克·德拉克认为,在各种恒星里,中子星不像普通恒星那样由炽热的大气球构成,而是由致密的中子凝聚组成。它的表面也不像太阳那样包围着弥漫的气体,却具有由铁原子核组成的类似固体的外壳。这种铁核外壳有时候会破裂,内部会有一些中子流溢出表面,形成几毫米高的“高山”。你也许会想,几毫米多么微不足道啊,能称得上高山吗?是的,地球上的几毫米是微不足道,但相对于每个只有十万亿分之一毫米大小的中子来说,几毫米可是比地球上上万米高的高山还要高大得多。除了出现“高山”之外,中子星喷溢出来的流体,还可能形成蒸汽云,上升到距中子星表面 15 米高的地方,这便是中子星的大气层。
弗朗克·德拉克还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有可能诞生核生命。在核力的支配下,使一些基本粒子产生新的组合,当它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并渐渐地自成一体时,便形成为生命甚至演化成为一种能够繁殖的、有智慧的、能与周围环境发生有组织相互关系的生命。不过弗朗克推测,它们的身高异常微小,用一般的显微镜根本无法观察到,通常为千万亿分之一厘米。它们的存活时间,若从我们的标准看,也是非常短的,只有千万亿分之一秒。如果说从地球形成到人类出现用了 46 亿年的话,那么在中子星上出现有智慧生命的时间只需万分之一秒。
他还认为核生命可以用伽玛射线代替无线电进行星际之间的通信。
弗朗克的意见,大胆而显得有些荒诞,但却将人们的思路拓展开了。在他的启发下,美国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们也提出,除了这种建立在核力基础上的核生命以外,宇宙中也许还有建立在引力基础上的“引力生命”。
我们一直以地球生物的进化模式为标准,来推测外星世界、推测外星人的模样。但一些研究者指出:地球生物的进化模式很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无边无际的外星世界中,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那里的生物很可能具有与我们大不相同的进化模式。他们认为,那里如果有掌握技术文明的智慧生物,不一定和我们一样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脊椎动物形态学家戴尔·拉塞耳就持有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是只有灵长目动物才能进化成越来越聪明的物种。如用所谓的“脑商”,即脑的大小和身体表面积之比来衡量智力,则原始人为 6.21,类人猿是 2.37;而鲸目动物中的须鲸为2.24,齿鲸为 3.83,超过了类人猿;昆虫中蟑螂为 0.092,雄蜜蜂为 0.1499。所以,只要时间充足的话,只要生物的进化发展不受意外事件的影响而突然中断,任何一类动物都有可能进化成为智慧动物。他还认为:在地球的中生代时期(2.3~0.65 亿年前),恐龙曾是一种称霸全球的动物。如果不是 6500 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起陨星坠落的突发事件,彻底毁灭了这些称雄于世的恐龙,又怎能有哺乳类动物的发展呢?说不定恐龙、蜥蜴等爬行动物中,会有一些直接进化成能掌握高技术文明的生物。
拉塞耳甚至还从生物形态学的角度推测:由恐龙进化而来的“恐龙人”,可能身高 1.37米,重 32 千克,长着一个像同样高度的人一样大的脑袋。但它的嘴像海龟,两排像刀刃一样的角质喙代替了牙齿;而且由于它是爬行动物的后裔,所以没有乳头和外生殖器,采用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以反刍半消化食物来哺养后代。
拉塞耳的意见到底如何,虽然我们还不能准确作出评价,但许多人还是认为,他的意见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他至少将人们的思路拓宽,让人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思索宇宙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
1977 年 10 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甲烷菌的细菌,不仅它们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而且其细胞的物质组成和遗传物质,都与已知的构成地球生命的两大类——真核细胞生物和原核细胞生物不同。因此,科学家把它单独划分出来,归入第三类生命。
虽然在地球上第三类生命只是一种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但它的发现,却使人们认识到,宇宙中的生命形态,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在形态上,甚至在生命物质的组成上,也完全有可能与我们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个让众多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是,设想中的“硅生命”。大家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为基本物质的“碳生命”,但外星环境与我们可以完全不同,在这样的环境下,硅会不会替代碳成为构筑生命的基础呢?这一设想之所以被人们提了出来,是因为硅和碳都是宇宙中较丰富的元素,而且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是上下相邻的同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的特性。和碳一样,硅也能以 4 个不同的方向附着在 4 个不同的原子上,还能和碳一样互相衔接,排列成长链。只是因为硅原子比碳原子大,所以硅原子的结合物不如碳原子的结合物来得稳定,但在地球环境里不稳定的物质,在某些天体的特殊环境里,却是有可能变得稳定的。何况在此之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含有硅一硅双键的稳定化合物——四菜基乙烯硅,这种化合物在室温和隔绝空气的环境中都是稳定的这就大大增强了人们寻找以硅为基础的生命的信心。
除硅以外,科学家还认为液态的氨,在许多性质上与水相似,也许它有可能代替水成为某些宇宙生命存在的基础。
还有人认为,氟原子与氢原子也非常类似,碳氟化合物的组成与化学性质也和碳氢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十分接近,而且碳氟化合物比碳氢化合物更稳定。因此,可能在一些温度比地球高很多的星球上,会出现以碳氟化合物为基本组成的生命形态。
当然,我们现在无法判断这些推测孰是孰非,但毕竟它为人们寻找宇宙生命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